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MySQL运维管理

《六、MySQL运维管理》 图片来自网络

文/Bruce.Liu1

文章大纲

  1. MySQL数据库升级
    1.1. MySQL升级限制及方法
    1.2. MySQL5.6升级、降级最佳实践
  2. MySQL日志管理
    2.1. Binary Log
    2.2. Slow Query Log
    2.3. General Log
    2.4. redo log
  3. MySQL表空间管理
    3.1. 表空间概念
    3.2. 共享表空间
    3.3. 独立表空间
    3.4. General Tablespace
    3.5. Undo Tablespace(Log)

1.MySQL数据库升级

1.1.MySQL升级限制及方法

  • MySQL升级的限制

MySQL数据库升级中不建议跨度版本太大的版本直接升级;如5.5升级到5.7这种方式是不支持的。
推荐升级的版本:
5.1 -> 5.5
5.5 -> 5.6
5.6 -> 5.7

详情参考: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upgrading.html

  • MySQL升级的方法

替换更新:详情参考: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upgrading.html#upgrade-procedure-inplace
逻辑更新:详情参考: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upgrading.html#upgrade-procedure-logical
扩展知识:以上两种是官方提供的升级解决方案,这种方案在7×24的实时性较高的业务时,无疑是不可能的;但可以基于MySQL复制特性做”滚动升级”。

  • MySQL降级的方法

降级操作:详情参考: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downgrading-to-previous-series.html

1.2.MySQL5.6升级、降级最佳实践

《六、MySQL运维管理》 图片来自原创

替换更新流程

  • 将参数innodb_fast_shutdown禁用
  • 关闭MySQL数据库
  • 替换高版本的MySQL Server软件
  • 检查参数兼容性
  • 用高版本的软件挂在低版本的数据库并启动
  • 升级数据库表结构(-s选项)

逻辑更新流程

  • 创建目标端新版本数据库
  • 将源端数据逻辑导出
  • 导入目标端新版本数据库

DB降级流程

降级其实就是数据库升级的逆向操作,MySQL有解决方案但是不推荐,升级前先备份软件数据库即可。

2.MySQL日志管理

2.1.Binary Log

Binary Log也就是常说的bin-log,用于记录数据的变更历史变化,参数log_bin是生成的bin-log的文件名,后缀则是6位数字的编码,从000001开始,按照上面的配置,生成的文件则为”mysql_bin.000001″;Binary Log还有一个重要的文件即:mysql_bin.index,它记录了Binary Log的顺序(手动清理Binary log时,改文件就不会及时更新,会造成潜在的风险)

  • Binary Log内容及作用
    1.包含了所有更新了数据或者已经潜在更新了数据(比如没有匹配任何行的一个DELETE)
    2.包含关于每个更新数据库(DML)的语句的执行时间信息
    3.不包含没有修改任何数据的语句,如果需要启用该选项,需要开启通用日志功能
    4.主要目的是尽可能的将数据库恢复到数据库故障点,因为二进制日志包含备份后进行的所有更新
    5.用于在主复制服务器上记录所有将发送给从服务器的语句
    6.启用该选项数据库性能降低1%,但保障数据库完整性,对于重要数据库值得以性能换完整。有些类似于Oracle开启归档模式。

  • Binary Log特性
    1.log-bin在未指定绝对路径的情形下,缺省位置保存在数据目录下。
    2.若当前的日志大小达到max_binlog_size,则自动创建新的二进制日志。
    3.对于大的事务,二进制日志会超过max_binlog_size设定的值。也即是事务仅仅写入一个二进制日志。(二进制日志文件大小接近,其size不是完全相等)
    4.二进制日志文件会有一个对应二进制日志索引文件,该文件包含所有的二进制日志,其文件名与二进制日志相同,扩展名为mysql-bin.index
    5.binary log切换的瞬间数据库中的变更是锁定状态,即数据库“挂起状态”,binary log的存放地方应该放到一个快速的设备上。
    6.Binary Log的切换至发生在以下情况:
    6.1.数据库重启时
    6.2.达到max_binlog_size值时
    6.3.手动切换Binary log时(flush logs;)

  • 相关参数

参数解释
log_bin是否启动binlog
log_bin_index指定binlog的一个索引文件,默认是在datadir路径下的mysql-bin.index
binlog_do_db=comp只记录该数据库的binlog(不建议使用)
max_binlog_size=500M指定binlog的大小为500M一个文件,默认1G,建议是切换间隔在30分钟
expire-logs-days=5指定保留几天的binlog
binlog_format = row指定binlog日志格式,支持statement,row,mixed格式,推荐row格式
binlog_row_image=full记录log的详细信息的相关程度
binlog_error_action=abort_server当mysql不能写binlog时,抛出异常,默认是ignore_error不报错
binlog_direct_non_transactional_updates=off对于非事务引擎,直接写日志,不走2pc提交,默认是不支持
binlog_order_commit = on按顺序写入日志,和memcache API交互相关的参数(默认memcache写入不是顺序写)
binlog_cache_size = 1M该参数表示binlog使用内存大小,可以通过状态变量binlog_cache_use和binlog_cache_disk_use来帮助测试
  • 最佳实践

示例一:binlog内容的查看

mysql> SHOW BINARY LOGS;
mysql> SHOW MASTER LOGS;

查看binlog中的内容(单位是events)

mysql> show binlog events;
mysql> show binlog events in '716210059-bin.000004';

重置所有binlog,慎操作

mysql> reset master;

示例二:binlog的清理

一般来说配置合理的expire-logs-days参数,mysql就能自动清理超过阈值的binary log,但这种方法也未必是万能的例如:抢购、双11、等重大节日,就会造成DB推挤的binary log过多,那么如何正确的清理binary log呢?

MySQL 提供了purge命令,可以基于日志也可以基于文件名purge。

mysql> help purge
...... 省略 ......
Examples:
PURGE BINARY LOGS TO 'mysql-bin.010';
PURGE BINARY LOGS BEFORE '2008-04-02 22:46:26';

强烈不建议手工清理binary log,那时会造成MySQL读取binlog时,发生以下错误:
ERROR 29 (HY000): File '/var/wd/db10059/716210059-bin.000001' not found (Errcode: 2 -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2.2.Slow Query Log

顾名思义,慢查询日志中记录的是执行时间较长的quer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low query。

  • Slow Query Log作用
    慢查询日志是将mysql服务器中影响数据库性能的相关SQL语句记录到日志文件,通过对这些特殊的SQL语句分析,改进以达到提高数据库性能的目的。

  • 相关参数

参数解释
slow_query_log是否开启慢查询日志
slow_query_log_file慢查询日志文件名,默认是HOSTNAME-slow.log
long_query_time制定慢查询阈值, 单位是秒;记录大于该值,包括值本身
log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将没有使用索引的SQL记录到慢查询日志
log_throttle_queries_not_using_indexes限制每分钟内,在慢查询日志中,去记录没有使用索引的SQL语句的次数;版本需要>=5.6.X
min_examined_row_limit扫描记录少于改值的SQL不记录到慢查询日志
log_slow_admin_statements记录超时的管理操作SQL到慢查询日志,比如ALTER/ANALYZE TABLE
log_output慢查询日志的格式,[ FILE | TABLE | NONE ],默认是FILE
log_slow_slave_statements复制节点从库上开启慢查询日志
log_timestamps写入时区信息。可根据需求记录UTC时间或者服务器本地系统时间
  • 最佳实践

示例一:验证slow query log
开启slow query log
session1:

mysql>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1;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1;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验证
session2:

# mysql
mysql> select sleep(1);
+----------+
| sleep(1) |
+----------+
|        0 |
+----------+
1 row in set (1.00 sec)

mysql> select sleep(1.5);
+------------+
| sleep(1.5) |
+------------+
|          0 |
+------------+
1 row in set (1.50 sec)

# tail -200 slow-queries.log

...... 省略 ......
# Time: 170822 16:18:33
# User@Host: root[root] @ localhost []  Id:    30
# Schema:   Last_errno: 0  Killed: 0
# Query_time: 1.500188  Lock_time: 0.000000  Rows_sent: 1  Rows_examined: 0  Rows_affected: 0
# Bytes_sent: 65
SET timestamp=1503389913;
select sleep(1.5);

示例二:slow query log存入表

mysql> set global log_output = 'TABLE';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0;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mysql> alter table mysql.slow_log engine = MyISAM;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1 sec)
Records: 0  Duplicates: 0  Warnings: 0

mysql>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1;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建议 :使用TABLE的优势在于方便查询,但是数据库最小化运行原则,不建议使用TABLE方式存放slow query log。

2.3.General Log

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为了数据库技术研究以及程序排障,需要知道程序在数据库执行的每一个步骤;此时就需要用到general log,因为为了性能考虑,一般general log不会开启。s low log可以定位一些有性能问题的sql,而general log会记录所有的SQL。

参数解释
general_log=OFF开启general log
general_log_file=general.loggeneral log路径,默认在datadir下

2.4.Redo Log

InnoDB有buffer pool(简称bp)。bp是数据库页面的缓存,对InnoDB的任何修改操作都会首先在bp的page上进行,然后这样的页面将被标记为dirty并被放到专门的flush list上,后续将由master thread或专门的刷脏线程阶段性的将这些页面写入磁盘(disk or ssd)。这样的好处是避免每次写操作都操作磁盘导致大量的随机IO,阶段性的刷脏可以将多次对页面的修改merge成一次IO操作,同时异步写入也降低了访问的时延。然而,如果在dirty page还未刷入磁盘时,server非正常关闭,这些修改操作将会丢失,如果写入操作正在进行,甚至会由于损坏数据文件导致数据库不可用。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Innodb将所有对页面的修改操作写入一个专门的文件,并在数据库启动时从此文件进行恢复操作,这个文件就是redo log file。这样的技术推迟了bp页面的刷新,从而提升了数据库的吞吐,有效的降低了访问时延。带来的问题是额外的写redo log操作的开销(顺序IO,当然很快),以及数据库启动时恢复操作所需的时间。最后为大家总结一句话,所有的RDBMS中,都是日志先行的设计理念。

《六、MySQL运维管理》 图片来自网络

  • redo log原理
  1. 内存中任何脏块变更产生的redo log info都会放入redo log buffer
  2. redo log buffer按照一定的规则阶段性的写入redo log files文件,在以下三种情况下,会将重做日志缓冲中的内容刷新到外部磁盘的重做日志文件中。
    a) Master Thread 每一秒将重做日志缓冲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b) 每个事务提交时会将重做日志缓冲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c) 当重做日志缓冲池剩余空间小于1/2时,重做日志缓冲刷新到重做日志文件。

而redo buffer写入redo log file的规则是:

  1. 顺序写redo log file
  2. 当redo log file写满时,覆盖循环写入。
  • 相关参数
参数解释
innodb_log_file_sizeredo log file大小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redo log file 组数量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redo log 家目录,默认不写就是datadir
innodb_log_buffer_sizeredo buffer大小

思考:innodb_log_file_size 和 innodb_log_buffer_size 越大越好吗?
注意:5.6.*之前redo大小,以及redo group数量是不能修改的。

3.MySQL表空间管理

3.1.表空间概念

对于innodb的数据结构,首先要解决两个概念性的问题: 共享表空间以及独占表空间。表空间的概念实际上是引擎层的,共享表空间以及独占表空间都是针对数据的存储方式而言的。只要在my.cnf里面增加innodb_file_per_table=1就可以从共享表空间切换到独立表空间。当然对于已经存在的表,则需要执行alter table table_name engine=innodb命令迁移数据。
定义:从逻辑存储结构看,所有数据都被逻辑地存放在一个空间中,即:”表空间”

《六、MySQL运维管理》 图片来自网络

3.2.共享表空间

innodb_data_file_path参数配置的就是一个共享表空间,数据都往这一个文件里放,也就是ibdata1,共享表空间还包含:回滚(undo)信息、插入缓冲索引页、系统的事物信息、双写缓冲(Double write buffer)等。ibdata1会伴随时间、数据等因素持续增长,且无法收缩,这是共享表空间一直让人所诟病的问题。

  • 优点
    1.由于所有的数据都放在共享表空间所以文件数量相对很少,方便管理。
    2.表空间可以分成多个文件存放到各个磁盘,所以表也就可以分成多个文件存放在磁盘上,用于提升IO性能。(现在的版本已经不支持该功能)

  • 缺点
    1.所有的数据和索引存放到一个或多个文件中,但是多个表及索引在表空间中混合存储,当数据量非常大的时候。带来的性能会有下降。
    2.正由于集中管理的方式,也间接导致了存储空间中有可能多个表数据存放在一起,此时如果一个pgae包含的多一个表对象都请求该page时,就会有锁的争抢。
    3.共享表空间分配后的空间不能回收:当出现创建一个表的操作表空间扩大后,即使删除相关的表数据也没办法回缩那部分已分配的空间;这就是很多线上为什么MySQL ibdata*文件会变成几百G的原因。同时也会为物理备份的方式带来额外的负担。

注意:如果想回收共享表空间的大小,只能是逻辑导出,重建数据库,在导入!

  • 最佳实践

实例一:共享表空间的使用
要求MySQL实例共享表空间方式启动(参数:innodb_file_per_table = 0)

mysql> create database share_tablespace;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1 sec)

mysql> create table t_share_innodb (id bigint,table_name varchar(10));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2 sec)

mysql> insert into t_share_innodb (table_name) values ('t1');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6 sec)

mysql> insert into t_share_innodb (table_name) values ('t2');
Query OK, 1 row affected (0.00 sec)

没有生成ibd文件,说明就是使用共享表空间

mysql> system ls /data1/db3306/share_tablespace
db.opt  t_share_innodb.frm

实例二:共享表空间的扩容
如果觉得一个共享表空间实在太大,担心影响性能,可以扩展多个共享表空间

# mysqladmin -S /data1/db3306/my3306.sock shutdown

# vim /etc/my.cnf
......  省略 ......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0M:autoextend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00M;ibdata2:10M;ibdata3:50M:autoextend
......  省略 ......

# service mysql start
Starting MySQL..                                           [  OK  ]

实例三:共享表空间数据迁移

# vim /etc/my.cnf
......  省略 ......
innodb_file_per_table          = 1
......  省略 ......

[root@localhost db3306]# service mysql restart
Shutting down MySQL..                                      [  OK  ]
Starting MySQL..                                           [  OK  ]

此时注意,实例虽然已经完成变更,但是表还是共享表空间方式

# ls /data1/db3306/share_tablespace
db.opt  t_share_innodb.frm

将表迁移到独立表空间,两种方式:

mysql> optimize table t_share_innodb;
mysql> #or
mysql> alter table t_share_innodb engine = innodb;

mysql> system ls /data1/db3306/share_tablespace
db.opt  t_share_innodb.frm  t_share_innodb.ibd

3.3.独立表空间

每一个表都将会生成以独立的文件方式来进行存储,每一个表都有一个.frm表描述文件,还有一个.ibd数据文件。 其中这个文件包括了单独一个表的数据内容以及索引内容,默认情况下它的存储位置也是在表的位置之中。(该innodb_file_per_table参数控制着innodb存储方式是共享表空间还是独立表空间;5.6.7版本默认开启)

– 优点
1.表空间可以回收,也可以整理表空间碎片(alter table table_name engine=innodb; 线上慎重,有DDL锁)
2.使用独立表空间的表,不管怎么删除,表空间的碎片不会太严重的影响性能,而且还有机会处理。
3.每个表都有自已独立的表空间,每个表的数据和索引都会存在自已的表空间中,减少page级别的锁争用。

– 缺点
1.数据都是在表所路径的*.table_name.ibd文件中,如果存储空间不足,只能从操作系统层面思考解决方法。

  • 最佳实践
    独立表空间迁移请参考:3.2.共享表空间中最佳实践

3.4.General Tablespace

从5.7.6开始,增加了一种新的 tablespace模式(成为general tablespace),实际上它和共享表空间比较类似:创建一个单独的ibd,ibd中包含多个表,兼容不同的格式。general tablespace没有库的概念,因此可以在多个库里建属于同一tablespace的表;这种表空间的模式继承了ORACLE表空间的概念及实现。

  • gerenal tablesapce限制:
  1. tablespace_name是大小写敏感的,不允许出现’/‘或者innodb_前缀的命名
  2. 不支持临时tablespace,也不支持在其中创建临时表
  3. 在DROP TABLESPACE之前,需要先手动删光里面的表
  4. 属于tablespace中的表,不支持alter table…import/discard tablespace
  5. ALTER TABLE…TABLESPACE总是会触发表的重建,也不支持修改数据目录

详情参考:https://dev.mysql.com/doc/refman/5.7/en/general-tablespaces.html

具体语法:

CREATE TABLESPACE tablespace_name
    ADD DATAFILE 'file_name'
    [FILE_BLOCK_SIZE = value]
        [ENGINE [=] engine_name]
  • 最佳实践

实例一:表空间的创建和表迁移

mysql> create tablespace pay_tbs add datafile 'pay_tbs01.ibd' engine=innodb;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0 sec)

或者绝对路径

mysql> create tablespace center_tbs add datafile '/data2/db3306_datafile/center01.ibd' engine=innodb;

或者非标准page大小表空间

mysql> CREATE TABLESPACE `ts2` ADD DATAFILE 'ts2.ibd' FILE_BLOCK_SIZE = 8192 Engine=InnoDB;

创建表迁移至表空间

mysql> create table t2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p_name varchar(20) ,primary key(id));

mysql> alter table t2 tablespace = pay_tbs;

表迁移至共享表空间

mysql> alter table t2 tablespace innodb_system;

表迁移至独立表空间

mysql> alter table t2 tablespace innodb_file_per_table;

实例二:分区表,表空间的应用

创建表空间

mysql> CREATE TABLESPACE `partition_tbs1` ADD DATAFILE 'partition_tbs1.ibd' Engine=InnoDB;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1 sec)

mysql> CREATE TABLESPACE `partition_tbs2` ADD DATAFILE 'partition_tbs2.ibd' Engine=InnoDB;
Query OK, 0 rows affected (0.01 sec)

创建分区表

mysql> CREATE TABLE t1 (a INT, b INT) ENGINE = InnoDB
    -> PARTITION BY RANGE(a) SUBPARTITION BY KEY(b) (
    ->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100) TABLESPACE=`partition_tbs1`,
    ->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1000) TABLESPACE=`partition_tbs2`,
    ->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10000) TABLESPACE `innodb_file_per_table`,
    -> PARTITION p4 VALUES LESS THAN (100000) TABLESPACE `innodb_system`);

创建子分区表

mysql> CREATE TABLE t3 (a INT, b INT) ENGINE = InnoDB
    ->        PARTITION BY RANGE(a) SUBPARTITION BY KEY(b) (
    ->         PARTITION p1 VALUES LESS THAN (100) TABLESPACE=`partition_tbs1`
    ->           (SUBPARTITION sp1,
    ->            SUBPARTITION sp2),
    ->         PARTITION p2 VALUES LESS THAN (1000)
    ->           (SUBPARTITION sp3,
    ->            SUBPARTITION sp4 TABLESPACE=`partition_tbs2`),
    ->         PARTITION p3 VALUES LESS THAN (10000)
    ->           (SUBPARTITION sp5 TABLESPACE `innodb_system`,
    ->            SUBPARTITION sp6 TABLESPACE `innodb_file_per_table`));

访问数据字典

mysql> SELECT NAME, SPACE, SPACE_TYP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SYS_TABLES WHERE NAME LIKE '%t3%';
+---------------------------------+-------+------------+
| NAME                            | SPACE | SPACE_TYPE |
+---------------------------------+-------+------------+
| share_tablespace/t3#P#p1#SP#sp1 |    17 | General    |
| share_tablespace/t3#P#p1#SP#sp2 |    17 | General    |
| share_tablespace/t3#P#p2#SP#sp3 |    20 | Single     |
| share_tablespace/t3#P#p2#SP#sp4 |    18 | General    |
| share_tablespace/t3#P#p3#SP#sp5 |     0 | System     |
| share_tablespace/t3#P#p3#SP#sp6 |    21 | Single     |
+---------------------------------+-------+------------+
6 rows in set (0.00 sec)

mysql> SELECT A.NAME as partition_name, A.SPACE_TYPE as space_type, B.NAME as space_nam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SYS_TABLES A  LEFT JOIN INFORMATION_SCHEMA.INNODB_SYS_TABLESPACES B ON A.SPACE = B.SPACE WHERE A.NAME LIKE '%t1%' ORDER BY A.NAME;
+-----------------------------------+------------+-----------------------------------+
| partition_name                    | space_type | space_name                        |
+-----------------------------------+------------+-----------------------------------+
| share_tablespace/t1#P#p1#SP#p1sp0 | General    | partition_tbs1                    |
| share_tablespace/t1#P#p2#SP#p2sp0 | General    | partition_tbs2                    |
| share_tablespace/t1#P#p3#SP#p3sp0 | Single     | share_tablespace/t1#P#p3#SP#p3sp0 |
| share_tablespace/t1#P#p4#SP#p4sp0 | System     | NULL                              |
+-----------------------------------+------------+-----------------------------------+

3.5.Undo Tablespace(Log)

Innodb使用undo log来实现MVCC,这意味着如果一个很老的事务长时间不提交,那么新产生的undo log都无法被及时清理掉。在MySQL 5.5及之前版本中,undo log是存储在ibdata中。从5.6开始可以使用独立的undo log表空间来存储undo。但是直到5.6,一旦undo log膨胀,依然没有任何办法为其 “减肥”。因此我们经常看到ibdata被膨胀到几十上百G。

  • undo truncate原理

当设置innodb_undo_log_truncate=ON的时候, undo表空间的文件大小,如果超过了innodb_max_undo_log_size, 就会被truncate到初始大小,但有一个前提,就是表空间中的undo不再被使用。

其主要步骤如下:

  1. 超过大小了之后,会被mark truncation,一次会选择一个
  2. 选择的undo不能再分配新给新的事务
  3. purge线程清理不再需要的rollback segment
  4. 等所有的回滚段都释放了后,truncate操作,使其成为install db时的初始状态。默认情况下, 是purge触发128次之后,进行一次rollback segment的free操作,然后如果全部free就进行一个truncate。但mark的操作需要几个依赖条件需要满足:
    a) 系统至少得有两个undo表空间,防止一个offline后,至少另外一个还能工作
    b) 除了ibdata里的segment,还至少有两个segment可用
    c) undo表空间的大小确实超过了设置的阈值

因为,只要你设置了truncate = on,MySQL就尽可能的帮你去truncate所有的undo表空间,所以它会循环的把undo表空间加入到mark列表中。最后,循环所有的undo段,如果所属的表空间是marked truncate,就把这个rseg标志位不可分配,加入到trunc队列中,在purge的时候,进行free rollback segment。

注意:
如果是在线库,要注意影响,因为当一个undo tablespace在进行truncate的时候,不再承担undo的分配。只能由剩下的undo 表空间的rollback segment接受事务undo空间请求。

  • 相关参数
参数解释
innodb_undo_tablespaces默认值为0;表示不独立设置undo的tablespace,默认记录到ibdata中;否则,则在undo目录下创建这么多个undo文件,例如假定设置该值为16,那么就会创建命名为undo001~undo016的undo tablespace文件,每个文件的默认大小为10M
innodb_undo_logs默认为128个回滚段;用于表示回滚段的个数(早期版本的命名为 innodb_rollback_segments ),该变量可以动态调整,但是物理上的回滚段不会减少,只是会控制用到的回滚段的个数;
innodb_undo_directory默认datadir目录;当开启独立undo表空间时,指定undo文件存放的目录如果我们想转移undo文件的位置,只需要修改下该配置,并将undo文件拷贝过去就可以了。
innodb_purge_rseg_truncate_frequency默认128,表示purge undo轮询128次后,进行一次undo的truncate;用于控制purge回滚段的频度。 Innodb Purge操作的协调线程每隔这么多次purge事务分发后,就会触发一次History purge,并检查当前的undo log 表空间状态是否会触发truncate。
innodb_max_undo_log_size控制最大undo tablespace文件的大小,超过这个阀值时才会去尝试truncate。truncate后的大小默认为10M。
innodb_undo_log_truncate用于打开/关闭undo log 在线truncate特性,可动态调整。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本人微信号!欢迎大家交流学习!

《六、MySQL运维管理》 Bruce.Liu

    原文作者:BruceLiu1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9adb49392a89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