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平衡二叉树的定义 (AVL—— 发明者为Adel’son-Vel’skii 和 Landis)

 算法演示网址:http://www.cnblogs.com/abatei/archive/2008/11/17/1335031.html

平衡二叉查找树,又称 AVL树。 它除了具备二叉查找树的基本特征之外,还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且左子树和右子树的深度之差的绝对值平衡因子 ) 不超过1。 也就是说AVL树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只可能是-1、0和1(左子树高度减去右子树高度)。

这样 可以 使得 在 查找,删除,插入时 的 时间 复杂度 稳定 在 O(logn) 。

 

那么如何是二叉查找树在添加数据的同时保持平衡呢?基本思想就是:当在二叉排序树中插入一个节点时,首先检查是否因插入而破坏了平衡,若 破坏,则找出其中的最小不平衡二叉树,在保持二叉排序树特性的情况下,调整最小不平衡子树中节点之间的关系,以达 到新的平衡。所谓最小不平衡子树 指离插入节点最近且以平衡因子的绝对值大于1的节点作为根的子树

对 最小平衡子树中节点的 调整 不会 改变 树的 高度,所以 不会 改变祖先节点的 平衡因子。

那么 如何 让 二叉树 平衡呢?

书上  已经 说了 有 四种 需要 需要 改变的 情况 ,分别 为 LL型,LR型,RR型,RL型。 如果 你没听说过,请 去 看书。

首先 向 大家 介绍 两个 基本  原型 。

LL型 和 LR 在插入之前的 原型: ———————————–RR型 和 RL型 插入之前的 原型:

《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这两个图 是 我见过的 能够 合理 解释 所有 思路的 最好的 图,其他 网上的 单支图,只能 让你 更加 迷糊。图中的 0,-1,1 代表 平衡因子

我们从 两方面 来 看 平衡算法:

1.算法思路 

 2. 平衡后,平衡因子的改变


首先 说 LL型(插入在左子树的左子树), 当我们 在 节点 c上 插入 一个 节点F(在左子树 或者 右子树上 无区别)。 这样  节点a 的平衡因子 变成 2了。


具体的思路 是更换 根节点的 思路:然后 我们 让 B 节点 成为 根节点,用 A替换 D节点,成为B节点的左子树,让 D节点 成为A节点的左子树。(或者 压入思想: 将A 结果 压到 B 节点的 右子树上,原有 B节点的 右子树变成 A的左子树)。

) 这样的操作 叫做 向右 旋转。(从图上看上去 是 把 A节点 压倒 右下 方)。 


在平衡化之后,仅 有  原 根节点 A 和 现在的 根节点 B 的 平衡因子 变为 0,其余 不变。

《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具体代码 如下:

//右旋转,可以看成是 类似 交换两个值 的 步骤
void R_Rotate(AvlTree * tree){
	AvlTree lc = (*tree)->lChild;//左孩子
	(*tree)->lChild = lc->rChild;
	lc->rChild = (*tree);
	*tree = lc;
}

我们 可以用
类似于 交换 两个值的代码 来 帮助 记忆 这个函数。 例如 交换 a,b :   int temp = a;      a= b;    
b = a;

RR型:我们在 E节点 插入 一个节点F(在左 在右 无关系),导致 A节点 平衡因子 变为 -2.

具体思路: 我们 让 A节点 的 右孩子 C节点 成为 根节点,让 A 替换D 的位置, 成为 C节点 的 左孩子,让 D 成为 A 的 右孩子。从图上看 是 把 A节点 往 左下角 压了 一个层次,我们 叫做 左旋转。

在平衡化之后,仅 有  原 根节点 A 和 现在的 根节点 B 的 平衡因子 变为 0,其余 不变。

《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具体代码: 记忆 思路 和 右旋转一致

//左旋转
void L_Rotate(AvlTree * tree){
	AvlTree rc = (*tree)->rChild;//右孩子
	(*tree)->rChild = rc->lChild;
	rc->lChild = *tree;
	*tree = rc;//最后替换根节点
}

LR型:我们 在 D节点 插入 一个 节点 F。使A 的平衡因子变为2. 。
LR 型 有 两种
一种 是 F 插在 D节点的 左子树上(LRL),一种 是 F插入在 D节点的 右子树上(LRR)
他们的 平衡化的 算法 没什么区别,只是 在于 平衡化后,原根节点 A 和 它的 左子树B 节点的平衡因子不同,最后的根节点D平衡因子都为0.

解决思路:先 将 A的左子树 B左旋,再将 A 右旋

LRL:插入在 D节点 的 左子树上,A 平衡后 ,平衡因子 为 -1(下面的 图 有误), B平衡因子 为 0..,D的平衡因子为0

《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LRR:F插入在D节点 的 右子树上,A平衡因子 为0,B平衡因子 为1,最后的根节点D节点平衡因子为0.

《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在仔细研究之后 发现 还有 一种 是 底下 代码的 case EH 的类型,就是 上图的 只有 AB节点,然后插入 一个 D节点,最终,ABD都平衡


有了上面的 做铺垫,下面的代码 就 清晰了

#define LH 1//左子树高
#define EH 0//等高 equal height
#define RH -1//右子树高

//左平衡
void leftBalance(AvlTree * tree){
	AvlTree p = *tree;
	AvlTree lc = p->lChild;
	switch (lc->bf){//
		case LH:{//LL型,插入在左子树的左子树上
			p->bf = lc->bf = EH;
			R_Rotate(tree);
			//R_Rotate(tree);尽量按上面来写
			//p->bf = lc->bf = EH;
			break;
		}
		case RH:{//LR型,插入在左子树的右子树上
			AvlTree rc = lc->rChild;
			switch (rc->bf){//设置 tree ,lc的平衡因子
				case LH:{//插入在 rc 的 左子树上
					p->bf = RH;
					lc->bf = EH;
					break;
				}
				case EH:{//这个真没想明白。。。可能是 EH吗
					p->bf = lc->bf = EH;
					break;
				}
				case RH:{//插入在rc的右子树上
					p->bf = EH;
					lc->bf = LH;
					break;
				}
			}
			rc->bf = EH;//左子树的右子树 的平衡因子 必为 “等高”
			L_Rotate(&(*tree)->lChild);//先左旋转 左子树
			R_Rotate(tree);//在右旋转 根节点
			break;
		}
	}
}

RL型: 将 F 插 在 D 节点 后。同样 也有 两种插入 在 左 (RLL)和 右 (RLR)同样 算法相同,平衡因子 不同。最终的 根节点 平衡因子 都为0.

基本思路: 先 将 A的 右子树 C右旋,在将 A左旋

RL L:插入 在 D的 左子树上,A的 平衡因子 为 0,C的 平衡因子因子 为 -1,D为0.

 《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RLR,读者 可以 自己 画出 它的 平衡图来, A的平衡因子 为1,C的平衡因子为0,D为0.

还有一种  只有 只有 图中 节点 的 AC,然后插入 D节点,最终 ACD的平衡因子 都为0.(也就是底下代码  case :EH的情况)

下面 上代码:

//右平衡
void rightBalance(AvlTree * tree){
	AvlTree p = *tree;
	AvlTree rc = p->rChild;
	switch (rc->bf)
	{
		case LH:{//插入在右子树的 左子树上
			AvlTree lc = rc->lChild;
			switch (lc->bf){//设置 p,lc的平衡度
				case LH:{//插在 lc的左子树上
					p->bf = EH;
					rc->bf = RH;
					break;
				}
				case EH:{
					p->bf = rc->bf = EH;
					break;
				}
				case RH:{//插在lc的右子树上.
					p->bf = LH;
					rc->bf = EH;
					break;
				}
			}
			lc->bf = EH;//右子树的左子树 最终平衡
			R_Rotate(&(*tree)->rChild);//先平衡右子树
			L_Rotate(tree);//再平衡根节点
			break;//就因为少了一个break...调试了半天。。
		}
		case RH:{//插入在 右子树的 右子树上,左旋转
			p->bf = rc->bf = EH;
			L_Rotate(tree);
			//L_Rotate(tree);
			//p->bf = rc->bf = EH;尽量按上面的来写
		}
	}
}

最后看 插入 节点 的 函数代码,就 无比 简单了

//返回值:是否需要插入
bool insertAvlTree(AvlTree * tree,TreeType key,bool * taller){
	if (*tree == NULL){//查找失败,插入节点
		AvlTree p = *tree = (AvlNode *) malloc(sizeof(AvlNode));
		p->data = key;
		p->lChild = p->rChild = NULL;//插入节点必为叶子节点
		p->bf = EH;//并且平衡因子为等高
		*taller = true;//不要忘记 设置 长高了..
		return true;
	}
	else{
		AvlTree p = *tree;
		TreeType data = p->data;
		if(data == key){//有相同值时,不需要插入.
			return false;
		}
		else if(data > key){//从左子树里查找
			if (insertAvlTree(&p->lChild,key,taller) == false){//有相同值,不需要插入
				return false;
			}
			else if(*taller == true){
				switch (p->bf){
					case LH:{
						leftBalance(tree);
						*taller = false;//平衡后,不影响 祖先节点的 平衡度
						break;
					}
					case EH:{//平衡因子为0,插入后平衡因子为“左高”,并设置 长高了
						p->bf = LH;
						*taller = true;
						break;
					}
					case RH:{//平衡因子为-1,插入后平衡因子为“等高”,并设置 没长高
						p->bf = EH;
						*taller = false;
						break;
					}
				}
			}
			return true;
		}
		else{//从右子树里查找
			if (insertAvlTree(&p->rChild,key,taller) == false){//不需要插入
				return false;
			}
			else if (*taller == true){
				switch (p->bf){
					case LH:{//插入后 “等高”了
						p->bf = EH;
						*taller = false;
						break;
					}
					case EH:{//插入后,右子树高,设置 长高了
						p->bf = RH;
						*taller = true;
						break;
					}
					case RH:{
						rightBalance(tree);
						*taller = false;//平衡后,不影响祖先节点的 平衡因子
						break;
					}
				}
			}
			return true;
		}

	}
}

在 写完之后,
我们 需要 验证 是否是 AVL树,我们 可以 用 中序 + 层序。

中序: 根据 定义 可知 AVL的中序遍历 必须  从 小 到大的。

层序遍历:打印出 每一层的  节点,看看 他们的 平衡 因子 是否 是 -1,0,1。

如果 你还 不放心,可以 直接 画出 输入结果的 AVL树 ,和 打印出来的 数字 比较一下。相同 的 输入 的 AVL树 是 唯一了。

下面 给出 层序 和 中序的代码:

void inOrderTraverse(AvlTree tree){
	if (tree != NULL){
		inOrderTraverse(tree->lChild);
		printf("%d\t",tree->data);
		inOrderTraverse(tree->rChild);
	}
}

void levelOrderTraverse(AvlTree tree){
	if (tree != NULL){
		LinkQueue queue;
		queueInit(&queue);
		enqueue(&queue,tree);
		int count = 1;
		int nextCount = 0;
		int level = 1;
		printf("-----------层序遍历--------------\n");
		while (!queueEmpty(queue)){
			printf("第%d层数据:",level);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AvlTree front;
				dequeue(&queue,&front);
				printf("%d\t",front->data);
				if (front->lChild != NULL){
					enqueue(&queue,front->lChild);
					nextCount++;
				}
				if (front->rChild != NULL){
					enqueue(&queue,front->rChild);
					nextCount++;
				}
			}
			printf("\n");
			count = nextCount;
			nextCount = 0;
			level ++;
		}
		queueDestory(&queue);
	}
}

完整代码网盘地址:
点击打开链接

运行截图:

《看数据结构写代码(56) 平衡二叉树(AVL树)》

参考网址:点击打开链接

点击打开链接


    原文作者:AVL树
    原文地址: https://blog.csdn.net/fuming0210sc/article/details/45170069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