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以太网过程中,无线网络的802.11协议。
其中帧的格式里的地址引起了我的关注。为什么有的书上写三个有的地方写四个呢?
我们知道ACK帧仅有一个mac地址,而数据帧有3个mac地址,在WDS模式下,帧头有4个mac地址
到底这些地址分哪些类呢?
1.目的地址
代表最后的接收端,亦即负责将帧交付上层协议处理的工作站。
2.源地址
代表传输的来源。每个帧只能来自单一工作站,因此Individual/Group bit必然为0
3.接收端地址
代表负责处理该帧的无线工作站。如果是无线工作站,接收端地址即为目的地址。如果帧的目的地址是与基站相连的以太网结点,接收端即为基站的无线界面,而目的地址可能是连接到以太网的一部路由器。
4.传送端地址
代表将帧传送至无线介质的无线界面。传送端地址通常只用于无线桥接。
5.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Basic Service Set ID)
要在同一个区域划分不同的局域网络,可以为工作站指定所要使用的基本服务集。在基础网络里,BSSID即是基站无线界面所使用的MAC地址。而对等网络(也就是所谓的p2p)则会产生一个随机的BSSID ,并将Universal/Localbit设定为1,以防止与其他官方指定的MAC地址产生冲突。
比如说,AP1有主机A,AP2有主机B。如果A要和B同学,那么A会首先发送数据帧给AP1,然后AP1发送帧给AP2。这个时候帧里面会有4个地址,分别是AP1,AP2,A,B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