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SESSION所进行的所有更新操作要么一起成功,要么一起失败
举个例子:A向B转账,转账这个流程中如果出现问题,事务可以让数据恢复成原来一样【A账户的钱没变,B账户的钱也没变】。
事例说明:
/*
* 我们来模拟A向B账号转账的场景
* A和B账户都有1000块,现在我让A账户向B账号转500块钱
*
* */
//JDBC默认的情况下是关闭事务的,下面我们看看关闭事务去操作转账操作有什么问题
//A账户减去500块
String sql = "UPDATE a SET money=money-500 ";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Update();
//B账户多了500块
String sql2 = "UPDATE b SET money=money+500";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2);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Update();
从上面看,我们的确可以发现A向B转账,成功了。可是如果A向B转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呢?下面模拟一下
//A账户减去500块
String sql = "UPDATE a SET money=money-500 ";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Update();
//这里模拟出现问题
int a = 3 / 0;
String sql2 = "UPDATE b SET money=money+500";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2);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Update();
显然,上面代码是会抛出异常的,我们再来查询一下数据。A账户少了500块钱,B账户的钱没有增加。这明显是不合理的。
我们可以通过事务来解决上面出现的问题
//开启事务,对数据的操作就不会立即生效。
connection.setAutoCommit(false);
//A账户减去500块
String sql = "UPDATE a SET money=money-500 ";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Update();
//在转账过程中出现问题
int a = 3 / 0;
//B账户多500块
String sql2 = "UPDATE b SET money=money+500";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2);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Update();
//如果程序能执行到这里,没有抛出异常,我们就提交数据
connection.commit();
//关闭事务【自动提交】
connection.setAutoCommit(true);
} catch (SQLException e) {
try {
//如果出现了异常,就会进到这里来,我们就把事务回滚【将数据变成原来那样】
connection.rollback();
//关闭事务【自动提交】
connection.setAutoCommit(true);
} catch (SQLException e1) {
e1.printStackTrace();
}
上面的程序也一样抛出了异常,A账户钱没有减少,B账户的钱也没有增加。
注意:当Connection遇到一个未处理的SQLException时,系统会非正常退出,事务也会自动回滚,但如果程序捕获到了异常,是需要在catch中显式回滚事务的。
savapoint
我们还可以使用savepoint设置中间点。如果在某地方出错了,我们设置中间点,回滚到出错之前即可。
应用场景:现在我们要算一道数学题,算到后面发现算错数了。前面的运算都是正确的,我们不可能重头再算【直接rollback】,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保证前面算对的情况下,设置一个保存点。从保存点开始重新算。
注意:savepoint不会结束当前事务,普通提交和回滚都会结束当前事务的
事务的隔离级别
数据库定义了4个隔离级别:
- Serializable【可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虚读】
- Repeatable read【可避免脏读,不可重复读】
- Read committed【可避免脏读】
- Read uncommitted【级别最低,什么都避免不了】
分别对应Connection类中的4个常量
- TRANSACTION_READ_UNCOMMITTED
- TRANSACTION_READ_COMMITTED
- TRANSACTION_REPEATABLE_READ
- TRANSACTION_SERIALIZABLE
脏读:一个事务读取到另外一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例子:A向B转账,A执行了转账语句,但A还没有提交事务,B读取数据,发现自己账户钱变多了!B跟A说,我已经收到钱了。A回滚事务【rollback】,等B再查看账户的钱时,发现钱并没有多。
不可重复读:一个事务读取到另外一个事务已经提交的数据,也就是说一个事务可以看到其他事务所做的修改
注:A查询数据库得到数据,B去修改数据库的数据,导致A多次查询数据库的结果都不一样【危害:A每次查询的结果都是受B的影响的,那么A查询出来的信息就没有意思了】
虚读(幻读):是指在一个事务内读取到了别的事务插入的数据,导致前后读取不一致。
注:和不可重复读类似,但虚读(幻读)会读到其他事务的插入的数据,导致前后读取不一致
简单总结:脏读是不可容忍的,不可重复读和虚读在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的【做统计的肯定就不行】。
什么是元数据
元数据其实就是数据库,表,列的定义信息
为什么我们要用元数据
即使我们写了一个简单工具类,我们的代码还是非常冗余。对于增删改而言,只有SQL和参数是不同的,我们为何不把这些相同的代码抽取成一个方法?对于查询而言,不同的实体查询出来的结果集是不一样的。我们要使用元数据获取结果集的信息,才能对结果集进行操作。
- ParameterMetaData –参数的元数据
- ResultSetMetaData –结果集的元数据
- DataBaseMetaData –数据库的元数据
问题:我们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都要连接数据库,关闭资源,获取PreparedSteatment对象,获取Connection对象此类的操作,这样的代码重复率是极高的,所以我们要对工具类进行增强
增删改
//我们发现,增删改只有SQL语句和传入的参数是不知道的而已,所以让调用该方法的人传递进来
//由于传递进来的参数是各种类型的,而且数目是不确定的,所以使用Object[]
public static void update(String sql, Object[] objects) {
Connection connection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dStatement = null;
ResultSet resultSet = null;
try {
connection = getConnection();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根据传递进来的参数,设置SQL占位符的值
for (int i = 0; i < objects.length; i++) {
preparedStatement.setObject(i + 1, objects[i]);
}
//执行SQL语句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Update();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查询
/*
1:对于查询语句来说,我们不知道对结果集进行什么操作【常用的就是把数据封装成一个Bean对象,封装成一个List集合】
2: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接口,让调用者把接口的实现类传递进来
3:这样接口调用的方法就是调用者传递进来实现类的方法。【策略模式】
*/
//这个方法的返回值是任意类型的,所以定义为Object。
public static Object query(String sql, Object[] objects, ResultSetHandler rsh) {
Connection connection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preparedStatement = null;
ResultSet resultSet = null;
try {
connection = getConnection();
preparedStatement = connection.prepareStatement(sql);
//根据传递进来的参数,设置SQL占位符的值
if (objects != null) {
for (int i = 0; i < objects.length; i++) {
preparedStatement.setObject(i + 1, objects[i]);
}
}
resultSet = preparedStatement.executeQuery();
//调用调用者传递进来实现类的方法,对结果集进行操作
return rsh.hanlder(resultSet);
}
接口:
/*
* 定义对结果集操作的接口,调用者想要对结果集进行什么操作,只要实现这个接口即可
* */
public interface ResultSetHandler {
Object hanlder(ResultSet resultSet);
}
实现类:
//接口实现类,对结果集封装成一个Bean对象
public class BeanHandler implements ResultSetHandler {
//要封装成一个Bean对象,首先要知道Bean是什么,这个也是调用者传递进来的。
private Class clazz;
public BeanHandler(Class clazz) {
this.clazz = clazz;
}
@Override
public Object hanlder(ResultSet resultSet) {
try {
//创建传进对象的实例化
Object bean = clazz.newInstance();
if (resultSet.next()) {
//拿到结果集元数据
ResultSetMetaData resultSetMetaData = resultSet.getMetaData();
for (int i = 0; i < resultSetMetaData.getColumnCount(); i++) {
//获取到每列的列名
String columnName = resultSetMetaData.getColumnName(i+1);
//获取到每列的数据
String columnData = resultSet.getString(i+1);
//设置Bean属性
Field field = clazz.getDeclaredField(columnName);
field.setAccessible(true);
field.set(bean,columnData);
}
//返回Bean对象
return bean;
}
【策略模式】简单理解:
- 我们并不知道调用者想对结果集进行怎么样的操作,于是让调用者把想要做的操作对象传递过来
我们只要用传递过来的对象对结果集进行封装就好了。
- 至于调用者会传递什么对象过来,该对象要实现什么方法。我们可以使用接口来对其规范
对我个人理解,策略模式就是我们在使用别人API时,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时候。别人用的就是策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