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交易领域的应用与问题

摘要:区块链作为近年来大热的概念和技术在应用层面没有更多产品,本文针对此问题从区块链技术的起源和数据结构出发,总结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和传统版权行业版权保护与版权交易的痛点对区块链技术应用在数字版权保护、版权交易行业做出预想,并指出区块链技术想进一步应用与版权行业仍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 时间印 版权交易 版权保护

一、区块链技术简介

(一)区块链技术的起源

2008 年底,区块链的概念首次由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发表在比特币论坛中的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提出。中本聪认为:首先,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处理信息的模式拥有点与点之间缺乏信任的弱点;其次,中介机构的存在,增加了交易成本,限制了实际可行的最低交易成本;再者,数字签名本身能够解决电子货币的身份问题,如果还需要第三方支持才能防止双重消费,则系统将失去价值。基于以上三点现存的问题,中本聪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创建了比特币(吴建,2009)。

2009年,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制作了比特币世界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并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50个,从此掀起了了所谓“第五波”互联网世界革命的狂潮。

比特币是一种P2P形式的数字货币,而区块链则是比特币的一种储存技术,所有比特币都存放在区块链之中,因为区块链的特点能完整记录每一个比特币产生、流通的信息,并确保比特币的安全(李潇雄,2016)。打个很简单的比方,比特币是石油,区块链就是石油的输送管道,当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度逐渐散去,才发现真正珍贵的是那条输油管。

(二)区块链技术的定义与特点

对于区块链的定义不同实际上反映了定义者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和其应用方向的看法,技术极客们着眼于区块链底层的技术开发与完善,商人们着眼于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层,期望再次撬开资本的大门,还有人着眼于对区块链技术中层平台的搭建。所以,区块链既是由节点参与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基于一种新型去中心化协议,又是一个不可篡改的巨型账本;区块链是一种信息加密储存的技术模式;区块链又是全新的商业生态模式……

从架构设计上来说,区块链可以简单的分为三个层次,协议层、扩展层和应用层。其中,协议层又可以分为存储层和网络层,它们相互独立但又不可分割(朱志文,2016)。如图: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交易领域的应用与问题》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交易领域的应用与问题》

协议层即底层,是整个区块链运行的维护技术来源,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保证区块链运算逻辑的可行性。拓展层即中层,笔者将其视为平台,或者说驱动程序,对接区块链技术的运行逻辑与区块链技术的成果,就好比矿农们在挖比特币时候的交易平台。应用层即顶层,有一系列可以落地的、可以为人直接使用的产品,但现在市场上这样的产品几乎为零。

区块链具有具有去中心化、时序数据、集体维护、可编程和安全可信等特点(袁勇 王飞跃,2016)。区块链技术大大降低了现实经济、社会活动的信任成本与会计成本,这也是区块链技术可以应用与版权保护领域的要素。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版权保护领域探寻

(一)传统版权领域存在的问题

首先,版权登记难。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文字作品还是音乐、图片、视频、VR、游戏,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数量巨大且传播速度惊人。然而在版权局登记的增速却远远不及网络上流量的增速,这是由于传统版权登记需要到中心化机构或平台进行登记,路径繁琐,价格昂贵,中心化机构的数据库容易被攻击,不安全,因此不符合庞大的原创个体登记版权的习惯和特点,线下登记的形式也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速度不匹配。

其二,侵权易,确权难,维权难。数字时代的快捷性、作品的易复制性让互联网版权管理日益困难,剽窃侵权的成本大大降低,这对著作权人和整个版权行业都造成了巨大损失。与此同时,对于一部作品著作权确权也是十分繁琐的,传统的著作权确权需要进行中心化的保存和认证,过程上需要线下到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提交材料到公证处公证,最后版权信息由版权局通过、储存并发证书,这样慢长的过程与确权的紧迫性是矛盾的。在这样的前提下,监测侵权和维权就愈加困难,由于确权需要时间,实时监测就无从谈起,更没法及时维权。

其三,版权作品的交易困难。市场上足够大型的版权交易平台数量少,而著作权人对于版权交易平台的信任度也不够。市场信息不对等,造成了著作权人的作品无法及时变现、版权作品的购买者无法及时购得优秀作品,这阻塞了智力成果的价值创造通道。

(二)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的应用预想与设计

1、区块链使得版权作品登记可以全网自证,去中心化,成本降低,提高登记数据库的安全性。首先,从理论上讲,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任何版权作品在未来不再需要第三方的认证、监督和管理,抛弃了传统繁琐的线下路径和机构认证,直接由全网进行监督,大大节约了著作权人的成本和管理、登记机构的管理成本。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变更的特定,无论是什么形式的版权作品,都不在需要各式各样的认证资料来证明其原创性,直接用区块链即可证明作品本身。

同时,由于区块链本身的构成特点,任何原创作品的登记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作品的内容信息还是创作时间都会有唯一的印记。这为版权作品的确权提供了最优解决方案。再加上区块链每一个节点上都有登记作品信息的副本,既保障作品完整性又易于追踪,因此,无论任何一个节点被侵入或者被破坏都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运作,全网的实时监测也可以完成。一方面,版权侵权行为成本会大大提高;另一方面,监测侵权更及时,为实时维权提供了基础。区块链技术能在版权登记、确权、维权方面创造新的保护体系。

2、区块链技术为版权交易提供更安全的通道,对提供快捷的版权交易和建立公平的版权市场有巨大作用。诸多对于区块链在版权行业的应用的探讨文章往往只集中在区块链对于版权保护的应用上,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保护》(吴建 高力 朱建宁,2016)中,忽视了区块链在版权领域打造版权交易通道的功能。

区块链技术不区分大型公司和个人,每个人都能运用区块链全网进行登记,这符合新媒体时代个人原创者大量产生的趋势。由于区块链登记成本低、独一无二、不可变更,版权作品的交易不需要第三方平台,也就解决了版权市场信息不对等和差价问题,任何一个著作权人都可以通过特点的算法将自己的作品加密转化为一种能方便识别的形式,比如可以是二维码,而版权购买者只需要在区块链的任何一个节点上扫码,就能看到作品的内容,而且是无任何虚假信息与链接的。发现好作品,版权购买者可以直接点对点地进行版权交易,也无须经过第三方平台。让著作权人直接交易作品给需要购买的人,就好比当下很火的二手车网站口号中所说的一样(“无中间商赚差价”),版权交易将更公正更快捷,版权作品变现将更容易。

(三)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的应用实例与问题

1、应用实例:

美国纽约的一家创业公司 Mine Labs,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元数据协议,这个名为 Mediachain 的系统利用 IPFS( 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文件系统,实现数字作品版权保护,目前主要是面向数字图片的版权保护应用。目前,Mediachain已经为超过 200 万张原创图片创建元数据记录,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和欧洲数字图书馆都是Mediachain 的用户(吴建 高力 朱静宁,2016)。中国西安的一家创业公司纸贵版权(http://ziggurat.cn),同样开发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版权认证、确权系统“版权钢印”,实现对版权作品的保护与实时监控。

2、存在问题:

区块链在版权领域的应用问题集中在算法、操作手段和用户习惯上。算法上对于多媒体数据版权保护的哈希加密和算法都有待统一,目前有李绍民和姚远的算法,如图: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交易领域的应用与问题》
《浅谈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交易领域的应用与问题》

但是在底层,对于版权领域的相关算法仍需要完善,如VR、游戏等形式的版权作品如何认证,个人的上传需要走如何的途径都还未解决。同时,在用户习惯上,区块链是否能被著作权人认可并使用也是需要调查的问题,这点上中国仍没有市场数据可以加以证明。

三、总结

当前,围绕区块链的应用正掀起一波新的热潮,但是,区块链的应用才刚刚起步,还不够成熟,当资本不断涌入这个新概念时,仍然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开发上,而不是在应用层面把区块链作为一个炒热钱的概念。区块宝创始人张寿松说:“任何新技术从出现到落地成熟应用,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舆论过度吹捧,但短时间不能落地,对行业成长很不利。我们起码孵化了一个项目,底层技术是开源的,有的公司宣传得很好,但是去看它的源代码,发现这两年没什么变化。”不能神话区块链技术,更不能忽视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市场需要更多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加入到区块链创新应用研究中来,对于技术本身也需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版权保护的应用研究具有潜在的巨大价值,符合对智力成果的尊重和对版权保护的宗旨,这一技术如何在中国该落地,仍是未来需要考虑的。

参考文献

丁未.201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仪器数据管理创新系统[J].中国仪器仪表.15-17.

冯明、唐宏、陈戈.2008.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原理与应用[M].

李绍民、姚远.2015.区块链多媒体数据版权保护方法研究[J].信息技术.13-15.

李潇雄.2016.区块链大跃进[N].

吴健.2016.去中心化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初探[J].西部广播电视.210-213.

吴健、高力、朱静宁.2016.去中心化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初探[J].广播电视信息.60-62.

袁勇、王飞跃.2016.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483-493.

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作者:唐凌
    原文地址: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067446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