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 Web 3.0 图景,统统在这里

从前专心于互联网创业的同好们,应该对所谓 Web 1.0、2.0、3.0,甚至现在的区块链 1.0、2.0、3.0,甚至很可能突然冒出来的 4.0、5.0 感知迷惑,摸不着头脑。哪儿来的这么多定义?

所以在这里,我们先不纠结于定义,只谈你我他都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 Web 往事。尽可能用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方式,讲讲区块链为 Web 3.0 带来的各种变化。

Web 3.0 有很多热门话题,它将给业界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它为什么会诞生,以及它会带来什么……为了理解这一点,有必要及时回顾下从前的 Web 1.0  和 2.0。

Web 1.0 互联网中世纪

提到 Web 1.0,感觉要回溯至「互联网的中世纪」。众所周知,Internet 只是一组静态网站,其中包含大量信息却没有互动内容。联网,意味着通过吱吱乱叫的调制解调器拨号,同时家里的电话也得暂停使用。那时候互联网最大的吸引力是简陋的在线聊天室、BBS、门户网站,后来有了 OICQ、MSN……那时候,想下载一首歌、看个在线视频的体验是不存在的。下载 MP3 至少得一天吧?

《你需要知道的 Web 3.0 图景,统统在这里》

多数人的集体回忆:从 BBS,到 1989 年 HTTP 协议,再到首个 www 网址浏览器


Web 2.0 真正的网名参与

到了 2.0 时代,用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的短暂时光迅速消失。互联网变得更快了,更快的网速为互动内容铺平了道路,网络世界里能做的事情不再仅仅是围观,而是参与。

《你需要知道的 Web 3.0 图景,统统在这里》

Web 1.0 始于 1993 年,只适于阅读;Web 2.0 在 2004 年,发布并分享内容

全球信息共享催生了社交媒体的时代到来。Youtube、维基百科、Flickr 和 Facebook、Twitter,还有我们的微博。每个阶段都有新的社交媒体产品发出强劲而清晰的声音,并各自在某一阶段找到蓬勃发展的社区形态。

补充说明,也有人把 Twitter 开启的信息流转速度加快,带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归结为 Web 3.0,这里我们不做如此具体的划分。

人们现在能够在网上便捷地使用在线编辑工具和内容发布平台,传播个人的观点与感悟。这与设计师,开发人员和社区管理者的辛勤付出息息相关。表达自我在这个网络的「读写出版」时代异常简单。Web 2.0 很棒,但似乎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进化?

信息即价值

据联合国的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用户从 2000 年至 2015 年,从 7.38 亿激增至 32 亿人。这个数量惊人,一些大数据公司意识到,原来个人信息可以是非常宝贵的资产。因此,它们开始在中央服务器上大量储存数据,其中亚马逊、阿里、Google、Facebook 和 Twitter 是最大的托管商。为了能便捷地使用这些托管商提供的服务,网民们放弃了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然而,不确定诸位是否知道:我们的身份、浏览习惯、搜索关键词、网上购物等信息被打包售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3.0 回归初衷,以人为本

在 3.0 阶段,一拨新的互联网冒险家梦想成为时代的继任者。他们设想的下一个网络将回归至 Web 1.0 的愿景:更「人性化」,也更隐私。而不是将权力和数据集中在巨大的公司庞然大物手中,而这些巨兽往往被视作你的隐私合法所有者。

更公平、透明的网络愿景可以追溯到 2006 年左右,但在那时,工具和技术无法实现这一愿景。比特币诞生以来,为分布式账本、区块链带来了点对点的数字存储概念。这个设想提倡去中心化,而区块链是实现的新兴技术手段。从此开始,我们似乎可以真正去描述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形态。

看重隐私,反垄断网络

虽然 Web 2.0 使许多权力结构民主化,并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但这些经济命脉基本上都被大公司私有化和行业寡头所垄断。Facebook、Uber、Airbnb 为他们所主宰的公共基础设施建立了专用网络。而 Web 3.0 将推翻这种专属操作,提倡在更开放的网络上进行集体贡献并实现共享利益。

《你需要知道的 Web 3.0 图景,统统在这里》

Web 2.0 来临前,1994 年首个在线数据库,开始帮助分发信息

很难想象,加密电话、分布式存储、加密货币钱包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广泛运用。理想的未来,没有网络和电话运营商来监控我们的个人信息,如果我们要避免被催眠,真正走入《黑镜》所描绘的「乌托邦」、拥有真正隐私的新世界,Web 3.0 就是我们需要的。

Web 3.0 提供许多优点

去中间人:中间人形式将会消失,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技术已然提供了不需要被授信的平台,拥有不可篡改的规则,数据完全加密。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与 Apple 将无法控制用户数据。没有绝对垄断的实体,能够弄死一个网站并停止其服务,或者掌控他人身份等数据。

数据归属权:最终,用户将重新获得对个人数据的完全控制权,并具备值得信任的加密安全性。信息可以在规则许可的基础上进行分享。那些行业巨头将无法搜集我们的购物喜好、收入和信用卡账单,并将这些信息出售给营销公司以获取巨额利润。

减少黑客攻击、数据泄露事件:由于数据将实现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黑客将无法与整个呈分布式存储状态的网络对抗,而由部分政府所主导的监控工具亦可能失去用武之地。而这个世界的恐怖主义者也将在新的网络时代失去易于攻击的中心对象。

2017 年,美国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被最终裁决向美国国税局 IRS 提供近 15000 个账户,涉及 900 万笔交易。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新兴企业与政府权力机构进行的艰苦斗争。IRS 是要获取超过百万个账户的详细信息,最终它们获得了将近 15000 个。对 Coinbase 来说,这一系列的法庭对决虽没有完败但也无法完胜。

不幸的是,这样的案例并不孤立,在 2013 年,安全电子邮件提供商 Lavabit 选择关闭,而将其 SSL 密钥交给美国政府,以方便它们监控 Edward Snowden。以及,相信你也知道斯诺登在争取的是什么?

《你需要知道的 Web 3.0 图景,统统在这里》

据统计,截至 2019 年,数据泄露所造成的损失将超过 2.1 万亿美元

更广阔的适配操作可能:3.0 时代的应用更易于定制,并且可装载在多样化的设备上,比如智能手机、电视、汽车,微波炉和智能传感器上运行。

目前,Web 2.0 应用仅限于操作系统上运行,且通常只是单一操作系统。例如,许多 Android 加密货币钱包在 iOS 上不可用,导致使用多个不同设备的用户很沮丧。这为开发人员增加了开支,想获取更多用户,必须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并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版本去更新迭代。

平等操作: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一个地址并与网络进行交互。用户不会因地理位置、收入、性别,或其他社会学和人口因素而被禁止。个人财富及其他数字资产可以触及世界任何地方,快速、高效地跨境转移。

服务永不间断:帐户暂停和服务故障将显著减少。由于没有单一实体宕机引发的系统故障,服务中断的可能性会减小。数据存储分布式,以确保冗余,并实现多个备份将防止服务器故障或瘫痪。

它将如何工作?

像任何新兴技术一样,Web 3.0 仍在不断完善。不久的将来,人们将可以通过 DApps,实现和其他服务的交互。个人用户依旧可以使用网络浏览器访问互联网,在视觉呈现上,也一样对 Web 2.0 用户友好。

《你需要知道的 Web 3.0 图景,统统在这里》

从表面上看,从 2.0 到 3.0 的学习曲线将是温和平缓的。但在幕后,连接用户和数字服务的底层框架明显不同。操作需要手动签名和验证,以防止平台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窃取个人信息。网络用户可以选择参加,而不是拒绝协议导致失败退出。

我们不再使用 Google Drive 或 Dropbox,而是使用 Storj、Siacoin、Filecoin 或 IPFS 技术来分发和存储文件。

  • 我们拥有像 Experty.io 这样的平台,而不是 Skype。

  • 我们不再限于使用微信与人即时沟通。

  • 不再使用 iOS、Android 这样的操作系统,EOS 将提供一个新的网关。

  • Akasha 或 Steemit 将扮演 Facebook 的角色,Brave 浏览器将成为Chrome,Ethlance 可以取代 Upwork。

  • 未来已来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随着 Web 3.0 开始行动起来,新的平台将出现,不会受到垄断服务提供商的限制,导致不公平的竞争。

    很可能从现在起,三年后我们将在现实中真正运用到最好的 Dapps 和分布式网络服务。即使现在这些希翼不过是诸多开发者眼中的一缕曙光。

    当然,没有谁会被彻底抛弃,正如 Web 2.0 不会消失,仍然在互联网某些地方吃灰的 Web 1.0 一样,迁移到 Web 3.0 与现有的在线网络系统集成,仍需要不短的时间。

    Web 3.0 未来已来。列车已经启动,且不会掉头。

        原文作者:链闻ChainNews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e5b74f07897c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