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 Linux 安装指南

1. 先说几句

为什么推荐Arch Linux?因为它好用呗!

如果想要学习Linux,Arch Linux是个很好的选择。Arch Linux提供了非常详细并且更新及时的Wiki(帮助文档),使用系统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空余从上面找到。

Arch Linux采取滚动更新的方式,一旦系统或者软件有新版本发布,你就可以升级它们。你的系统以及软件始终处在最新的状态,因此系统不存在发布新系统而要重装的问题。

但Arch Linux安装比较繁琐,整个安装过程都在命令行下执行,这也是很多人觉得它很难安装的原因。其实安装并不难,步骤繁琐是真的,只要你有耐心,这都没问题。一旦你从头到尾安装完毕,你就掌握了许多基本的知识,比如分区的创建与挂载、系统引导安装、配置软件源等,这些对于学习Linux来说是好事。

如果你只是体验以下Linux,不想深入它,或者想要一个开箱即用的生产环境,那么我推荐Ubuntu LTS。如果是作为需要非常稳定的服务器,我推荐Debian和CentOS。

1.1 非常重要:

为了你的数据安全,如果你没有任何Arch Linux的安装经验,或者不具备基本的Linux基础,我不建议你直接在已有数据的硬盘上执行本教程的安装!你可以先在虚拟机尝试本次安装。

1.2 本文不是针对零基础的用户,因此你必须具备这些技能:

  • 如果是Windows用户你应该会划分出空余的磁盘空间
  • 了解Linux分区以及挂载的概念
  • 遇到问题时会利用搜索引擎

1.3 本文不会对任何行为作担保,包括但不仅仅包括:

  • 为了易于理解不保证对每个名词作出专业表达
  • 阅读本教程作出的任何操作带来的后果
  • 由于本人疏忽带来的错误(欢迎指正)

1.4 为了顺利安装,你得准备有:

  • 格式化为Fat32的U盘;
  • 50G空余空间得磁盘空间,最好是“未分配”;
  • ArchLinux最新的系统镜像,点击进入下载页面;

1.5 将镜像写入到U盘:

Linux系统下使用dd 命令;Windows用户使用Rufus ,或者 USBwriterwin32diskimager 也可以。

1.6 书写约定

在本教程中,Linux命令以井号(#)打头,例如:

# ls -al

1.7 建议

本教程尽量以人性化的方式完成Arch Linux的安装,但难免有没有详尽的地方,建议结合官方Wiki阅读本篇教程。

Installation guide (English Version)

Installation guide (简体中文))

因为安装Arch Linux非常简单,所以全程没有配图。

2. 系统的基本安装

本章节完成最基本的系统安装,只有命令行界面的Arch Linux系统。

2.1 通过BIOS设置U盘为最先启动项

2.2 进入安装盘系统选择第一项

UEFI模式第一项是“Arch Linux archiso x86_64 UEFI USB”

BIOS模式第一项是“Boot Arch Linux (x68_64)”

2.3 键盘布局(可忽略)

默认是美式键盘映射,一般我们的键盘都是美式键盘。

2.4 验证启动模式

# ls /sys/firmware/efi/efivars

如果有东西输出则是UEFI,否则BIOS。这一步决定后面的引导安装,虽然在2.2节已经确定启动模式,以防万一还是再验证下。

2.5 连接到因特网

# ping -c 3 archlinux.org

网络必须能与外网连接,因为系统安装其实就是从一个叫做“软件源”的网站下载所需要的软件并安装。ping命令就是检查能不能连接到对应的网址,如果界面有像这样“PING archlinux.org (ip地址)…”的输出一般就是没问题了。

2.6 更新系统时间

# timedatectl set-ntp true

就是简单的对时。

2.7 硬盘分区

首先查看存储设备

# fdisk -l

输出像“Disk /dev/sda xx GiB …”这种的,xx也就是该存储设备的总容量,然后你判断哪个设备是有多余空间的。假如该设备是/dev/sda,这时候你还可以通过如下命令查看该存储设备下已有的分区情况:

# fdisk -l /dev/sda

如果存在已有分区,将会看到包含/dev/sda1/dev/sda2……等分区信息。这时候我们在该磁盘上的未分配空间上开始建立新分区,用来安装Arch Linux:

# fdisk /dev/sda

进入了fdisk分区工具里边,可以使用如下功能:

  • m: 查看帮助
  • n: 新建分区
  • p: 查看已分区信息列表
  • w: 保存本次分区操作结果并退出
  • q: 不保存本次分区操作结果并退出

对于如果你不太了解分几个分区合适,那么建议只分一个分区用来安装系统即可。因此,如果你是BIOS模式:

  • 只需要一个分区用于系统安装(50G)

如果你是EFI模式,需要分两个分区:

  • 第一个分区用于系统引导(512M)
  • 第二个分区用于系统安装(49G)

如下给出使用fdisk进行分区的示例

如果是BIOS模式:(只有系统安装分区)

1 输出 n 创建分区

2 Partition type是分区类型,p是主分区,e是扩展分区,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3 Partition number是分区编号,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4 First sector是开始的部分,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5 Last sector是结尾的部分,输入 +50G,按回车键

如果是UEFI模式:

  1. 第一个分区(引导分区)

1 输出 n 创建分区

2 Partition type是分区类型,p是主分区,e是扩展分区,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3 Partition number是分区编号,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4 First sector是开始的部分,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5 Last sector是结尾的部分,输入 +512M,按回车键

6 输入 t 准备将该分区更改为EFI类型分区,输入序号选择分区。输入 L 查看支持的类型,找到EFI类型前面对应的序号,这里的序号是 ef 。输入 ef 按回车键。

  1. 第二个分区(系统安装分区)

1 输出 n 创建分区

2 Partition type是分区类型,p是主分区,e是扩展分区,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3 Partition number是分区编号,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4 First sector是开始的部分,直接按回车键选择默认

5 Last sector是结尾的部分,输入 +512M,按回车键

记住刚分区的设备名

输入p查看分区列表

BIOS模式请记住刚刚新建立的分区设备名,我这里假如是/dev/sda5;UEFI模式请记住刚刚新建立的两个分区的设备名,我这里假如是/dev/sda5(512M)和/dev/sda6(49G)。

输入w保存分区操作并继续安装系统。

2.8 格式化分区

Linux支持安装在ext4的文件系统上,如果是UEFI模式,那么引导分区的文件系统类型应该是Fat32。

如果是BIOS模式:

# mkfs.ext4 /dev/sda5

如果是UEFI模式:

# mkfs.fat -F32 /dev/sda5
# mkfs.ext4 /dev/sda6

2.9 挂载分区

挂载新分区到/mnt

# mount /dev/sda5  /mnt

如果是UEFI模式,还需要挂载引导引导分区(注意执行顺序)

# mount /dev/sda6  /mnt
# mkdir -p /mnt/boot/efi
# mount /dev/sda5  /mnt/boot/efi

2.10 设置软件源

默认使用的是国外的软件源,下载的速度很慢,因此需要改为国内的源。通过vim命令编辑软件源配置文件。

# vim /etc/pacman.d/mirrorlist

i切换到编辑模式,在该文件最前面加入如下的网易源:

Server = https://mirrors.163.com/archlinux/repo/os/arch

esc,然后再输入:wq按回车键保存并退出。接下来还有很多次涉及到使用vim编辑文件,用法跟这里一样。

2.11 安装基本的系统

# pacstrap /mnt base base-devel

这样,基本的系统就安装完成了。不过还需要配置系统,比如系统时区,主机名,主机语言,系统引导等这些项目。

3. 配置新安装的Arch Linux

3.1 生成挂载信息文件

默认情况下,只要电脑重启后,并不会自动挂在磁盘分区,会造成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因此,通过配置/etc/fstab文件,系统开机会读取这个文件里面的挂在信息,然后挂在相应的磁盘分区。

# genfstab -U /mnt >> /mnt/etc/fstab

3.2 切换到新系统

# arch-chroot /mnt

这时候我们就已经处于新安装的Arch Linux上了,接下来开始配置系统。

3.3 安装vim

在接下来的系统配置过程中,经常需要编辑某些配置文件。在命令行下,vim是一个很方便的编辑工具。通过如下命令安装vim:

# pacman -S vim

3.4 设置时区

#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 hwclock --systohc

设置为亚洲地区的上海城市,也就是中国的标准时区。

3.5 设置本地化文本编码

用vim编辑/etc/locale.gen ,加入如下内容:

zh_CN.UTF-8 UTF-8

执行命令:

 # locale-gen

用vim编辑/etc/locale.conf,加入如下内容:

LANG=en_US.UTF-8

3.6 设置主机名

用vim编辑/etc/hostname,你的主机名,你则在该文件输入可爱的名字hellokitty,主机名怎么取看你个人喜欢,一般不要以数字开头。

3.7 配置hosts文件

用vim编辑/etc/hosts,加入如下内容:

127.0.0.1    localhost
::1            localhost
127.0.1.1    hellokitty.localdomain    hellokitty

hellokitty换成你的主机名就行了。

3.8 用户账户配置

给管理员账号设置密码:

# passwd

然后输入密码按回车键,会让你再确认一次,再输入密码再回车。

创建新普通用户,假如叫tom

# useradd -m tom

tom设置密码

# passwd tom

然后输入密码按回车键,会让你再确认一次,再输入密码再回车。

3.9 安装grub设置引导

如果是Intel的CPU,安装intel-ucode

# pacman -S intel-ucode

如果当前电脑存在其他系统,安装os-prober

# pacman -S os-prober 

安装grub:

# pacman -S grub

BIOS模式下部署grub:

# grub-install --target=i386-pc /dev/sda

UEFI模式下,需要安装efibootmgr,然后部署grub:

# pacman -S efibootmgr
# grub-install --target=x86_64-efi --efi-directory=/boot/efi --bootloader-id=ArchLinux

生成grub配置:

#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3.10 安装图形界面

命令行的系统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谁喜欢黑底白字的界面呢?Gnome具有简洁的图形界面,接下来我们要安装Gnome已经一些基本的软件。

# pacman -S gnome gnome-extra

这时候虽然安装了图形界面,但开机的时候默认还是进入命令行。所以,设置开机进入图形界面。GDM是一个图形界面管理器,让它开机启动即可。

# systemctl enable gdm

3.11 配置完毕

现在基本的工作已经做完了,退出当前系统回到启动U盘。

# exit

重启系统

# reboot

尽情使用Arch Linux吧~

    原文作者:清无色
    原文地址: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0439117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