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内置 map 类型是必须的。首先,该类型使用频率很高;其次,可借助 runtime 实现深层次优化(比如说字符串转换,以及 GC 扫描等)。可尽管如此,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依旧有很多需特别注意的地方。

1.预设容量

map 会按需扩张,但须付出数据拷贝和重新哈希成本。如有可能,应尽可能预设足够容量空间,避免此类行为发生。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从结果看,预设容量的 map 显然性能更好,更极大减少了堆内存分配次数。

2.直接存储

对于小对象,直接将数据交由 map 保存,远比用指针高效。这不但减少了堆内存分配,关键还在于垃圾回收器不会扫描非指针类型 key/value 对象。

写个示例对比一下,注意调整 33 行的函数调用。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指针模式: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值模式: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从两次输出里 GC 所占时间百分比,就可看出 “巨大” 差异。

提示:map 对 key、value 数据存储长度有限制。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3.空间收缩

很遗憾,map 不会收缩 “不再使用” 的空间。就算把所有键值删除,它依然保留内存空间以待后用。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就算清空了所有数据,空间依旧没有释放。解决方法是取消 23 行注释,或者替换为一个新的 map 对象。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提示:如长期使用 map 对象(比如用作 cache 容器),偶尔换成 “新的” 或许会更好。还有,int key 要比 string key 更快。

最新动态,请扫码关注
《Go 性能优化技巧 3/10》

    原文作者:SQL
    原文地址: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5020158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