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Reduce:详解Shuffle过程

《MapReduce:详解Shuffle过程》

Shuffle过程,也称Copy阶段。reduce task从各个map task上远程拷贝一片数据,并针对某一片数据,如果其大小超过一定的阀值,则写到磁盘上,否则直接放到内存中。

官方的Shuffle过程如上图所示,不过细节有错乱,官方图并没有说明partition、sort和combiner具体作用于哪个阶段。

注意:Shuffle过程是贯穿于map和reduce两个过程的!

Hadoop的集群环境,大部分的map task和reduce task是执行在不同的节点上的,那么reduce就要取map的输出结果。那么集群中运行多个Job时,task的正常执行会对集群内部的网络资源消耗严重。虽说这种消耗是正常的,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尽可能的减少不必要的网络资源消耗。另一方面,每个节点的内部,相比于内存,磁盘IO对Job完成时间的影响相当的大,。

所以:从以上分析,shuffle过程的基本要求:

  1.完整地从map task端拉取数据到reduce task端

  2.在拉取数据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网络资源的消耗

  3.尽可能地减少磁盘IO对task执行效率的影响

那么,Shuffle的设计目的就要满足以下条件:

  1.保证拉取数据的完整性

  2.尽可能地减少拉取数据的数据量

  3.尽可能地使用节点的内存而不是磁盘

map端:

《MapReduce:详解Shuffle过程》

说明:

  map节点执行map task任务生成map的输出结果。

shuffle的工作内容:

  从运算效率的出发点,map输出结果优先存储在map节点的内存中。每个map task都有一个内存缓冲区,存储着map的输出结果,当缓冲区块满时,需要将缓冲区中的数据以一个临时文件的方式存到磁盘,当整个map task结束后再对磁盘中这个map task所产生的所有临时文件做合并,生成最终的输出文件。最后,等待reduce task来拉取数据。当然,如果map task的结果不大,能够完全存储到内存缓冲区,且未达到内存缓冲区的阀值,那么就不会有写临时文件到磁盘的操作,也不会有后面的合并。

  详细过程如下:

  1.map task任务执行,输入数据的来源是:HDFS的block。当然在mapreduce概念中,map task读取的是split分片。split与block的对应关系:一对一(默认)。

    此处有必要说明一下block与split

     block(物理划分):

            文件上传到HDFS,就要划分数据成块,这里的划分属于物理的划分,块的大小可配置(默认:第一代为64M,第二代为128M)可通过 dfs.block.size配置。为保证数据的安  全,block采用冗余                      机制:默认为3份,可通过dfs.replication配置。注意:当更改块大小的配置后,新上传的文件的块大小为新配置的值,以前上传的文件的块大小为以前的配置值。

         split(逻辑划分):

               Hadoop中split划分属于逻辑上的划分,目的只是为了让map task更好地获取数据。split是通过hadoop中的InputFormat接口中的getSplit()方法得到的。那么,split的大小具体怎么得到呢?

              首先介绍几个数据量:

                    totalSize:整个mapreduce job所有输入的总大小。注意:基本单位是block个数,而不是Bytes个数。

                    numSplits:来自job.getNumMapTasks(),即在job启动时用户利用 org.apache.hadoop.mapred.JobConf.setNumMapTasks(int n)设置的值,从方法的名称上看,是用于设置map的个

                                        数。但是,最终map的个数也就是split的个数并不一定取用户设置的这个值,用户设置的map个数值只是给最终的map个数一个提示,只是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

                    goalSize:totalSize/numSplits,即期望的split的大小,也就是每个mapper处理多少的数据。但是仅仅是期望

                    minSize:split的最小值,该值可由两个途径设置:

                            1.子类复写函数protected void setMinSplitSize(long minSplitSize)设置。一般情况为1,特殊情况除外

                            2.配置文件中的mapred.min.split.size设置

                最终取两者中的最大值!

             最终:split大小的计算原则:

               finalSplitSize=max(minSize,min(goalSize,blockSize))

            那么,map的个数=totalSize/finalSplitSize

注意:新版的API中InputSplit划分算法不再考虑用户设定的Map Task个数,而是用mapred.max.split.size(记为maxSize)代替

            即:InputSplit大小的计算公式为:

                            splitSize=max{minSize,min{maxSize,blockSize}}         

 

     接下来就简答说说怎么根据业务需求,调整map的个数。当我们用hadoop处理大批量的大数据时,一种最常见的情况就是job启动的mapper数量太多而超出系统限制,导致hadoop抛出异常终止执行。

               解决方案:减少mapper的数量!具体如下:

         1.输入文件数量巨大,但不是小文件

          这种情况可通过增大每个mapper的inputsize,即增大minSize或者增大blockSize来减少所需的mapper的数量。增大blocksize通常不可行,因为HDFS被hadoop namenode -format之后,

                      blocksize就已经确定了(由格式化时dfs.block.size决定),如果要更改blocksize,需要重新格式化HDFS,这样当然会丢失已有的数据。所以通常情况下只能增大minSize,即增大mapred.min.

                 split.size的值。

                     2.输入文件数量巨大,且都是小文件

       所谓小文件,就是单个文件的size小于blockSize。这种情况通过增大mapred.min.split.size不可行,需要使用FileInputFormat衍生的CombineFileInputFormat将多个input path合并成一个

                     InputSplit送给mapper处理,从而减少mapper的数量。

                 增加mapper的数量,可以通过减少每个mapper的输入做到,即减小blockSize或者减少mapred.min.split.size的值。

                 block与split关系说清楚了,那先说到这里,还是回到shuffle的过程解说中来!

         2.  map执行后,得到key/value键值对。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些键值对应该交给哪个reduce做?注意:reduce的个数是允许用户在提交job时,通过设置方法设置的!

    MapReduce提供partitioner接口解决上述问题。默认操作是:对key hash后再以reduce task数量取模,返回值决定着该键值对应该由哪个reduce处理。

           这种默认的取模方式只是为了平均reduce的处理能力,防止数据倾斜,保证负载均衡。

           如果用户自己对Partition有需求,可以自行定制并设置到job上。

           接下来,需要将key/value以及Partition结果都写入到缓冲区,缓冲区的作用:批量收集map结果,减少磁盘IO的影响。

           当然,写入之前,这些数据都会被序列化成字节数组。而整个内存缓冲区就是一个字节数组。

           这个内存缓冲区是有大小限制的,默认100MB。当map task的输出结果很多时,就可能撑爆内存。需将缓冲区的数据临时写入磁盘,然后重新利用这块缓冲区。

           从内存往磁盘写数据被称为Spill(溢写),由单独线程完成,不影响往缓冲区写map结果的线程。溢写比例:spill.percent(默认0.8)。

           当缓冲区的数据达到阀值,溢写线程启动,锁定这80MB的内存,执行溢写过程。剩下的20MB继续写入map task的输出结果。互不干涉!

           当溢写线程启动后,需要对这80MB空间内的key做排序(Sort)。排序是mapreduce模型的默认行为,也是对序列化的字节做的排序。排序规则:字典排序!

           map task的输出结果写入内存后,当溢写线程未启动时,对输出结果并没有做任何的合并。从官方图可以看出,合并是体现在溢写的临时磁盘文件上的,且这种合并是对不同的

           reduce端的数值做的合并。所以溢写过程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在于,如果有很多个key/value对需要发送到某个reduce端,那么需要将这些键值对拼接到一块,减少与partition相

           关的索引记录。如果client设置过Combiner,其会将有相同key的key/value对的value加起来,减少溢写到磁盘的数据量。注意:这里的合并并不能保证map结果中所有的相同

           的key值的键值对的value都合并了,它合并的范围只是这80MB,它能保证的是在每个单独的溢写文件中所有键值对的key值均不相同!

              溢写生成的临时文件的个数随着map输出结果的数据量变大而增多,当整个map task完成,内存中的数据也全部溢写到磁盘的一个溢写文件。

           也就是说,不论任何情况下,溢写过程生成的溢写文件至少有一个!但是最终的文件只能有一个,需要将这些溢写文件归并到一起,称为merge。

           merge是将所有的溢写文件归并到一个文件,结合上面所描述的combiner的作用范围,归并得到的文件内键值对有可能拥有相同的key,这个过程如果client设置过

           Combiner,也会合并相同的key值的键值对,如果没有,merge得到的就是键值集合,如{“aaa”, [5, 8, 2, …]}

           注意:combiner的合理设置可以提高效率,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会影响效率!

  3至此,map端的所有工作都已经结束!

Reduce端:

  当mapreduce任务提交后,reduce task就不断通过RPC从JobTracker那里获取map task是否完成的信息,如果获知某台TaskTracker上的map task执行完成,Shuffle的后半段过程就开始启动。其实呢,reduce task在执行之前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拉取当前job里每个map task的最终结果,并对不同地方拉取过来的数据不断地做merge,也最终形成一个文件作为reduce task的输入文件。

  《MapReduce:详解Shuffle过程》

      1.Copy过程,简单地拉取数据。Reduce进程启动一些数据copy线程(Fether),通过HTTP方式请求map task所在的TaskTracker获取map task的输出文件。因为map task早已结束,这些文件就归TaskTracker管理在本地磁盘。

  2.Merge过程。这里的merge如map端的merge动作,只是数组中存放的是不同map端copy过来的数值。Copy过来的数据会先放入内存缓冲区中,这里缓冲区的大小要比map端的更为灵活,它是基于JVM的heap size设置,因为shuffler阶段reducer不运行,所以应该把绝大部分的内存都给shuffle用。

  merge的三种形式:

      内存到内存、内存到磁盘、磁盘到磁盘

  默认情况下,第一种形式不启用。当内存中的数据量达到一定的阀值,就启动内存到磁盘的merge。与map端类似,这也是溢写过程,当然如果这里设置了Combiner,也是会启动的,然后在磁盘中生成了众多的溢写文件。第二种merge方式一直在运行,直到没有map端的数据时才结束,然后启动第三种磁盘到磁盘的merge方式生成最终的那个文件。

  3.reducer的输入文件。不断地merge后,最后会生成一个“最终文件”。这个最终文件可能在磁盘中也可能在内存中。当然我们希望它在内存中,直接作为reducer的输入,但默认情况下,这个文件是存放于磁盘中的。当reducer的输入文件已定,整个shuffle才最终结束。然后就是reducer执行,把结果存放到HDFS上。

感谢博主:http://langyu.iteye.com/blog/992916

    原文作者:MapReduce
    原文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felixzh/p/4680808.html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