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编写代码只是软件开发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时间往往花在构建(build)和测试(test)。之前介绍了前端的单元测试,这篇再介绍和实践一下前端的持续集成(Continuous integration),简写为CI。

什么是持续集成

持续集成是一种软件开发实践,即团队开发成员经常集成他们的工作,通过每个成员每天至少集成一次,也就意味着每天可能会发生多次集成。每次集成都通过自动化的构建(包括编译,发布,自动化测试)来验证,从而尽早地发现集成错误。

持续集成的益处:

  • 减少风险
  • 减少重复过程
  •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生成可部署的软件
  • 增强项目的可见性
  • 建立团队对开发产品的信心

集成工具

GitHub 上比较主流的持续集成工具有 Travis CICircle CI;分别占市场占有率前两位,两者的功能和使用都比较相似,其中Travis CI用的最多,就选择Travis CI进行介绍。

Travis CI 只支持 Github,不支持其他代码托管服务。这意味着,你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使用 Travis CI。

  • 拥有 GitHub 帐号
  • 该帐号下面有一个项目
  • 该项目里面有可运行的代码
  • 该项目还包含构建或测试脚本

Travis有两个网址,org的那个是非盈利的,为GitHub上public的repository提供免费服务;com的那个是盈利的,可以对private的提供付费服务。com前100次build是免费的,此后按月收费。

使用很简单,用GitHub 账号登录后,Travis 会列出 Github 上面你的所有仓库,以及你所属于的组织。此时,选择你需要 Travis 帮你构建的仓库,打开仓库旁边的开关。一旦激活了一个仓库,Travis 会监听这个仓库的所有变化。

《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travis.jpg

流程很简明,但绝大多数复杂度都集中在这个.travis.yml文件。这是一个YAML文件,主要用来做CI的配置。Travis会按照这个文件配置的方式来运行。
以下是项目中使用travis的简单例子:

language: node_js

node_js:
  - "8"

install:
  - npm install -g codecov
  - npm install


before_script:
  - "export DISPLAY=:99.0"
  - "sh -e /etc/init.d/xvfb start"
  - sleep 3 # give xvfb some time to start

script:
  - cross-env TRAVIS=true karma start --single-run
  - codecov

Travis 的运行流程很简单,任何项目都会经过两个阶段。

- install 阶段:安装依赖
- script 阶段:运行脚本

Node 项目的install和script阶段都有默认脚本,可以省略。

- install 默认值:npm install
- script 默认值:npm test

完整的生命周期,从开始到结束是下面的流程:

1. before_install
2. install
3. before_script
4. script
5. aftersuccess or afterfailure
6. [OPTIONAL] before_deploy
7. [OPTIONAL] deploy
8. [OPTIONAL] after_deploy
9. after_script

更多用法可查阅官方文档,官方文档比较详细。

在上面的例子中,每次代码 push 以后,Travis 会自动开始构建,并运行单测,最后得到构建
状态如下

《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travis-status.jpg

点击状态图标,可以在弹出界面中得到该项目的状态图标链接。放到repository的README.md中,就可以在GitHub页面得到编译状态的展示了。

另外,如果多次提交同时push,默认只在最新提交执行一次build;在git commit中如果包含[skip ci][ci skip],该提交就不会触发一次build。

集成测试覆盖率工具

代码覆盖率报告可以为编写测试程序提供参考,通过一些工具,还可以及时的把你的代码的测试情况及时的反馈给用户,让用户感知你的测试是否完备。

GitHub 上比较主流的代码覆盖率集成工具有 codecovcoveralls;两者也差不多,在之前travis的例子中选择使用了codecov。

同样使用GitHub 账号登录,第一次使用时,默认是没有 repository 的,需要通过点击 + Add my first repository 来添加需要 codecov 管理的 repository。无论 codecov 还是 coveralls,它自身都不会去运行测试用例来获得项目代码的覆盖率,而是通过收集覆盖率报告及其他关键信息来静态分析。codecov 可以接收 lcov, gcov 以及正确的 json 数据格式作为输入信息。

该例子就是在travis CI 平台中跑完测试用例后,将测试报告中的 lcov 和 json 文件提交至codecov 平台进行覆盖率分析,同样分析的覆盖率结果的徽章图标也能从平台中获取,可以加入到GitHub repository 的README.md中。

language: node_js

node_js:
  - "8"

install:
  - npm install -g codecov
  - npm install


before_script:
  - "export DISPLAY=:99.0"
  - "sh -e /etc/init.d/xvfb start"
  - sleep 3 # give xvfb some time to start

script:
  - cross-env TRAVIS=true karma start --single-run
  - codecov

跨浏览器集成测试

浏览器端使用的库,在各个浏览器端的兼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跨浏览器测试同样有 2 个选择,SAUCELABSBrowserStack,可以进行浏览器兼容性测试。这里没有详细实践过,怎么操作可以去参考文章看。

至此,CI 除了能跑跑测试、显示覆盖率之外,还能自动部署发布,怎样部署也在 yaml文件中进行脚本编写,这里就不举例子了。以上说的都是源代码放在 Github 上的开源代码,但相信大家接触得更多的应该是公司的私有代码,私有代码的项目也有 CI 解决方案,就是Jenkins,其前身是 Hudson (相信大家都见过,我们用的所谓的编译平台就是这个东东,但估计主动去用的不多)。

Jenkins

这里 搭建了一个 Jenkins, http://10.134.72.178:8080/jenkins/,搭建过程不细说,说下能解决什么问题。比如有这样的场景:

  1. 前后端分离后希望将前端主干代码部署至服务器;
  2. 新项目尚未接入考拉平台,希望可以部署至服务器供联调;
  3. 能每次代码提交后都能自动构建自动部署,无须任何操作;
  4. 项目紧张时,领导希望能看到每天程序员提交代码后,项目的进展情况等。

这些场景下, Jenkins 都能帮助解决,凡是需要自动构建自动部署的,它都能帮上忙。这里举例大致说下怎么使用,就以将某个业务系统前端代码自动构建部署至nginx服务器为例。

第一步:新建项目,左边菜单第一项。

《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step1.jpg

《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step1.jpg

第二步:进行相关配置,填写源码配置,可选择仓库源,git和svn都支持。

《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step2.jpg

第三步:进行构建触发配置,可设置触发构建的情形,例如代码提交时构建,按日程表构建等。

《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step3.jpg

第四步:填写构建部署脚本。

《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step4.jpg

第五步:保存并进行构建,查看构建情况。

《前端持续集成实践》 step5.jpg

详细配置可以上Jenkins中查看,构建过程包括自动更新svn代码,安装或更新npm包,进行webpack打包,将打包后的代码部署至静态资源服务器。至此完成前端代码的构建和部署,每次提交代码,构建过程全自动运行,当状态指示灯变蓝时就表示构建成功,我们可以访问服务器前端资源了。

这只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还有不少其他功能,Jenkin有很多插件,总之很强大。当然不同的项目可能会有不同的构建过程,可以自己按需设定构建过程。

结语

结尾来个段子:

以前我坚持认为代码应该是 clean 的,架构应该是简洁的,流程应该是自动化的,文档应该是齐全的,技术是应该分享的。 效率较高不加班,结果 kpi 被差评,领导认为我无所事事。 最近半年我换了风格,架构重度设计,类名变量模糊不清,没有注释,现在大家都离不开我了,kpi 也上去了。

段子笑一笑而已,最后还是希望能运用到前面的持续集成工具来实现流程自动化,重复性的工作尽量交给机器自己动。

参考

    原文作者:CharmSun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c200884960ac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