图形结构:遍历模型,分治法,动态规划,回溯法,BFS,DFS

图形结构,是树形结构的扩展。

我们在回溯法里面了解到几种结构:二叉树,排列树,完全n叉树,这几种解空间类型,都可以直接使用回溯法的框架解决。

二叉树,排列树,完全n叉树,都可以看成x叉树的变形,而图形结构就是x叉树。

在此之前,我们先明白一点:一颗二叉树是什么,他是某一颗二叉树的子树,同样的道理,一个图是什么,他是某个图的子图。

一般的二叉树问题,我们先处理当前结点,再处理左子树和右子树,对应一般的图的问题,我们先处理当前顶点,再依次处理各个子图。

在回溯法里,都是看成解空间的深入,对应这里的就是子问题的逐步变小,回溯法使用条件是:解空间满足多米诺性质,也就是部分解不满足最终解,部分解后面的解也就不满足最终解,子问题的逐步缩小也是满足多米诺性质的。

图的宽度优先遍历,和限界分支法类似,应该可以使用基于队列方式或者优先级队列的方式,因为图是一般形式的x叉树,每一层的叉不知道几个,都是借助于标记来判断是否完全遍历的,注意标记visited的用法。

又思考了一下,为什么图会使用标记visited,其本质是:一个图分解成:当前顶点+相邻顶点各个子图,这种划分是分治,但是划分的子问题有重叠,子问题多且相互不独立时,使用动态规划编程时使用备忘模型,一般使用标记数组避免重复计算子问题。

# 图的定义,邻接表,使用字典的方式,用于演示,比较直观

g = {'A':{'B':1,'C':2},
     'B':{'A':1,'C':3,'D':4},
     'C':{'A':2,'B':3,'D':5,'E':6},
     'D':{'B':4,'C':5,'E':7,'F':8},
     'E':{'C':6,'D':7,'G':9},
     'F':{'D':8},
     'G':{'E':9}
    }   

# 图的遍历,宽度优先,也就是从起点开始,一层一层扫描,需要使用队列数据结构
# 同时图的遍历,不同于树的遍历,树的结构确定了,而图点和点的相连情况无法提前确定
# 搜索时,需要标记已扫描的点,避免重复扫描

def BFS(graph,start_vertex):
    # 初始化队列,把起点放入队列
    queue =[start_vertex,]
    # 我们还需要定义一个数组记录已访问的顶点,一般使用哈希表,每次查找时间复杂度O(1)
    visited = set()
    # 记录遍历的结果
    result = []
    
    while queue:
        # 弹出一个顶点
        current_vertex = queue.pop(0)
        # 假如该节点没有访问过,就访问它,并标记已访问
        if current_vertex not in visited:
            result.append(current_vertex)
            visited.add(current_vertex)
            
        # 下面就需要访问这个结点的邻接顶点
            for neighbour_vertex in graph[current_vertex].keys():
                # 把邻接顶点放入队列,放入之前可以判断一下,是否已经访问过
# if neighbour_vertex not in visited:
                queue.append(neighbour_vertex)
                    
    return result

# 这里面判断结点是否访问过,在弹出的时候判断,可以改进一下,也就是在入队的时候
# 就标记成已访问的顶点,也就是重复的结点不会入栈
def BFS2(graph,start_vertex):
    queue = [start_vertex,]
    # 入栈就标记已访问
    visited = set()
    visited.add(start_vertex)
    # 用于记录访问的结点顺序
    result =[]
    
    while queue:
        current_vertex = queue.pop(0)
        result.append(current_vertex)
        for neighbour_vertex in graph[current_vertex].keys():
            if neighbour_vertex not in visited:
                queue.append(neighbour_vertex)
                visited.add(neighbour_vertex)
    return result

图的深度优先遍历:

# 这里面也需要注意标记的用法,我们在什么时候标记顶点已经被访问了
# 第一次访问顶点的时候,还是打印结点结束也就是最后一次访问结点的时候
# 一般情况下我们习惯在在一个结点确定访问完毕也就是最后访问结点的时候,标记结点已访问
# 实际操作的效率高的是,在我们第一次碰见顶点的时候就标记结点,因为第一次碰见他就代表
# 处理他已经开始了
# BFS在入队列的时候,标记已访问,这样重复的结点就不会入队列
# DFS在进入递归前,标记顶点已访问,这样重复结点就不会进入递归
# DFS的递归,把原问题看成:当前顶点+ 所有相邻顶点为起点子图的子问题
# 为什么不是当前顶点+ 一个相邻顶点为起点子图的子问题?想一下你要处理的是当前顶点+
# 剩余n-1个顶点构成的子图,这个子图可能是好几个分离的图。
def DFS(graph,start_vertex):    
    def DFSRecursion(graph,start_vertex,visited):        
        result.append(start_vertex) 
        # 遍历访问子图集,访问前先判断是否已访问,未访问标记已访问,然后进入子图处理
        for neighbour_vertex in graph[start_vertex].keys():
            if neighbour_vertex not in visited:
                visited.add(neighbour_vertex)
                DFSRecursion(graph,neighbour_vertex,visited)
    result =[]           
    visited = set()
    # 在进入递归前,把顶点标记为已访问
    visited.add(start_vertex)        
    DFSRecursion(graph,start_vertex,visited)
    return result
    
# 深度优先遍历,明显需要用到栈的数据结构
# 一个图的处理,分为两个大部分,当前顶点处理 + 所有子图的处理,
# 所以这个问题的结构是n叉树,
# 可以参考,回溯法处理(基于深度优先的回溯法,在那里使用迭代的方法比较少),
# 或者参考二叉树的处理,先序遍历,先访问顶点,再左子树,后访问右子树,逆序放入栈中
# 那么对应图的先序遍历,先访问顶点,在访问各个子图,只要把他们逆序放入栈中就行了
# 同理放入栈中前,先标记顶点已访问 
def DFS2(graph,start_vertex):
    
    visited = set()
    # 在入栈之前需要先看是否已标记,未标记标记之后放入栈中
    visited.add(start_vertex)
    stack =[start_vertex,]
    result = []
    
    while stack:
        current_vertex = stack.pop()
        # 处理当前结点
        result.append(current_vertex)
        
        # 处理子图子问题
        for neighbour_vertex in graph[current_vertex].keys(): 
            # 子问题入栈前需要判断是否已标记,未标记标记之后放入栈中
            if neighbour_vertex not in visited:
                visited.add(neighbour_vertex)
                stack.append(neighbour_vertex)
    
    return result

测试结果:

print(BFS(g,'A'))
print(BFS2(g,'A'))
print(DFS(g,'A'))
print(DFS2(g,'A'))

runfile('D:/share/test/graph.py', wdir='D:/share/test')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G', 'F']
['A', 'C', 'E', 'G', 'D', 'F', 'B']

不要认为深度优先遍历的递归方式和迭代方式结果不一样,假如需要一样,那迭代栈实现方式就需要逆序放入栈。

    原文作者:回溯法
    原文地址: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759186/article/details/85221780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