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Qt Creator提高程序开发效率,解决烦恼和头疼的问题

开发框架哪家强?

难道需要找蓝翔?
呵呵,笔者说笑。现在要开发一款行业桌面应用,选择使用Qt,基于几点原因:

  • 将来要将应用跨平台使用,也就是说,开发移动设备应用的时候也要使用这套框架。
  • 运行效率要令人满意,绝对不能出现像Java那样,启动应用卡半年的情况。
  • 开发要容易。Java应用开发容易,其实依赖的是Library,语法上根本不容易。想想和C++相近的语法,怎么可能就容易了呢?开发上Library要充足,API要明白易懂,语法要予以明确。C和C++能够做到,Objective-C或许也能做到。至于Java,还是用Tools生成它吧,如果需要。

然后,我选择了Qt,现在待业在家。为什么呢?一个是我刚刚盖好了房子,想在家休息一下。前几年原始(被剥削中)积累,累的身体各处不适,休息一下。二个,Qt的GPL问题,我喜欢使用Qt,可是那些小私企忌惮Qt,要开源?不行!要付费?怎么可能!然后我就回家休息了。

但是,我还是喜欢Qt,Qt写代码那是一种享受。Qt开发窗口程序,那还达不到消遣,这不责怪Qt一家,现在MFC框架、AWT框架、GGAPI框架,设计图形都不享受,那根本就是痛苦。Cocoa框架,设计图形和程序语言彻底拧在一起,那真是我想象不到。图形开发和计算机语言的分离,肯定是大势所趋。

Qt Creator开发提效典籍

基本的开发过程都是一致的:

  • 配置编译器、Kit等编译环境
  • 新建工程
  • 配置编译目标
  • 准备图片资源、准备数据库、准备配置文件
  • 编写图形和数据代码,编译、调试、改bug
  • 编写发布工具,发布

没有这些基本过程,是无法编写发布出程序的。最近在写程序的时候,总是不顺手,缺这少那,最近总结了一下,总结出以下几点。
提高效率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 配置编译环境
    • 配置完成后,只要物理机上编译器等位置不发生变化,这块就不必要改变了,甚至都不用检查。一台计算机一个模样。
  • 新建工程和配置编译目标
    • 首先确定工程名,编译位,调试位。现在待安装位还不必要通过IDE来完成,所以不要在这里管理安装位,那会很痛苦。在这里只有调试位。
    • 对于远程调试,添加自定义Target,ssh传输代码,然后调试。
  • 编写程序的时候,如果没有多少时间写代码:
    • 那么先通过窗体设计器,把所有的图形窗口罗列写好按照Form(Activity也可以)命名,把所有的控件罗列好按照Widget命名,把所有的弹窗罗列好按照Dialog命名,一个程序只有一个主窗Window。
    • 然后再去实现代码。
    • 对于编译步骤,在配置工程的编译步骤的时候,注意QtCreator提供从已配置的步骤复制步骤到当前KIT的选项。在工程新开Kit时右键菜单能看到。
  • 编写发布工具,发布。一般有几个步骤
    • 确定安装位。make install安装。打包。
    • 一般为了简化操作,都是在调试位,打包,拷贝到安装位,或者make install到安装位。这个安装位不是真正的安装位,这个安装位其实是发布位,为了防止在自己机器上安装污染操作系统所以安装到发布位,统一发布安装,就和用户拿到应用程序进行安装一样。
    • 多平台发布呢,这个是个重点问题。可以通过在QtCreator配置好各个平台的工程编译发布步骤以后,手动一个个一个的编译。这个肯定不合适。但是工作量不大就这么做吧。工作量比较大就必须用脚本了。
    • 这里我写了一个交叉构建工具pymake,来简化并保存发布步骤,首先肯定是按照QtCreator的配置照抄。然后进行交叉编译和发布,一套龙完成,重点在于一次性多平台编译、打包、发布完成。如果在本机测试可以安装一下。
    原文作者:DrAbel
    原文地址: https://blog.csdn.net/Dr_Abel/article/details/78189636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