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栈实现一个队列

两年前从网上看到一道面试题:用两个栈(Stack)实现一个队列(Queue)。觉得不错,就经常拿来面试,几年下来,做此题的应该有几十人了。通过对面试者的表现和反应,有一些统计和感受,在此做个小结。

 

C++描述,题目大致是这样的:

 

已知下面Stack类及其3个方法PushPop Count,请用2Stack实现Queue类的入队(Enqueue)出队(Dequeue)方法。

 

class Stack

{

public:

         void Push(int x); // Push an element in stack;

         int Pop();  // Pop an element out of stack;

         int Count() const;     // Return the number of the elements in stack;

};

 

class Queue

{

public:

         void Enqueue(int x);

         int Dequeue();

 

private:

         Stack s1;

         Stack s2;

};

 

这道题应该不算难,比起《编程之美》中微软那些什么“翻烙饼”的面试题,难度上差远了。况且,由于时间关系,我一般也不要求面试者写代码,只描述清楚思路即可。出这道题,主要考察3点:

 

1.       在短时间内,能不能找到解决这道题的足够清晰的思路(思维是否敏捷、清晰)。

2.       能不能在单向表述中,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表述能力是否达到要求)。

3.       对于某些具体细节,能不能考虑到(是否足够细致)。

 

总体上,以10人为例,实际的结果大致是:

 

1.       8个人可以找到解决答案,2个人无法找到答案(即使进行了必要的提示,曾经有位号称美国MIT深造2年,之后在Google美国公司工作过8个月的兄弟,也没做出来)。

2.       8个找到答案的人中,6个找到的方法相同,2个人找到其它变种。

3.       在这8个人中,有1个人可以不经提示,同时想到大众方法和变种。

 

大多数人的思路是:始终维护s1作为存储空间,以s2作为临时缓冲区。

入队时,将元素压入s1

出队时,将s1的元素逐个“倒入”(弹出并压入)s2,将s2的顶元素弹出作为出队元素,之后再将s2剩下的元素逐个“倒回”s1

见下面示意图:

 

 

上述思路,可行性毋庸置疑。但有一个细节是可以优化一下的。即:在出队时,将s1的元素逐个“倒入”s2时,原在s1栈底的元素,不用“倒入”s2(即只“倒”s1.Count()-1个),可直接弹出作为出队元素返回。这样可以减少一次压栈的操作。约有一半人,经提示后能意识到此问题。

 

上述思路,有些变种,如:

入队时,先判断s1是否为空,如不为空,说明所有元素都在s1,此时将入队元素直接压入s1;如为空,要将s2的元素逐个“倒回”s1,再压入入队元素。

出队时,先判断s2是否为空,如不为空,直接弹出s2的顶元素并出队;如为空,将s1的元素逐个“倒入”s2,把最后一个元素弹出并出队。

有些人能同时想到大众方法和变种,应该说头脑还是比较灵光的。

 

相对于第一种方法,变种的s2好像比较“懒”,每次出队后,并不将元素“倒回”s1,如果赶上下次还是出队操作,效率会高一些,但下次如果是入队操作,效率不如第一种方法。我有时会让面试者分析比较不同方法的性能。我感觉(没做深入研究),入队、出队操作随机分布时,上述两种方法总体上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应该相差无几(无非多个少个判断)。

 

真正性能较高的,其实是另一个变种。即:

入队时,将元素压入s1

出队时,判断s2是否为空,如不为空,则直接弹出顶元素;如为空,则将s1的元素逐个“倒入”s2,把最后一个元素弹出并出队。

这个思路,避免了反复“倒”栈,仅在需要时才“倒”一次。但在实际面试中很少有人说出,可能是时间较少的缘故吧。

 

以上几个思路乍看没什么问题了,但其实还是有个细节要考虑的。其实无论什么方法和情况,都要考虑没有元素可供出队时的处理(2个栈都为空的时候,出队操作一定会引起异常)。在实际写代码时,忽略这些判断或异常处理,程序会出现问题。所以,能不能考虑到这些细节,也体现了个人的素养。

 

个人感觉,这道题确实有助于我鉴别应聘的人。但对于面试,毕竟还是要看面试者的综合素质,一道(或几道)题定生死不可取。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