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的学习都是在增强人的可控能力,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知乎和分答上不少人都提问过这个问题,
可见也是一个相对比较普遍的话题。总结下来大概有六个步骤:
目标、获取、提炼、输出、聚合、扩充。
1、目标:知识架构是达成目标的一种路径
获取知识一定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或者是满足某方面的好奇心。解决问题就是在树立目标。
抛开目标谈构建知识体系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太希望找到一套速成的标准答案了,这是在中国
体制教育下长期驯化出来的思维惯性,你不可能通过构建一套知识体系去打败生活、工作中的
所有问题,所以知识体系的构建一定是目标导向的。
先有人生规划,再有清晰的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就需要搭建相应的知识架构,所以知识架构是
达成目标的一种途径。为了实现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进军哪些专业领域,在这些专
业领域里,怎么分门别类的学习,纳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来。怎么获取知识,怎么吸收知识,
怎么吸收,怎么输出,一切围绕着目标就会非常清晰,避免做无用功。
2、获取:上网搜、找人问、翻书看、自己做
目标确立后,下一步就是如何快速的获取知识,关于这点我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
查看全文请点击:如何快速构建对陌生领域的认知?
上网搜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绝对是现在年轻人学习的第一老师,尤其是95后、00后,
这是他们遇到问题的第一反应。上网搜可以无限的浏览海量信息,可以让你快速的对一
个问题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方便你对接下来的深度了解做决策和参考。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你要熟悉每个搜索引擎以及各个门户网站的属性,这样搜索起来更高效,
比如有些深度的话题问答你可以在“知乎”上搜,微信上的文章你要用“搜狗”,
豆瓣上的书评影评比电商网站上更有参考价值等。
找人问
有了宏观的认知后,接下来就是找专业的牛人求教,这是构建认知最快的方法。如果你身边
朋友圈没有这样的人,你可以在牛人的微博等社交工具上勾搭,一般你做过功课提出的问题
都是能得到牛人的回应的。
如果还不行,你可以在“在行”上花钱约,或者在知乎、分答上提问,以后这类付费知识问答
经验分享的平台会越来越多,上面的牛人领域也涉及较广,门槛越来越低。
翻书看
书是死去的人,或者是以你现有资源接触不到的人,读书就是在和牛人交流。书的知识一般比
较系统,思考性强,可以系统的了解某个东西。可以快速浏览,也可以精度,甚至反复读,这
个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和书籍来定,有时也没必要非得把一本书读完,把书中提到和你想要问题
相关的读完就够了。
我有时针对某个问题,就会一下买五六本甚至十几本市面上和这个话题相关的书,基本上能涵盖
这个领域所有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去找对应的案例和方法论。
自己做
没有适用所有场景的知识,也没有能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论,认清两者间的差异尤为重要,而只
有自己做你才能发现这点。很多知识看似通用,实则不然,很多方法和答案是在做的过程中自己
悟出来的。实践是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也是对知识的最大尊重。
3、提炼:剔除无用、理清逻辑、知识模块化
剔除无用
我们每次搬进新家前屋子里都是干净简洁的,不到一个月你就会发现房间里已经有了大量的闲置
物品或衣服,并且开始在房间里找不到自己的东西放哪了,等到你再搬家时,你发现自己的东西
怎么这么多。
整理知识和整理物品一样,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每天通过手机、电脑、交谈、分享接收各种信息
和知识的房间,如果房间内的知识不及时删除整理,排除扔掉一些东西,长时间大脑就会一团糟
,即使是你学过的知识,遇到问题时你也会记不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每天看微信刷朋友圈,接收了那么多的信息很多是无用的,高效人士会有意的屏蔽
一些信息,而且一般牛人大脑过滤、筛选信息的能力要比其他人强。一场演讲,嘉宾演讲了两个
小时,真正有用的就几点,所以需要对知识进行删减和提炼。
删减提炼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找到重点,二是便于记忆。你只有记住了重点,下次遇见同样的
问题时才能帮助到你。爱因斯坦说,教育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忘记后剩下来的东西。
理清逻辑
同样一位嘉宾的演讲为什么笔记侠会整理的比较好,而且有时甚至嘉宾自己都觉得整理的比他讲
的好,除了删除一些语气词和偏离演讲主题的一些话题外,就是笔记侠对内容的逻辑关系做了梳
理,主次做了划分和标记,这样看起来就会很通畅,主次一目了然,重点不言而喻。
知识模块化
乐搏资本创始合伙人杨宁在一次内部分享中,分享了自己的一套处事哲学——“玩套路”,也就是他
用同样的一种套路轻松处理了很多问题,有时甚至不假思索,屡试不爽,包括自己投资的两个获
得巨大成功的项目案例,用的都是同一种套路。这个套路其实就是模块化的知识。
我们生活中会遭遇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N,大部分人会针对每一个问题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其实有时可能问题1、问题2、问题3都在一个知识体系中,只要找到底层理论,就可以把所有
现象层面的问题解决掉。
所以要对知识进行模块化,最好的方式是用思维导图把这些底层理论或方法论整理出来,形成一
个又一个的知识模块,这样面对类似现象层面的问题时就完全可以把对应知识模块搬出来解决,
面对复杂问题时就用多个知识模块。
4、输出:强化认知、关联重构
强化认知
输出的过程是实践的过程,是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是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你不可能从思维养成一种实践习惯,而只能从不断实践中养成一种思维模式。知识也一样,必
须要输出才行,也就是分享、交流和实践,不然就是死知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比如记笔记、写文章、做产品、做分享、交流、实践等等这都是输出,有助于强化原来的知识模
块,而且在输出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人来提问或者交流,这同时也是对原有知识模块的一种重新
思考和检验。
#####关联重构
另外知识还有一种输出方式就是关联重构。知识不是简单的堆积,而在于制造关联,不然无法构
成体系。李善友教授把物理中的量子力学和企业管理做了关联输出了互联网思维,罗胖去年的跨
年演讲,仔细分析你会发现里面的核心观点其实是引用他人的,都可以追溯到某个人某本书的某
个思想。
比如贯穿整个演讲的主旨思想“用生物学的思维理解现代商业”,其实主要来源于三个人的三本书
,分别是Visa创始人迪伊·霍克的《混序:Visa与组织的未来形态》,凯文·凯利的《失控》
和王东岳的《物演通论》。
不过罗胖聪明的把这些思想和观点进行了连线,并且和去年当下很多商业事件做了关联,完整四
个小时听下来,大家不会觉得枯燥,反而脑洞大开。正所谓:天下知识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
5、聚合:分类、分解、再聚合、建立秩序和体系
想要完整的构建一套知识体系,一定要经历知识的分解和再聚合,知识的分解和再聚合是从理论-》
实践-》理论的循环迭代过程。
同一领域的知识模块归类组合到一起会形成一套知识体系,而要将多个知识体系最终融会贯通起来则
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这是因为知识体系的建立由实践和问题驱动,问题和实践能够分解离散原来知
识模块中的点,这些点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不断的进行重构,然后再通过总结和归纳来思考如何从底
向上抽象形成某一个领域的完整知识体系。
对于没有构建太多知识模块的年轻人来说,不建议一上来就参考他人的完整知识体系图进行系统性的
学习,最好先从实践和解决问题入手构建知识模块。
6、扩充:构建知识边界之外的系统思维\
构建知识体系的本质其实是构建系统思维,一般到这个步骤知识体系基本就已经构建完成了,但
人的思维都会有边界和漏洞,以上五个步骤可以建立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却也会造成思维上的
局限。
对于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非常熟悉它们,通过与它们的交互,我们构成了经验和技能,但对它
们又是无知的我们是以一种无知的方式与它们朝夕相处。它是我们「熟悉而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