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均衡与缓存服务也是属于 nginx 的实用场景之一,因为模块相对重要,所以没有一同放入
Nginx入门到实战(2)场景实现篇 文章中,将其单独提取出来
一、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就是我们上章介绍的反向代理 。将客户的请求通过 nginx 分发(反向代理)到一组多台不同的服务器上
这一组服务器我们称为 服务池(upstream server),池内的每一个服务器称为一个 单元,服务池内将对每一个单元进行请求轮训,实现负载均衡
#配置
语法:upstream name ...
默认:——
位置:http
upstream #自定义组名 {
server x1.baidu.com; #可以是域名
server x2.baidu.com;
#server x3.baidu.com
#down 不参与负载均衡
#weight=5; 权重,越高分配越多
#backup; 预留的备份服务器
#max_fails 允许失败的次数
#fail_timeout 超过失败次数后,服务暂停时间
#max_coons 限制最大的接受的连接数
#根据服务器性能不同,配置适合的参数
#server 106.xx.xx.xxx; 可以是ip
#server 106.xx.xx.xxx:8080; 可以带端口号
#server unix:/tmp/xxx; 支出socket方式
}
假设我们有三台服务器,并且假设它们的IP地址,前端负载均衡服务器A(127.0.0.1),后台服务器B(127.0.0.2),后台服务器C(127.0.0.3)
新建文件 proxy.conf
,内容如下,上一章介绍的反向代理配置
proxy_redirect default;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connect_timeout 30;
proxy_send_timeout 60;
proxy_read_timeout 60;
proxy_buffer_size 32k;
proxy_buffering on;
proxy_buffers 4 128k;
proxy_busy_buffers_size 256k;
proxy_max_temp_file_size 256k;
#服务器A的配置
http {
...
upstream xxx {
server 127.0.0.2;
server 127.0.0.3;
}
server {
lise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xxx #upstream 对应自定义名称
include proxy.conf;
}
}
}
#服务器B、服务器C的配置
server {
lise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index index.html
}
}
调度算法
- 轮训:按时间顺序逐一分配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
- 加权轮训:weight值越大,分配到的几率越高
- ip_hash:每个请求按访问IP的hash结果分配,这样来自同一个IP固定访问一个后端服务器
- least_conn:最少链接数,哪个机器连接数少就分发给谁
- url_hash:按照访问的URL的hash结果来分配请求,每一个URL定向到同一个后端服务器
- hash关键数值:hash自定义key
ip_hash
配置
upstream xxx {
ip_hash;
server 127.0.0.2;
server 127.0.0.3;
}
ip_hash存在缺陷,当前端服务器再多一层时,将获取不到用户的正确IP,获取的将是前一个前端服务器的IP,因此 nginx1.7.2版本推出了 url_hash
url_hash
配置
upstream xxx {
hash $request_uri;
server 127.0.0.2;
server 127.0.0.3;
}
二、缓存服务
1. 缓存类型
- 服务端缓存:缓存存储在后端服务器,如redis,memcache
- 代理缓存:缓存存储在代理服务器或者中间件上,它的内容是从后端服务器获取的,但是保存在自己本地
- 客户端缓存:缓存在浏览器内的
2. nginx 代理缓存
客户端请求nginx,nginx查看本地是否有缓存数据,若有直接返回给客户端,若没有再去后端服务器请求
http {
proxy_cache_path /var/www/cache #缓存地址
levels=1:2 #目录分级
keys_zone=test_cache:10m #开启的keys空间名字:空间大小(1m可以存放8000个key)
max_size=10g #目录最大大小(超过时,不常用的将被删除)
inactive=60m #60分钟内没有被访问的缓存将清理
use_temp_path=pff; #是否开启存放临时文件目录,关闭默认存储在缓存地址
server {
...
location / {
proxy_cache test_cache; #开启缓存对应的名称,在keys_zone命名好
proxy_cache_valid 200 304 12h; #状态码为200 304的缓存12小时
proxy_cache_valid any 10m; #其他状态缓存10小时
proxy_cache_key $host$uri$is_args$args; #设置key值
add_header Nginx-Cache "$upstream_cache_status";
}
}
}
当有个特定请求我们不需要缓存的时候,在上面配置的内容中加入以下配置
server {
...
if ($request_uri ~ ^/(login|register) ) { #当请求地址有login或register时
set $nocache = 1; #设置一个自定义变量为true
}
location / {
proxy_no_cache $nocache $arg_nocache $arg_comment;
proxy_no_cache $http_pragma $http_authoriztion;
}
}
3. 分片请求
早期版本 nginx 对大文件的分片请求不支持缓存,1.9版本后slice模块实现了这个功能
前端发起请求,nginx去获取这个请求文件的大小,若超过我们的定义slice的大小,会进行切片,分割成多个小的请求去请求后端,到前端就成为一个一个独立的缓存文件
优势:每个子请求收到的数据都会形成独立文件,一个请求中断了,其他请求不受影响,原本情况请求中断,再次请求文件将从头开始,而开启分片请求,就接下去获取未请求的小文件
劣势:当文件很大或者slice很小时,可能会导致文件描述符耗尽等情况
语法: slice size; #当大文件请求时,设置size为每个小文件的大小
默认: slice 0;
位置: http/server/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