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模式的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策略模式使这些算法在客户端调用它们的时候能够互不影响地变化。
策略模式的意义:
策略模式使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出由许多可替换的部分组成的软件,并且各个部分之间是低耦合的关系。
低耦合的特性使软件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易于维护;更重要的是,它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
策略模式中有三个对象:
环境对象(Context):该类中实现了对抽象策略中定义的接口或者抽象类的引用。
抽象策略对象(Strategy):它可由接口或抽象类来实现。
具体策略对象(ConcreteStrategy):它封装了实现同不功能的不同算法。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策略模式的实现:
1.对策略对象定义一个公共接口。
2.编写策略类,该类实现了上面的公共接口。
3.在使用策略对象的类中保存一个对策略对象的引用。
4.在使用策略对象的类中,实现对策略对象的set和get方法或者使用构造方法完成赋值。
具体代码实现:
定义一个接口( 抽象策略),定义一个方法用于对两个整数进行运算
1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2 3 public abstract int calculate(int a,int b); 4 }
定义具体的算法类,实现两个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但是外部调用形式需要符合接口的定义
实现加法运算
1 public class Add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2 3 @Override 4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 int b) { 5 6 return a+b; 7 } 8 9 }
实现减法运算
1 public class Substract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2 3 @Override 4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 int b) { 5 6 return a-b; 7 } 8 9 }
实现乘法运算
1 public class Multiply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2 3 @Override 4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 int b) { 5 6 return a*b; 7 } 8 9 }
实现除法运算
1 public class Division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2 3 @Override 4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 int b) { 5 if(b!=0){ 6 7 return a/b; 8 } 9 else { 10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除数不能为零"); 11 } 12 } 13 14 }
定义具体的环境角色,持有Strategy接口的引用,并且有get和set方法可以完成策略更换。在环境角色中调用接口的方法完成动作。
1 public class Context { 2 3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4 5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 6 super(); 7 this.strategy = strategy; 8 } 9 10 public Strategy getStrategy() { 11 return strategy; 12 } 13 14 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 15 this.strategy = strategy; 16 } 17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int b){ 18 return strategy.calculate(a, b); 19 } 20 }
这样在客户端在调用时,只需向环境角色设置相应的算法类,然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
1 public class StrategyTest { 2 3 /** 4 * @param args 5 */ 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7 8 //加法 9 Context context=new Context(new AddStrategy()); 10 System.out.println(context.calculate(10, 5)); 11 //减法 12 Context context2=new Context(new SubstractStrategy()); 13 System.out.println(context2.calculate(3, 2)); 14 //乘法 15 Context context3=new Context(new MultiplyStrategy()); 16 System.out.println(context3.calculate(6, 8)); 17 //除法 18 Context context4=new Context(new DivisionStrategy()); 19 System.out.println(context4.calculate(90, 9)); 20 } 21 22 }
策略模式的缺点:
1、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 这就意味着客户端必须理解这些算法的区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 换言之,策略模式 只适用于
客户端知道
所有的算法或行为的情况。 2、策略模式造成很多的策略类,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 有时候可以通过把依赖于环境的状态保存到客户端里面,而将策略类设计成可共享的,这样策略类实例可以
被不同 客户端 使用。 换言之,可以使用
享元模式 来减少对象的数量。 分类:
Java设计模式,
策略模式的定义:
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将每一个算法封装起来,而且使它们还可以相互替换,策略模式让算法独立于使用它的客户而独立变化。
策略模式使这些算法在客户端调用它们的时候能够互不影响地变化。
策略模式的意义:
策略模式使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出由许多可替换的部分组成的软件,并且各个部分之间是低耦合的关系。
低耦合的特性使软件具有更强的可扩展性,易于维护;更重要的是,它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重用性。
策略模式中有三个对象:
环境对象(Context):该类中实现了对抽象策略中定义的接口或者抽象类的引用。
抽象策略对象(Strategy):它可由接口或抽象类来实现。
具体策略对象(ConcreteStrategy):它封装了实现同不功能的不同算法。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策略模式的实现:
1.对策略对象定义一个公共接口。
2.编写策略类,该类实现了上面的公共接口。
3.在使用策略对象的类中保存一个对策略对象的引用。
4.在使用策略对象的类中,实现对策略对象的set和get方法或者使用构造方法完成赋值。
具体代码实现:
定义一个接口( 抽象策略),定义一个方法用于对两个整数进行运算
1 public interface Strategy { 2 3 public abstract int calculate(int a,int b); 4 }
定义具体的算法类,实现两个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但是外部调用形式需要符合接口的定义
实现加法运算
1 public class Add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2 3 @Override 4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 int b) { 5 6 return a+b; 7 } 8 9 }
实现减法运算
1 public class Substract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2 3 @Override 4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 int b) { 5 6 return a-b; 7 } 8 9 }
实现乘法运算
1 public class Multiply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 2 3 @Override 4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 int b) { 5 6 return a*b; 7 } 8 9 }
实现除法运算
1 public class DivisionStrategy implements Strategy{ 2 3 @Override 4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 int b) { 5 if(b!=0){ 6 7 return a/b; 8 } 9 else { 10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除数不能为零"); 11 } 12 } 13 14 }
定义具体的环境角色,持有Strategy接口的引用,并且有get和set方法可以完成策略更换。在环境角色中调用接口的方法完成动作。
1 public class Context { 2 3 private Strategy strategy; 4 5 public Context(Strategy strategy) { 6 super(); 7 this.strategy = strategy; 8 } 9 10 public Strategy getStrategy() { 11 return strategy; 12 } 13 14 public void setStrategy(Strategy strategy) { 15 this.strategy = strategy; 16 } 17 public int calculate(int a,int b){ 18 return strategy.calculate(a, b); 19 } 20 }
这样在客户端在调用时,只需向环境角色设置相应的算法类,然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结果。
1 public class StrategyTest { 2 3 /** 4 * @param args 5 */ 6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7 8 //加法 9 Context context=new Context(new AddStrategy()); 10 System.out.println(context.calculate(10, 5)); 11 //减法 12 Context context2=new Context(new SubstractStrategy()); 13 System.out.println(context2.calculate(3, 2)); 14 //乘法 15 Context context3=new Context(new MultiplyStrategy()); 16 System.out.println(context3.calculate(6, 8)); 17 //除法 18 Context context4=new Context(new DivisionStrategy()); 19 System.out.println(context4.calculate(90, 9)); 20 } 21 22 }
策略模式的缺点:
1、客户端必须知道所有的策略类,并自行决定使用哪一个策略类。 这就意味着客户端必须理解这些算法的区别,以便适时选择恰当的算法类。 换言之,策略模式 只适用于
客户端知道
所有的算法或行为的情况。 2、策略模式造成很多的策略类,每个具体策略类都会产生一个新类。 有时候可以通过把依赖于环境的状态保存到客户端里面,而将策略类设计成可共享的,这样策略类实例可以
被不同 客户端 使用。 换言之,可以使用
享元模式 来减少对象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