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缓存机制精简讲解

一、认识浏览器缓存

浏览器缓存分为:强缓存和协商缓存。
1、强缓存:浏览器加载资源时,第一步先判断它是否是强缓存,如果是,浏览器将直接从自己的缓存中读取,不会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浏览器缓存机制精简讲解》
上图,status200,Size是from memory cache就是走的强缓存。那么什么是强缓存呢?浏览器又是咋判断的呢?

Expires字段:1、浏览器第一次向服务器请求,服务器返回资源并在response header加上Expires字段,是客户端缓存有效期,是绝对时间。2、浏览器接收资源,把资源和相应头缓存起来。3、待到再次请求这个资源时,先在缓存中找,找到了看Expires字段,判断是否过期。若没过期直接从缓存加载。若过期了,再向服务器请求。

  • 但是绝对时间有时会有偏差,所以引出了Cache-Control。

Cache-Control字段:1、浏览器第一次向服务器请求,服务器返回资源并在response header加上Cache-Control字段,也是缓存的有效期,但是是相对时间,比如:Cache-Control:max-age=56700000。2、浏览器接收资源,把资源和相应头缓存下来。3、待到浏览器再次请求这个资源时,先在缓存找,根据第一次的请求时间和Cache-Control相对时间算出过期时间。若没过期,直接从缓存加载。若过期了,再向服务器请求。

  • Cache-Control弥补了Expires的不足,更安全有效。

2、协商缓存:当浏览器判断不是强缓存,就会发向服务器发请求,判断是否是协商缓存。如果是,服务器会返回304Not Modified,浏览器从缓存中加载。那什么又是协商缓存呢?

Last-Modified和If-Modified-Since字段:1、浏览器第一次向服务器发请求,服务器返回资源并在response header加上Last-Modified字段,表示资源最后修改的时间。2、浏览器再次请求这个资源时,请求头会加上If-Modified-Since字段。若这两个字段一样,说明资源没有修改过,返回304Not Modified,浏览器从缓存中获取资源。若这两个字段不一样,说明资源修改过,服务器正常返回资源。

  • 但有时候服务器上资源有变化,单最后修改时间没更新,则引出下面两个字段。

ETag、If-None-Match:1、浏览器第一次向服务器请求,服务器返回资源并在response header上加ETag字段。表示资源本身,资源有变化,则该字段有变化。2、浏览器再次向服务器请求这个资源时,请求头携带If-None-Match字段。若这两个字段相同,则代表资源没有变化,服务器返回304Not Modified,浏览器从缓存中加载。若两个字段不同,证明资源有变动,服务器正常返回资源。

    原文作者:求索者
    原文地址: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2613216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