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²个(n代表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4、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第二层排满后,再排第三层。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概率密度分布的形象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某区域内出现,好像带负电荷的云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它是1926年奥地利学者薛定谔在德布罗伊关系式的基础上,对电子的运动做了适当的数学处理,提出了二阶偏微分的的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这个方程式的解,如果用三维坐标以图形表示的话,就是电子云。 电的速度虽然很快,仅次于光速,但是在没有形成电路之前,一个电子走完1米长的导线大约要1小时长,比蜗牛还慢!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是……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
1、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
2、最外层不超过8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个(n代表电子层数),即第一层不超过2个,第二层不超过8个,第三层不超过18个;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只有1个电子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
4、最低能量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5、泡利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6、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扩展资料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较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在化合物中显正化合价。
2、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或等于4,较易获得电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形成阴离子。在化合物中主要显负化合价。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为8电子(氦为2电子)稳定结构,不易失去或得到电子,通常表现为0价。
4、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不能孤立地应用其中一条,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M层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
5、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时要注意审题和书写规范:看清是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勿忘记原子核内的“+”号。
二、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
1、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H。
2、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
3、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元素:Be、Mg、He。
4、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是次外层3倍的元素:O;是次外层4倍的元素:Ne。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7、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Be。
8、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
9、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P。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有O。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外电子排布
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外层电子排布的区别
要看是主族元素还是副族元素
1、主族元素
对于主族元素来说,最外层电子的排布与外层电子排布表示的是同一个意思。
外层电子,也即外围电子,特征电子
2、副族元素
对于副族元素来说,最外层电子是指最外电子层的电子;
外层电子指的是外层加上次外层的部分电子。即通常说的特征电子,外围电子,外层电子。
例如Fe原子:
外层电子排布是:3d6 4s2
最外层电子排布是:4s2
电子层的排布规律就是那个1s,2s,2p,3s的,后面具体的规律是什么?
1 泡利不相容原理(Pauli’s exclusion principle)指在原子中不能容纳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又称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引。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电子层、电子亚层、电子云伸展方向和自旋方向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如氦原子的两个电子,都在第一层(K层),电子云形状是球形对称、只有一种完全相同伸展的方向,自旋方向必然相反。每一轨道中只能客纳自旋相反的两个电子,每个电子层中可能容纳轨道数是n2个、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是2n^2个。
2能量最低原理 自然界一个普遍的规律是“能量越低越稳定”。原子中的电子也是如此。在不违反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的条件下,电子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原子轨道,使整个原子体系能量处于最低,这样的状态是原子的基态。
3洪特规则 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自旋平行的电子数目最多时,原子的能量最低。所以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电子尽可能自旋平行地多占不同的轨道。例如碳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按能量最低原理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首先有2个电子排布到第一层的1s轨道中,另外2个电子填入第二层的2s轨道中,剩余2个电子排布在2个p轨道上,具有相同的自旋方向,而不是两个电子集中在一个p轨道,自旋方向相反。
E1s
请问电子排布图以及价电子排布图怎么画?
电子排布图共有两种画法 一种是把1s到最后的全画出(核外电子排布)、另一种则是把最外层的表示出来(价层电子排布)。
1、电子排布图用小方块表示轨道,用方块的数量表示能级,用箭头表示电子运动方向,方块的位置表示能量高低。
详情见下图:
2、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指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排布式即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排布式又称作特征电子构型。
扩展资料:
外围电子与价电子概念不同,外围电子是指原子核外最高能级组上的电子,价电子是指原子核外能与其它原子形成化学键的电子,虽都是核外电子,但范围不同。
此外: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不仅是最外层电子,次外层电子及某些元素的倒数第三层电子也可成为价电子,外围电子包括成键电子和非成键电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子排布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价电子排布式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式有什么区别?分别是什么意思
1、定义上的区别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是原子在参与化学反应时能够用于成键的电子,是原子核外跟元素化合价有关的电子。在主族元素中,价电子数就是最外层电子数。
副族元素原子的价电子,除最外层电子外,还可包括次外层电子。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指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排布式即外围电子排布式。
电子排布式:
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图式之一。有七个电子层,分别用1、2、3、4、5、6、7等数字表示K、L、M、N、O、P、Q等电子层
用s、p、d、f等符号分别表示各电子亚层,并在这些符号右上角用数字表示各亚层上电子的数目。如钠原子的电子排布1s2 2s2 2p6 3s1 。迄今为止,只发现了7个电子层!
电子排布式是指用能级的符号及能级中容纳电子数值表达核外电子运动的状态。
电子排布式中的内层电子排布可用相应的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加方括号来表示,以简化电子排布式。以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加方括号的部分称为“原子实”。
2、意义上的区别: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主族元素的价层电子指最外层电子,价电子排布式即外围电子排布式。
价电子排布式又称作特征电子构型。
外围电子与价电子概念不同。
外围电子是指原子核外最高能级组上的电子。
价电子是指原子核外能与其它原子形成化学键的电子。虽都是核外电子,但范围不同。
电子排布式:
处于稳定状态的原子,核外电子将尽可能地按能量最低原理排布,另外,由于电子不可能都挤在一起,它们还要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及其补充规则
一般而言,在这三条规则的指导下,可以推导出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在中学阶段要求的前36号元素里,没有例外的情况发生。
3、构成上的区别:
原子价电子排布式
主族元素的价电子就是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过渡元素的价电子不仅是最外层电子,次外层电子及
某些元素的倒数第三层电子也可成为价电子。
外围电子包括成键电子和非成键电子。
电子排布式:
有七个电子层,分别用1、2、3、4、5、6、7等数字表示K、L、M、N、O、P、Q等电子层,用s、p、d、f等符号分别表示各电子亚层,并在这些符号右上角用数字表示各亚层上电子的数目。
为什么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这是洪特规则。
洪特规则:某一亚层全空、全充满、半充满时稳定.如能量3d>4s,但Cr 3d5 4s1(按能量最低原理应是3d6 4s2),把低能量的4s上2个电子中的一个愣是拉到3d轨道,使3d、4s亚层都半充满.
更有甚者,第5周期的Pd原子4d10,结果第3层有18电子,第5层一个都没……
这种情况在过渡元素中相当普遍,类似还有Cu、Ag、A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