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的AOP原理

 

一、什么是 AOP 

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可以说是OOP(Object-Oriented Programing,面向对象编程)的补充和完善。OOP引入封装、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来建立一种对象层次结构,用以模拟公共行为的一个集合。当我们需要为分散的对象引入公共行为(日志、安全、事务)的时候,OOP则显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OOP允许你定义从上到下的关系,但并不适合定义从左到右的关系。例如日志功能。日志代码往往水平地散布在所有对象层次中,而与它所散布到的对象的核心功能毫无关系。对于其他类型的代码,如安全性、异常处理和透明的持续性也是如此。这种散布在各处的无关的代码被称为横切(cross-cutting)代码,在OOP设计中,它导致了大量代码的重复,模块间的藕合度高,而不利于各个模块的重用。 

而AOP技术则恰恰相反,它利用一种称为“横切”的技术,剖解开封装的对象内部,并将那些影响了多个类的公共行为封装到一个可重用模块,并将其名为“Aspect”,即切面。所谓“切面”,简单地说,就是将那些与业务无关,却为业务模块所共同调用的逻辑或责任封装起来,便于减少系统的重复代码,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并有利于未来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AOP代表的是一个横向的关系,如果说“对象”是一个空心的圆柱体,其中封装的是对象的属性和行为;那么面向方面编程的方法,就仿佛一把利刃,将这些空心圆柱体剖开,以获得其内部的消息。而剖开的切面,也就是所谓的“方面”了。然后它又以巧夺天功的妙手将这些剖开的切面复原,不留痕迹。

使用“横切”技术,AOP把软件系统分为两个部分:核心业务逻辑组件和横切关注点。横切关注点模块化为特殊的类,这些类被称为“切面”,好处:1.横切关注点都集中于一块,不会出现大量重复代码;2.核心模块只关注核心功能的代码,模块间藕合度降低。

二、AOP 的实现原理

     AOP 实际上是由目标类的代理类实现的。AOP 代理其实是由 AOP 框架动态生成的一个对象,该对象可作为目标对象使用。AOP 代理包含了目标对象的全部方法,但 AOP 代理中的方法与目标对象的方法存在差异,AOP 方法在特定切入点添加了增强处理,并回调了目标对象的方法。

三、AOP相关概念

· 方面(Aspect):一个关注点的模块化,这个关注点实现可能另外横切多个对象。事务管理是J2EE应用中一个很好的横切关注点例子。方面用Spring的Advisor或拦截器实现。

· 连接点(Joinpoint):程序执行过程中明确的点,如方法的调用或特定的异常被抛出。

· 通知(Advice):在特定的连接点,AOP框架执行的动作。各种类型的通知包括“around”、“before”和“throws”通知。通知类型将在下面讨论。许多AOP框架包括Spring都是以拦截器做通知模型,维护一个“围绕”连接点的拦截器链。

· 切入点(Pointcut):指定一个通知将被引发的一系列连接点的集合。AOP框架必须允许开发者指定切入点,例如,使用正则表达式。

· 引入(Introduction):添加方法或字段到被通知的类。Spring允许引入新的接口到任何被通知的对象。例如,你可以使用一个引入使任何对象实现IsModified接口,来简化缓存。

· 目标对象(Target Object):包含连接点的对象,也被称作被通知或被代理对象。

· AOP代理(AOP Proxy):AOP框架创建的对象,包含通知。在Spring中,AOP代理可以是JDK动态代理或CGLIB代理。

· 编织(Weaving):组装方面来创建一个被通知对象。这可以在编译时完成(例如使用AspectJ编译器),也可以在运行时完成。Spring和其他纯Java AOP框架一样,在运行时完成织入。

四、Spring中AOP的实现

第一种是基于xml配置文件方式的实现,

第二种是基于注解方式的实现。 

逻辑service层的目标实现类,它的业务方法的前后或代码会出现异常的地方都是AOP的连接点。

定义一个切面类,它定义了许多通知。Before()、afterReturn()、after()和afterThrowing()这些方法都是通知。 

具体配置,首先来看一下:

<1>.基于xml配置文件的AOP实现:这种方式在实现AOP时,需要配置切面(aspect)、定义切入点(pointcut)和通知(adcice)。

<2>基于注解的AOP的实现

    在xml中配置把切面类交由Spring容器来管理和启用spring对AspectJ注解的支持

    然后在切面类上添加注解(类上@Aspect、方法上添加通知注解)

五:Spring中AOP的两种代理方式(Java动态代理和CGLIB代理)

Spring AOP使用动态代理技术在运行期织入增强代码。使用两种代理机制:基于JDK的动态代理(JDK本身只提供接口的代理);基于CGlib的动态代理。

1. JDK的动态代理主要涉及java.lang.reflect包中的两个类:Proxy和InvocationHandler。其中InvocationHandler只是一个接口,可以通过实现该接口定义横切逻辑,并通过反射机制调用目标类的代码,动态的将横切逻辑与业务逻辑织在一起。而Proxy利用InvocationHandler动态创建一个符合某一接口的实例,生成目标类的代理对象。(只能为接口创建代理实例)

 

2.CGLib采用底层的字节码技术,为一个类创建子类,并在子类中采用方法拦截的技术拦截所有父类的调用方法,并顺势织入横切逻辑。

Spring增强类

Spring支持5种增强类型:

1)前置增强:org.springframework.aop.BeforeAdvice代表前置增强,spring只支持方法级的增强,目前可用MethodBeforeAdvice。

2)后置增强:org.springframework.aop.AfterReturningAdvice代表后置增强,在目标方法执行后实施增强。

3)环绕增强:org.aopalliance.intercept.MethodInterceptor代表环绕增强,在目标方法执行前后实施增强。

4)异常抛出增强:org.springframework.aop.ThrowsAdvice,在目标方法执行抛出异常后实施增强。方法名必须为afterThrowing,如参前三个可选,最后一个是Throwable或其子类。

AOP切面的配置方式

1)基于Schema的配置:在xml中描述切点、增强类型,切面类为pojo

2)基于AspectJ的配置:切点、增强类型使用注解进行描述

 

转载:https://my.oschina.net/elain/blog/382494

    原文作者:AOP
    原文地址: https://blog.csdn.net/xiha_zhu/article/details/79830588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