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在我们进行单元测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需要对一些HTTP接口进行相关的业务测试,那么我们就需要来模拟HTTP请求的发送与响应,否则我们就无法完成测试的闭环。
目前,有许许多多的测试框架都提供了模拟HTTP请求相关的一些流程功能,我们在这边文章中将会讲到的,就是我们在上一篇关于单元测试的博客提高代码质量——使用Jest和Sinon给已有的代码添加单元测试中提到的Sinon中引用的HTTP模拟框架nise。
本文的目标是让读者能够通过这篇文章,知道一个成熟的测试框架是如何来模拟一个HTTP的实现,并且与业务代码进行结合,辅助进行测试。本文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基本没有难度,作为一个知识面扩充建议读者快速略读。
通过本文,你可以了解以下内容:
- nise是什么?
- nise的设计思路是怎么样?
- nise是如何与业务代码结合,辅助测试?
nise是什么
fake XHR and Server.
nise在Github上面的介绍很简单,虽然只有四个单词,但是却很精确的说明了这个库的含义——构造一个模拟的XHR和Server对象,用来替换原生的对象用来满足测试需求。
它是Sinon.js的一部分,用来处理HTTP相关测试问题。
该库提供了替换原生的XHR对象和Server相关的接口,但是我们在本文中只介绍关于XHR部分,也就是浏览器中的XHR对象的替换。该部分位于仓库中/lib/fake-xhr/index.js
中,下文中提到的nise如果没有特别注明,均表示nise中的XHR。
nise的设计思路是怎么样的
nise的API接口与使用方法
想要了解nise的设计思路,我们就需要先看下nise的使用方法。
目前,nise提供了以下三个API接口:
module.exports = {
xhr: sinonXhr, // 用来存储原来的XHR对象和一些环境判断属性
FakeXMLHttpRequest: FakeXMLHttpRequest, // XHR对象构造函数
useFakeXMLHttpRequest: useFakeXMLHttpRequest //调用后,使用fake XHR对象替换全局,并返回一个带有restore方法的fake XHR对象构造函数
};
我们在使用时,只需调用userFakeXMLHttpRequest
方法,即可将原生的XHR对象替换成nise提供的XHR对象。在测试完成后,我们再调用返回的restore
方法,这样我们就恢复了原生的XHR对象。
返回的模拟HXR对象还有部分API接口可以调用,这部分我们将在下一节——nise结构中进行介绍。
nise结构
构造函数——FakeXmlHttpRequest
// 构造函数,用来存储请求相关的数据如请求状态、请求头等
function FakeXMLHttpRequest(config) {
EventTargetHandler.call(this);
this.readyState = FakeXMLHttpRequest.UNSENT; // 原生属性,用来标识请求状态
this.requestHeaders = {}; // 记录请求headers属性
this.requestBody = null; // 记录请求body属性
this.status = 0;
this.statusText = "";
this.upload = new EventTargetHandler(); // 上传事件属性
this.responseType = ""; // 响应类型属性
this.response = ""; // 响应内容属性
this.logError = configureLogError(config);
if (sinonXhr.supportsTimeout) {
this.timeout = 0;
}
if (sinonXhr.supportsCORS) {
this.withCredentials = false;
}
if (typeof FakeXMLHttpRequest.onCreate === "function") {
FakeXMLHttpRequest.onCreate(this);
}
}
FakeXMLHttpRequest.useFilters = false;
FakeXMLHttpRequest.addFilter = function addFilter(fn) {} // 增加过滤函数
FakeXMLHttpRequest.defake = function defake(fakeXhr, xhrArgs) {} // 将常用事件如open、send等XHR的方法绑定到模拟的XHR对象上
FakeXMLHttpRequest.parseXML = function parseXML(text) {} // 解析XML
extend(FakeXMLHttpRequest.prototype, sinonEvent.EventTarget, {
open: function open(method, url, async, username, password) {} // XHR原生方法模拟
readyStateChange: function readyStateChange(state) {} // XHR原生方法模拟
setRequestHeader: function setRequestHeader(header, value) {} // 设置请求header并保存到requestHeaders属性中
setStatus: function setStatus(status) {} // 设置status并保存到status属性中
setResponseHeaders: function setResponseHeaders(headers) {} // 设置响应headers并跟随callback一起返回
send: function send(data) {} // XHR原生方法模拟
abort: function abort() {} // 终止HTTP请求
error: function () {} // XHR原生方法模拟
triggerTimeout: function triggerTimeout() {} // 触发超时
getResponseHeader: function getResponseHeader(header) {} // 获取响应header
getAllResponseHeaders: function getAllResponseHeaders() {} // 获取全部的响应headers
setResponseBody: function setResponseBody(body) {} // 设置响应内容
respond: function respond(status, headers, body) {} // 触发请求的callback函数
uploadProgress: function uploadProgress(progressEventRaw) {} // 上传进度触发事件
downloadProgress: function downloadProgress(progressEventRaw) {} // 下载进度触发事件
uploadError: function uploadError(error) {} // 上传失败触发事件
overrideMimeType: function overrideMimeType(type) {} // 覆盖mineType
});
nise是如何与业务代码结合,辅助测试
通过上面的源码介绍我们可以知道:nise是通过完全模拟一个模拟的XHR对象,然后再使用这个模拟的XHR对象来替换全局的XHR对象。
而我们在进行HTTP相关测试时,参数是由我们传入的,因此不需要进行验证。所以我们最终需要验证的其实是callback中的处理逻辑和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个示例来看下它如何与业务代码进行结合。这个示例是在上一篇博客中出现过的示例:
test('user', () => {
let callback = jest.fn();
HTTPCommon.deleteRemoteSession({
data: {},
success: callback
});
expect(requests.length).toBe(1);
requests[0].respond(200,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hjava'); // 模拟返回值
expect(callback.mock.calls[0][0]).toBe('hjava');
});
通过respond
这个方法,fakeXMLHttpRequest对象触发了callback函数,并且将指定数据传递到业务代码中。因此,我们能够通过callback相关的业务逻辑来判断我们的逻辑是否正常。
总结
nise通过一个非常常规的方法——模拟一个XHR对象并且实现XHR对象的所有功能来完成针对HTTP请求进行记录的功能。我们再通过nise记录的数据,组合其他的单元测试框架来对业务代码进行测试。
nise的源码只有600余行,而且非常简单易懂。我将原有代码folk一份并加上了部分注释,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具体地址见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