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ReceiveMemoryWarning iOS开发

iPhone下每个app可用的内存是被限制的,如果一个app使用的内存超过20M,则系统会向该app发送Memory Warning消息。收到此消息后,app必须正确处理,否则可能出错或者出现内存泄露。

app收到Memory Warning后会调用:
UIApplication::didReceiveMemoryWarning ->UIApplicationDelegate::applicationDidReceiveMemoryWarning,
然后调用当前所有的 viewController进行处理。因此处理的主要工作是在viewController。

我们知道,创建viewcontroller时,执行顺序是loadview -> viewDidLoad
当收到内存警告时,如果viewcontroller未显示(在后台),会执行didReceiveMemoryWarning -> viewDidUnLoad;如果viewcontroller当前正在显示(在前台),则只执行didReceiveMemoryWarning
当重新显示该viewController时,执行过viewDidUnLoadviewcontroller(即原来在后台)会重新调用loadview -> viewDidLoad

一、loadView

永远不要主动调用这个函数。view controller会在viewproperty被请求并且当前view值为nil时调用这个函数。如果你手动创建view,你应该重载这个函数。如果你用IB创建view并初始化view controller,那就意味着你使用initWithNibName:bundle:方法,这时,你不应该重载loadView函数。
这个方法的默认实现是这样:先寻找有关可用的nib文件的信息,根据这个信息来加载nib文件,如果没有有关nib文件的信息,默认实现会创建一个空白的UIView对象,然后让这个对象成为controller的主view
所以,重载这个函数时,你也应该这么做。并把子类的view赋给view属性(property)(你创建的view必须是唯一的实例,并且不被其他任何controller共享),而且你重载的这个函数不应该调用super
如果你要进行进一步初始化你的views,你应该在viewDidLoad函数中去做。在iOS 3.0以及更高版本中,你应该重载viewDidUnload函数来释放任何对view的引用或者它里面的内容(子view等等)。
这个网上的资料都说的很不全面,尤其是蓝色字部分。

二、viewDidLoad

这个函数在controller加载了相关的views后被调用,而不论这些views存储在nib文件里还是在loadView函数中生成。而多数情况下是做nib文件的后续工作。
网上资料对这个函数的描述则完全不对。

三、viewDidUnload

这个函数是viewDidLoad的对立函数。在程序内存欠缺时,这个函数被controller调用()。由于controller通常保存着与viewviewcontroller的view属性)相关的对象(一般是view的子view)或者其他运行时创建的对象的引用,所以你必须使用这个函数来放弃这些对象的所有权以便内存回收。但不要释放那些难以重建的数据(不要在这个函数中释放view)。
通常controller会保存nib文件建立的views的引用,但是也可能会保存着loadView函数创建的对象的引用。最完美的方法是使用合成器方法: self.myCertainView = nil;
这样合成器会release这个view,如果你没有使用property,那么你得自己显式释放这个view
网上对这个函数的描述含含糊糊,看了等于没看。
另外:如果controller存储了其他objectview的引用,你还得在dealloc方法中释放这些内存。对于iOS2.x,你还必须在调用super dealloc方法前将这些引用置为nil

四、结论

所以流程应该是这样:
(loadView/nib文件)来加载view到内存 ——>viewDidLoad函数进一步初始化这些view ——>内存不足时,调用viewDidUnload函数释放views —->当需要使用view时有回到第一步

viewWillAppear: 方法
视图即将可见时调用。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viewDidAppear:
视图已完全过渡到屏幕上时调用

viewWillDisappear:
视图被驳回时调用,覆盖或以其他方式隐藏。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viewDidDisappear:
视图被驳回后调用,覆盖或以其他方式隐藏。默认情况下不执行任何操作

    原文作者:CharlieWang
    原文地址: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6350198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