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鹞)BATJ如何打造各自的金融生态圈

2018-08-10 搜狐媒体平台 金牌顾问赵鹞:BATJ如何打造各自的金融生态圈
参考:http://www.docin.com/p-1702310906.html

作者:

赵鹞,银行从业人员,金融学博士在读。从事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研究工作;熟悉第三方支付及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脉络及要点。兼任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高速发展,创新的金融业态在不同领域百花齐放。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作为互联网巨头,结合自身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优势,逐步将金融深度植入到了各类生产生活场景之中。这些金融产品不但极大得提升并丰富了用户体验,而且也构筑起他们各自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于是,大量分析BATJ金融战略的文章也随之而来,试图破解BATJ的金融发展之路。

作为一位金融行业的资深人士,金牌顾问赵鹞从事商业银行互联网转型研究工作多年,熟悉第三方支付及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脉络及要点。

他认为,关于BATJ金融战略的分析文章虽然很多,但是要么还在产品层面盲人摸象,要么理论过多不够实务,且都未触及真正的战略。那么赵鹞对此有何看法,我们马上为大家进行解读。

在最常见的支付、贷款、理财、保险、基金、众筹等金融场景中,赵鹞认为,BATJ在短短几年内多箭齐发,不断得跑马圈地,都患上了金融焦虑症。似乎谁不做,谁不快马加鞭,谁就是在错失战略机遇。

一、独步天下的生态模式——蚂蚁金服

作为阿里重要的金融工具,有人说蚂蚁金服的金融商业模式是以支付+电商的双驱动,但这是过去式了,现在的蚂蚁金服不单单是服务于阿里电商的基础设施,而是能够不断创造金融应用场景,形成完整“金融生态圈”的金控集团。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金融生态圈应该是蚂蚁金服的创造与最大优势。

1. 蚂蚁金服一网打尽金融服务已具备坚实基础

以后老百姓和小微企业的购物、物流、旅游、文化、娱乐等各个相关领域的金融服务都将被蚂蚁金服“一网打尽”。目前,蚂蚁金服的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

  • (1)具有完备的数据:蚂蚁金服依托阿里集团十多年的电商营运和其力推的“阿里云”、“金融云”,使其拥有了独一无二、覆盖极广的客户数据。
  • (2)具有庞大的客群:蚂蚁金服仅依靠阿里下属的各个企业拥有的客户,可以说是几乎涵盖了现在只要上网(手机)的客户群体。
  • (3)具有强大的粘性:现在从购物、旅游、理财、物流、娱乐、文化等只要想象到的能够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服务,都直接或间接与阿里相关,都会涉及到支付、融资、征信等等各类金融服务,其对客户的金融服务真可谓“一揽子解决”。可以说,阿里意欲打造的生态系统已经初具雏形。
  • (4)具有强大的平台:未来不排除蚂蚁金服发挥云计算与大数据优势,吸引大量的个人及企业开发者利用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形成“生产——消费——金融”的个性化APP定制的价值链条,向个人、小微金融机构赋权、赋能,使得各项社会金融服务自动绑定到自身平台上,逐步解构大型金融机构的产品与组织。
2. 蚂蚁金服竞争规则和策略

我们要知道,阿里与蚂蚁所创造的生态系统竞争将改变传统规则与策略。生态系统的竞争完全不同于过去任何形式的竞争,完全是全新的“打法”:

  • 第一,无边界——传统的金融机构是有自己明晰的边界的,而蚂蚁的涉足是全领域的,对其而言毫无边界的概念,只要是能够为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就是其进军的领域。
  • 第二,全覆盖——传统的金融机构总有其自身的服务半径,而蚂蚁的服务是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就能瞬间覆盖,对其而言不存在服务半径的问题。
  • 第三,零成本——金融机构因其物理渠道、人员成本等原因造成每笔业务固定成本较高,而阿里提供的服务因为互联网的优势而几乎可以让每笔业务的成本忽略不计(据说每笔业务成本为1-2分)。
  • 第四,总把控——传统金融机构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占据第一的市场份额已属不易,而蚂蚁金服通过构建全领域生态系统将逐渐把控各个领域的规则制定关、准入退出关、利益分配关。可以说,蚂蚁推行的生态系统竞争正在颠覆传统金融机构的许多传统理念、经验、规则与策略。

可见,蚂蚁金服正在打造的金融生态圈,虽然有利于提升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但其实质却是以蚂蚁为唯一主导的竞争战略

3.农村金融影响难以预估 要和涉农银行打一场“不对称战争”

在农村金融方面,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战略推行对大型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涉农金融机构造成的影响将是更加直接的。正如同十多年前淘宝刚推出时我们无法想象会对现在的经济与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一样,我们可能也无法想象蚂蚁金服的“农村”+“金融”战略对大型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具体影响,但这一时间一定不会太长,力度一定不会温柔,影响一定不会是暂时的,双方将打的可能是一场“不对称战争”:

  • (1)理念不对称——蚂蚁金服继承阿里的生态系统竞争的理念来打这一仗,而大型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理念目前还仅限于如何在金融领域开展竞争,并且还限于某产品、某业务条线和某渠道的争夺。
  • (2)“武器”不对称——大型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受到严格管制,“武器”仅限于银行体系内。而对蚂蚁金服而言,“网商银行”只是其“武器”之一,其庞大的“武器库”内还拥有其他各式各样的“武器”,能相互配合打出现代化立体化的“战争”。
  • (3)支撑不对称——大型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大型国有金融机构虽然有中央政府的支持,但蚂蚁金服有各级政府更大力度的支持,而且其背后依托国际金融市场,拥有很好的募资能力,其开放平台战略也使得其拥有各类优秀团队为其提供人才支撑。
  • (4)成本不对称——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采用不设实体网点的模式,业务运营成本极低,其完全可以将更多的成本用于投放在营销与社会化渠道的建立,而拥有庞大网点和员工队伍的大型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刚性成本难以下降。双方分摊在每笔业务上的成本差异将是巨大的。

与此同时,不排除蚂蚁金服通过上述的平台战略,向其他的涉农金融机构特别是邮储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提供各种技术与产品支持,发起向大型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持续“进攻”

4.阿里可能存在的问题
  • 一是外部环境突变,苦心构建的生态系统的适应力存在疑问,是“天上”打雷了,还是“地上”发洪灾了,这个很难预料。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二是摊子铺得太大、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不说,总会留下被敌人突破的缺口,一旦机动性不够,就难以首尾兼顾,除非能自我颠覆、七十二变。
  • 三是既然是生态,是要能够滋养万物的,要“上善若水”,而不是沙漠中仅此一片绿洲,哪怕现在就这一片绿洲,别人家的马来自己的绿洲喝几口水,吃几口草总不至于要将人家赶走吧。

二、一点突破的连接模式——腾讯金融

如果以财付通作为腾讯进军金融业的起点,如今,腾讯集团于去年底整合了内部与金融有关的部门与资源,组成FIT(互联网金融科技)事业群组,腾讯金融正式浮出水面。

相比蚂蚁金服大金融平台的战略布局和京东金融全面开花的快速扩张,腾讯金融的江湖地位尽管无法被忽视,但是其产品创新和业务布局的速度明显弱一些。与具备电商基因的阿里和京东不同,基于社交起家的腾讯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几乎唯一的优势就是入口(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最大入口,是现代互联网社会的镜像)。

庞大的8亿QQ用户和6亿微信用户成为构筑腾讯金融版图的基石,腾讯金融业务也一直围绕着如何满足这些既有客户的金融需求,看上去野心不大。但这不妨碍许多传统金融机构试图抢占腾讯的入口资源,也无法隐藏腾讯接入各类应用场景和生态体系背后的金融布局规划。包括支付、借贷、理财、基金、保险、证券等多个金融领域,腾讯都已有涉猎。

1.投资体外团队涉足金融

按照马化腾的说法,腾讯不适合做太复杂、太深入的东西,希望投资、支持外面的一些团队去做,而不是全部在自己体系内做,

“我们的架构可能更适合做一些基础性的、平台性的、普适性的连接器”。

归纳来看,腾讯强调的连接无外乎要连接以下人、事、物:连接投资者与理财、连接理财平台与金融机构、连接借贷者与资金、连接交易双方、连接线上线下等等。基于这些连接的能力,腾讯金融可能在以下方面会加大推进力度:

首先,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

这样做,一来是服务现有客户人群,提供用户粘性;二来是增加交易数据,为进一步的信贷产品和征信建模提供更多的数据基础。

其次,将现有客户划分人群,实现产品的针对性推送。

其实,这是腾讯理财通未来要做的重点业务。按照他们的设想,会将理财通上的投资者按照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习惯进行归类划分,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不同的投资理财服务。这是客户价值进一步挖掘的必经过程,也是客户服务能力提升的关键。

为此,腾讯网罗了一批证券人才,希望借助其社交网络的连接优势、数据优势、信息优势打造真正的“互联网证券”。

最后,内部资源整合加速,战略层面还缺乏核心领跑者。

手Q钱包和微信钱包势必会保持同时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内部产品雷同的情况或许会改观。毕竟QQ和微信所定义的社交群体虽有重叠,却各自特点。针对各自特点而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或许能服务更大群体的客户。当然,这种基于整体情况考虑的布局安排,可能更需要依赖一位有全局眼光的领跑者去思考。经历了微众银行和财付通的部分高管流失之后,腾讯的金融人才战略计划应该提上日程。

2. 拟通过社交网络服务打开农村金融领域

在农村方面,腾讯金融尚无动作,赵鹞认为,腾讯很可能继续推进其“连接器”,即:

  • 通过社交网络服务,改善农村信息交流渠道与频率,满足生活所需基本服务;
  • 促进群体凝聚,改善社区治理;
  • 智能健康管理,提高农村医疗金融;
  • 发展在线教育平台,促进农村政策宣贯;
  • 促进村务公开,提供便民政务,进而完成农村领域的社交金融布局。
3.腾讯可能存在的问题

实话实说,腾讯金融对金融的理解不够专业、深入,当然这是由其禀赋决定的,但这不是根本问题,可能的根本问题是对金融战略的布局不够清晰,仅在支付上就是跟随策略,短期看这不是好事,但长期看,未必是坏事。

三、布局全面的电商模式——京东金融

2013年7月,金融集团从京东电商业务中正式独立以来,连续申请并获得了商业保理牌照、小贷牌照、基金支付牌照、财务咨询牌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辅助销售基金牌照等,金融布局已经逐渐清晰。

1.四大金融板块涵盖2C、2B和互金领域

京东金融目前可大致划分为四个板块: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含京东钢镚)、金融平台(股权众筹与产品众筹)、网银在线

京东金融将网银在线作为整个集团的基础;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分别对应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金融平台作为中间业务的载体,目前主推众筹业务。京东金融的特色并非C端的钱包服务(尽管有京东白条),而是B端的供应链金融

京东金融的自主B2C平台的应收账款融资,实质上是为供应商企业提供的供应链贷款

PS:电商供应链:利用电商入口,控制物流形成供应链上的议价强势,向供应商赊购商品,延长付款账期,使得供货商资金紧张而产生融资需求,京东再向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本质是京东占用供应商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压价行为

依据商业规律,由于自主B2C平台的实力大于供应商时,议价能力强,自主B2C平台给供应商的账期会延长,导致供应商的资金被账期占用,造成供应商的资金压力。所以,自主B2C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是对供应商被账期占压货款的优化。如图所示:

《(赵鹞)BATJ如何打造各自的金融生态圈》

目前,京东金融的供应链金融的资金提供方主要由其旗下商业保理公司承担。因而京东金融在B端的最具代表的理财产品是京宝贝。然而,B端跟C端相类似,规模仍是其掣肘。因此金融集团目前就在供应链上下游开始做文章,相继启动了订单融资业务(与产品众筹嫁接)和信用贷款业务,在整个供应链上嫁接金融服务。

除了在依托于电商业务的B端和C端,京东金融也逐渐开展相对独立的互联网金融,向近年来火爆的P2P领域、众筹领域发力。这些新玩法让京东金融多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有更有趣更有挑战性的故事去讲述。

2.农村金融与蚂蚁金服狭路相逢

在农村方面,京东金融的战略与蚂蚁金服不会相差太多,仍旧是农村电商+金融服务的模式(不赘述)。

3.京东可能存在的问题

京东的确很厉害,金融业务起步不算早,但布局很全面,短时间也有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形成一定优势。京东金融与蚂蚁金服的背景都很相似,都是电商背景,这也导致其战略战术也差不多,除非京东金融有了破坏式创新技术,能够对蚂蚁金服的庞大生态形成颠覆,才有超越的可能。

四、数据为王的搜索模式——百度金融

百度正在寻找将自己大数据与搜索在新时代和新的商业模式下变现的方式和能力,包括在大数据领域构建底层的基于开放云的大数据存储、负责大数据挖掘的大数据工厂和原Google Brain的吴恩达加盟负责的百度大脑(人工智能项目),这三个部分最终都需要与传统产业结合产生价值。

1.证券、理财、银行、保险业务尚在探索期

目前,针对企业级用户的金融业务与针对个人用户的金融业务在百度体系里分属不同部门,也扮演着不同角色,但都同属FSG事业群组(金融服务事业群组)

面向企业部分的金融主要是盘活过去百度在PC阶段积累的大客户资源,解决的是今天的变现问题。但FSG下辖的证券、理财、百信银行、百安保险等各类金融探索,从长远来看是为了给百度在移动端建立一个全新的生态系统,解决的是未来的变现问题。

2.金融科技或在未来被引爆

尽管从现阶段看,百度金融相较于前三个互联网金融巨头还比较弱小,但其在人工智能的独有优势一旦与金融结合会使得百度金融爆发式发展。

具体而言,百度金融依托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可基于“尘埃”一样的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并开展个性化、智能化金融服务。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方面,如可提供远程异地预授信服务,以提高用户贷款申请的效率,又如可提供小额资金理财的智能投顾业务等。也就是说百度金融是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FinTech),有可能会彻底改变用户体验的内涵(技术赋能)

3.百度可能存在的问题

百度金融起步是BATJ里最晚的,这两年将不少金融圈里的明星员工招入麾下,会不会形成“一个和尚挑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问题,不得而知。但百度金融在人工智能方面优势突出,就看如何与金融结合了。

END

    原文作者:大圣2017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e1bf370065cc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