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偷懒又高效”的Android开发人员

我之前在百度知道组建团队帮人回答问题的时候,碰到一个我很感兴趣的话题,如何成为一个偷懒又高效的Android开发人员 就是今天的主题,问题特别好,但当时回答的太片面,其实一直都有在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随着经历的增长,也有了不同的看法。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受新的思想而推翻过去的一个过程,和软件开发一样,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先分析分析这问题,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觉得很矛盾,或者将他曲解为投机取巧,反正我是这样理解的

利用先进的工具,方法,快速而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先从最好理解的“工具”开始讲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作为android开发者,我不建议再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android studio是很好的选择,有时候选择比努力重要,身边有些培训经历的同事告诉我他的培训老师说“真正的大牛是用的记事本编程的”,我只想说过过嘴瘾吹吹牛还是可以的,千万不要正的听进去,另外呢,我也不会纯嘴皮子说说,了解到大多数android开发者从eclipse转android studio的困难和疑惑后我写了几篇关于android studio方面一些文章,我的文集android studio

熟悉开发工具很重要,很多时候能帮你快速解决一些多而繁琐的事情,能够让你腾出精力做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再来讲讲“方法”

任何事情都必有其规律可循,了解他,熟悉它,从而做出聪明的决定,在糊涂的情况人很容易做出愚蠢的决定,我很欣赏一些做错事情敢于纠正自己的人,有个别较为迂腐,明明错了,却一味固执己见,一错到底,甚至还有一些我将其称之为小人,为什么这么说呢?不仅不承认错误,还将做出错误决定的后果一味推卸给他人,说多了,话题有些跑偏了,我要说的方法是有关于软件工程的。

软件因需求而存在,因此软件的生命周期必然和需求息息相关,理解好需求远远比急着写代码重要,不然你花费精力却做了一个客户不需要的产品,这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结局。

如何理解客户所说的需求呢?其实这方面比较无奈,大多数客户都不能好好描述自己的需求,作为开发者只能发掘和带一些猜测来实现客户的需求,作为开发者最崩溃的消息就是需求又改了,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存在两方面,一是客户真的要改需求,还有就是我们压根就没有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

说了那么多无奈,说点我们开发者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软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调整(代码重构)让自己开发的软件趋向完善(满足需求):

  • 软件设计
    以够用为原则,结合实际需求设计软件,不要上来就写代码,也不要过度设计(有些需求纯粹是自己想出来的),制定一个目前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开发的过程中通过重构来逐渐完善。

  • 代码重构
    优化设计,调整代码结构层次,等等,随着开发的深入,对需求的理解也会相对跟深刻,重构需要每天做,而不是等到开始的设计不行的时候再做,这时候为时已晚。

说说怎么样快而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快还不简单,复制粘贴不就行了,想要做什么功能网上都有现成的轮子,如果你要完全这样想,那么,恭喜你,你的编程水平还处于程序员搬砖级别(码农,和工作时间无关),为什么我会这样说,这样的“快”是显而易见的,体现在编码阶段,可以省去不少工作量,但其实开发只占了软件生命周期的一小部分(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好比人生孩子,开发阶段相当于生小孩的过程,而维护阶段相当于养小孩的过程,对于目前国内许多只开发不维护的软件就像那有人生没人养的孩子,很容易夭折的),真正的快是体现在软件的维护阶段,其实代码重构的作用就是让软件变得更容易维护和扩展的一个持续的过程。

说的比较抽象,接下来说细一点,怎么让自己写的代码达到“容易维护和可扩展的”的要求

  • 首先,了解软件的生命周期,深刻理解软件
  • 学习设计模式,帮助理解和解决一些通用的问题和设计出良好的软件架构
  • 理解代码重构的必要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代码重构,代码重构,代码重构)
  • 习惯阅读源码和阅读别人写的代码,这是程序员提高编程水平的重要途径,不容忽视,很多人觉得这件事情很好理解但做起来很困难,这里说几句我阅读源码的经验“走马观花,带着问题去阅读”
  • 了解尝试最新的技术,保持初学者的姿态,切不可工作5年却只有1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终身学习才能让自己保鲜
  • 珍惜生命,远离无节操的加班,尊重生命基本的规律,吃饭,休息,睡觉,运动,陪亲人,爱人,孩子,朋友……
  • 不要浮躁,急于求成,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

最后带给还在学习中迷茫的同学一碗鸡汤

不要怕自己学的技术没用,只怕自己不会用,不够用
不要怕比自己先入门的师哥师姐,你想想后面还有学弟学妹呢?
想想那些比我们优秀却比我们还努力的人,你还有多少时间迷茫和挥霍呢?
人生没有捷径,努力吧,少年!!

最后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原文作者:dongjunkun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5a705a8a2479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