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一、 生成式模型

这个系列将讨论人工智能领域非常重要、也十分被看好的一类模型:生成式模型(generative model)。因为这类模型不但能根据特征预测结果,还能“理解”数据是如何产生的,并以此为基础“创造”数据,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而且正如费曼[1]所说的“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我不能创造的东西,我就不了解)”,生成式模型在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理解了数据。

生成式模型的理论基础是贝叶斯定理[2]。这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数学定理:一方面,它只涉及乘法、除法以及条件概率,推导过程只需要用到高中数学;另一方面,它引出了很多极具哲学思辨色彩的学术概念,比如先验概率、后验概率等,甚至在统计学里也派生出相应的贝叶斯学派。(这篇文章将大量使用条件概率这个数学概率,对此不是特别熟悉的同学,可以参考这篇文章《生成式模型(零):条件概率》

贝叶斯定理是深入理解生成式模型的关键,因此这篇文章将深入讨论这个数学定理,以及如何基于它搭建模型。

二、 蒙提霍尔问题

在讨论严谨的数学公式之前,先看一个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游戏—蒙提霍尔问题(Monty Hall problem)。参加这个游戏的选手面对3扇关闭的门,其中一扇门的背后是汽车,另外两扇的背后是山羊,但从选手的角度来看,这3扇门是完全一样的。选手需要按如下的步骤选中一扇门,如果选中的门背后是汽车,则他会免费得到汽车,否则什么都得不到。

  • 选手做出最初的决定,选择其中一扇门,如图1中标记1所示。
  • 主持人会从剩下的两扇门中,打开一扇后面是山羊的门,如图1中标记2所示。
  • 这时选手需要再做一次决定,坚持最初的选择或者更改选择。

如果是读者参加这个游戏会怎么选择呢?从直觉上来讲,似乎对于剩下的两扇门,它们背后是汽车的概率是相等的,都为0.5,那么没必要修改自己的最初决定。

但遗憾的是,直觉是错误的:更改选择后的获奖概率远高于坚持最初决定的。事实上,借助Python针对蒙提霍尔问题做一个简单的统计模拟[3],可以得到如图1[4]中标记4所示的结果(模拟的代码可在Github上下载)。根据模拟结果,更改后的获奖概率接近70%,而坚持最初选择的获奖概率只有30%左右。

《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图1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结果呢?直觉上哪里出了错呢?下面将从数学角度给出这个疑问的解释。

三、 条件概率

为了表述清楚,不妨假设选手最初选择的是1号门,而剩下的2号门和3号门对主持人是没有任何差别的。用随机事件《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汽车所在的位置,比如《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汽车在1号门的背后。那么在选手做最初选择的时候,汽车在每扇门背后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为《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用随机事件《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主持人打开的门号,比如《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主持人打开了3号门。由于2号门和3号门没有差别,那么只需讨论在已知主持人打开3号门的情况下,汽车在1号门以及汽车在2号门的概率。用条件概率来翻译上面这句话就是需要计算《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以及《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其中《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坚持最初选择的获奖概率,而《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更改选择后的获奖概率。根据条件概率的公式,有:

《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其中《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汽车在2号门且主持人打开3号门的概率。同样根据条件概率的公式,可以得到《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注意到如果已知汽车在2号门,那么主持人必然会打开3号门,因为规则限制主持人一定要打开后面是山羊的一扇门。由此可得《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结合公式(1),可以得到公式(3):

《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接下来需要计算的是《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即主持人打开3号门的概率。根据概率的定义,可以将这个概率分解为3个概率之和,如公式(4)所示:

《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因为主持人不会打开背后是汽车的门。与公式(3)类似,可以得到《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由于汽车在1号门时,主持人打开剩下两扇门的概率是一样的[5],也就是说《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那么《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结合公式(3)可以得到:

《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将公式(5)和公式(3)的结果代入公式(2),得到《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也就是说更换选择后,获奖的概率为,高于坚持最初选择的获奖概率。这与图1中标记4所示的模拟结果是吻合的。

将上面的数学推导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就是主持人打开3号门这个事件其实隐含了两条信息:

  • 汽车在1号门后,主持人是随机打开3号门的;
  • 汽车在2号门后,主持人并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打开3号门。

这两条信息对选手的最终选择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是完全相反的影响。如果按照第1条信息,应该坚持最初的决定;如果按照第2条信息,则应该更换选择。

不仔细考虑的话,直觉上会认为这两条信息出现的频率是相等的,或者说这两条信息带来的价值是一样的。这会导致我们得到错误的结论:坚持最初决定和更改选择的获奖概率是一样的。为了克服直觉上的缺陷,需要使用合适的数学工具来量化信息带来的价值。而上面的数学推导表明,条件概率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这正是贝叶斯框架的精妙之处。

四、 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

现在从上面的具体例子回到抽象的数学。对于监督式学习,数据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标签变量(因变量)。自变量往往表示事物的表象,是很容易被观测到的,用《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而标签表示事物的内在,不容易被观测到,也是模型需要预测的量,用《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表示,则贝叶斯定理的数学公式为:

《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

公式(6)中的《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在学术上被称为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而《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被称为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通常可以这样理解,先验概率是用概率的形式表示生活中的常识。比如在蒙提霍尔问题中,在已知汽车在2号门背后的情况下,主持人打开各扇门的概率。而后验概率是通过事物的表象对产生原因的一种猜测,比如同样在蒙提霍尔问题中,在观察到主持人打开3号门的情况下,汽车在2号门背后的概率。用一句话来概括,先验概率是知因求果,后验概率是知果求因。

五、广告时间

这篇文章的大部分内容参考自我的新书《精通数据科学:从线性回归到深度学习》

李国杰院士和韩家炜教授在读过此书后,亲自为其作序,欢迎大家购买。

另外,与之相关的免费视频课程请关注这个链接

  1. 理查德·菲利普斯·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曾被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十位物理学家之一。

  2. 贝叶斯定理以英国数学家托马斯·贝叶斯(Thomas Bayes)的名字命名

  3. 这种统计模拟的方法在学术上被称为蒙特卡洛方法(Monte Carlo method)。该方法使用随机数(或者严谨地说是伪随机数)来解决很多复杂的概率计算问题

  4. 图片参考自维基百科

  5. 这是因为前面假设了2号门和3号门对主持人没有任何差别。如果假设主持人对某扇门有特殊的偏好,比如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总是优先打开3号门,则条件概率不再适合,需要直接使用联合分布概率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蒙提霍尔问题最难理解的地方)。这种情况下,更换选择后的获奖概率为《生成式模型(一):蒙提霍尔问题与贝叶斯定理》,具体的计算过程同公式(3)类似。
    更直接地,对于主持人不同的开门策略,使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得到的结果是大体一致的

    原文作者:tgbaggio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9f5597e99379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