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Bus & Otto的使用和比较

EventBus主要用来消息/事件的传递,却能实现组建之间的解耦。对比其他的消息传递:
  • ** 使用监听器接口(Listener Interface):**

1、一个实现了监听器接口的类,必须把它自身注册到它想要监听的类中去。这就使监听与被监听之间保持强关联关系,而且不利于单元测试。

2、对比:而EventBus则起到了桥梁作用,想要监听什么对象/事件,在EventBus中去注册(register(Object));想要发送某事件的消息,使用EventBus去post(post(Event))。这样便通过EventBus实现了监听者和被监听者的解耦。

  • ** 使用广播(BroadCastReciver): **

1、使用广播的代码臃肿(还有一种说法:它们内部的实现都需要IPC,单从传递效率上来讲,可能并不太适合上层的组件间通信),而且Intent传递数据时,在编译时并不能检查出所设的extra类型与收到时的类型一致。所以一个很常见的错误便是你或者你团队中的其他人改变了Intent所传递的数据,但忘记了对全部的接收器(receiver)进行更新。这种错误在编译时是无法被发现的,只有在运行时才会发现问题。

2、对比:使用EventBus所传递的消息/事件,是我们自己定义的Event类,由于接受方和发送方都是与这些类实例打交道,所以所有的数据都可以进行类检查,这样任何由于类型不一致导致的错误都可以在编译期被发现。

  • startActivityForResult()和onActivityResult()方法:

1、传统的Activity间的消息传递便是通过
startActivityForResult和onActivityResult,会产生较多的状态或逻辑判断,而且Intent或Bundle传值还得检测类型,容易发生错误。更复杂些的场景,比如A启动B,B启动C,在C中用户的操作需要更新A和B,那么判断逻辑就更麻烦了。

2、对比:使用EventBus可以很简单地解决以上问题,能够摆脱Activity间通信使用onActivityResult的方法,同样可以摆脱Fragment间通信通过宿主Activity使用Interface的方式,还有Fragment和Activity间通信使用Interface的方式。

EventBus可以用来处理异步并发消息。

Android中有很多执行异步操作的方法:AsyncTask、Loader、Executor等。

  • ** AsyncTask **
    AsyncTask被设计成为一个工具类,要求我们尽量执行一些短小的操作,如果需要在线程中执行较长时间的任务,那么建议直接使用java.util.concurrent包中提供的各种API,如Executor、 ThreadPoolExecutor以及FutureTask。

  • ** Loader **
    Android 3.0引入了Loader,来解决Activity/Fragment生命周期的问题,但Loader仍然要维持Activity/Fragment中的callback接口LoaderManager.LoaderCallbacks(其中包含onCreateLoader()、onLoadFinished()和onLoaderReset方法),在onCreateLoader()中要实现自己的DataLoader,可以继承抽象类AsyncTaskLoader<T>拓展泛型并覆写其loadInBackground()方法。

  • ** EventBus **
    EventBus中内置了并发处理机制,既支持工作线程向UI线程发送消息/事件,也支持从主线程发消息,工作线程来处理响应。

1、onEvent(T event)对应ThreadMode.PostThread。该方法的执行和事件发送者在同一个线程中,适用于对是否在主线程执行无要求的情况,但post线程为主线程,则不能有耗时操作。

2、onEventMainThread(T event)对应ThreadMode.MainThread。在主线程执行,不论事件从哪个线程发送过来。

3、onEventBackgroundThread(T event)对应ThreadMode.Background Thread如果发送事件的线程不是UI线程,则运行在该线程中。如果发送事件的是UI线程,则它运行在由EventBus维护的一个单独的线程中。多个事件会同步地被这个单独的后台线程所处理。适用于轻微耗时的操作,比如读写数据库。

4、onEventAsync(T event)对应ThreadMode.Async。运行在单独的工作线程中,不论发送事件的线程是否为主线程。跟BackgroundThread不一样,该模式的所有线程是独立的,因此适用于长耗时操作,例如网络访问。

这样通过EventBus就可以不用维护引用和回调接口,从而实现组件间的消息/事件传递。

EventBus处理网络请求并通知UI

因为EventBus提供了多种ThreadMode,我们完全也可以使用EventBus来处理耗时操作。比如在打开一个Activity时,我们暂称为“A”,它会从服务端获取数据并进行显示,我们首先注册EventBus;然后定义onEventMainThread(Response data)方法,接收请求到的数据并刷新界面;另外,还需要调用post(Request rq)来通知我们定义的RequestManger来访问网络并请求数据,当然RequestManger注册并定义了onEventAsync(Request rq)方法,我们在该方法中请求网络数据并最后调用EventBus.post(Response data)方法去通知“A”刷新UI。

EventBus默认创建了线程池为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Async和Background模式下都是使用该线程池执行任务,当然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去定义自己的ExecutorService。

EventBus的一些局限(因为3.0版本有较大的更新,因此以下有些观点是陈旧的,已做更正)

1、EventBus是采用反射的方式对整个注册的类的所有方法进行扫描来完成注册,当然会有性能上的影响。[3.0中EventBus提供了EventBusAnnotationProcessor注解处理器来在编译期通过读取@Subscribe()注解并解析、处理其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生成java类(默认EventBusIndex类在build文件夹中)来保存所有订阅者关于订阅的信息,这样就比在运行时使用反射来获得这些订阅者的信息速度要快]
2、EventBus必须定义以onEvent开头的几个方法,代码中语境比较突兀,且有可能会导致拼写错误。[EventBus 3.0支持注解方式,而且支持注解中设置ThreadMode、sticky事件、优先级],like this:

@Subscribe(threadMode = ThreadMode.BACKGROUND, sticky = true, priority = 100)
public void test(String str) { 
}

3、用EventBus来处理网络请求太过简单粗暴,考虑使用Volley处理网络请求,volley支持请求缓存、请求队列和请求优先级,代码的结构清晰、扩展性强,很适合客户端轻小的请求。关于Volley可以看我的 Volley Demo和源码注释

更好的解决方案(推荐使用EventBus 3.0)

1、Otto同样是事件总线框架(Otto Demo和源码注释),满足消息/事件传递的同时,也实现了组件间的解耦。跟EventBus一样,采用反射的方式对注册类中的所有方法进行扫描和调用。
2、Otto不同于EventBus的是,它使用注解的方式(@Subscribe、@Produce)来标注方法,这一点比EventBus优雅。
3、Otto没有像EventBus那样强大实现了4种ThreadMode,Otto中在接口ThreadEnforcer以及内部的实现域ANY和MAIN,在MAIN内部有一个是否是主线程的检查,而ANY不做任何检查的事情。因此Otto更多的使用场景是在主线程中,相对是轻量级的。
4、综合上面EventBus处理网络请求的缺陷,因此我觉得比较合理的方案是,使用Volley+Otto组合的方式来处理异步网络请求和UI更新,以及组件间的消息传递。
5、EventBus 3.0版本支持注解以及在编译期扫描事件订阅方法,性能上有较大提升,因此推荐使用EventBus 3.0版本。(这里有EventBus的官方性能测试对比报告:https://github.com/greenrobot/EventBus/blob/master/COMPARISON.md

更多可以参考我的:EventBus Demo和源码注释

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www.jianshu.com/p/cb39a0018db1

    原文作者:spiritTalk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cb39a0018db1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