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缓冲区的设计及其在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下的使用(并发有锁环形队列)

1、环形缓冲区

缓冲区的好处,就是空间换时间和协调快慢线程。缓冲区可以用很多设计法,这里说一下环形缓冲区的几种设计方案,可以看成是几种环形缓冲区的模式。设计环形缓冲区涉及到几个点,一是超出缓冲区大小的的索引如何处理,二是如何表示缓冲区满和缓冲区空,三是如何入队、出队,四是缓冲区中数据长度如何计算。

ps.规定以下所有方案,在缓冲区满时不可再写入数据,缓冲区空时不能读数据

1.1、常规数组环形缓冲区

 设缓冲区大小为N,队头out,队尾in,out、in均是下标表示:

  • 初始时,in=out=0
  • 队头队尾的更新用取模操作,out=(out+1)%N,in=(in+1)%N
  • out==in表示缓冲区空,(in+1)%N==out表示缓冲区满
  • 入队que[in]=value;in=(in+1)%N;
  • 出队ret =que[out];out=(out+1)%N;
  • 数据长度 len =( in – out + N) % N 

1.2、改进版数组环形缓冲区

 同样假设缓冲区大小为N,队头out,队尾in,out、in为数组下标,但数据类型为unsigned int。

  • 初始时,in=out=0
  • 上调缓冲区大小N为2的幂,假设为M
  • 队头队尾更新不再取模,直接++out,++in
  • out==in表示缓冲区空,(in-out)==M表示缓冲区满
  • 入队que[in&(M-1)] = value ; ++in; 
  • 出队ret = que[out&(M-1)] ;  ++out;
  • in-out表示数据长度

这个改进的思想来自linux内核循环队列kfifo,这里解释一下几个行为的含义及原理

⑴上调缓冲区大小至2的幂

这是方便取模,x%M == x&(M-1) 为真,位运算的效率比取模要高。用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等式成立的:

假设M=8=2³,那么M-1=7,二进制为0000 0111

①若 x<8   —->   x&7=x  , x%8 = x,等式成立

②若 x>8   —->   x = 2^a+2^b+2^c+…   比如,51 = 1+2+16+32 = 2^0+2^1+2^4+2^5 ,求 51&7时,由于7的二进制0000 0111,所以2的幂只要大于等于2³的数,与上7结果都是0,所以2^4 & 7 = 0 , 2^5 & 7 = 0, (2^0+2^1+2^4+2^5) & (7) = 2^0+2^1=3。而根据①,(2^0+2^1)&7 = (2^0+2^1)%8 ,所以51&7=51%8

综上得证。

⑵out、in类型设计为unsigned int

无符号整形的溢出之后,又从0开始计数:MAX_UNSIGNED_INT + 1 = 0 ,MAX_UNSIGNED_INT + 2 = 1 ,…  。

in、out溢出之前,都能通过&把in、out映射到正确的位置上,那溢出之后呢?可以举个例子来:

假设现在in=MAX_UNSIGNED_INT,那么in & (M-1) = M-1 ,也就是最后一个位置,再入队时,应该从头开始入队,也就是0,而in+1也为0,所以即使溢出了,(in+1)&(M-1)仍然能映射到正确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入队出队只要做个与映射和++操作就能保证正确的原因。

而,根据入队和出队的操作,队列中的元素总是维持在[out,in)这个区间中,由于溢出可能存在,这个区间有三种情况:

  • out没溢出,in没溢出,in-out就是这个缓冲区中数据的长度。
  • out没溢出,in溢出,此时数据长度应该是MAX_UNSIGNED_INT – out +1 + in = in – out + MAX_UNSIGNED_INT +1 = in-out。
  • out溢出,in溢出,此时数据长度也是in-out。

根据上面三种情况,in-out总是表示环形队列中数据的长度

不得不惊叹,linux内核中的kfifo实现实在是太精妙了。相比前面的版本,所有的取余操作都改成了与运算,入队出队,求缓冲区数据长度都变得非常简单。

1.3、链表实现的环形缓冲区

环形缓冲区的链表实现比数组实现要简单一些,可以用下图的这种设计方案:

《环形缓冲区的设计及其在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下的使用(并发有锁环形队列)》

假设要求环形缓冲区大小为N

  • 队列长度:可以设计一个size的成员,每次O(1)取size,也可以O(N)遍历队列求size
  • 队列空:head->next == NULL
  • 队列满:size == N
  • 出队核心
          ret  =  out;
      out  =  out->next;
      head->next = out;
  • 入队核心new_node表示新申请的结点
      new_node->next = in->next;
      in->next = in_node;
      ++size;

当然,链表结点的设定是自由的,链表结点本身可以内含数组、链表、哈希表等等,例如下面这样,内含一个数组

《环形缓冲区的设计及其在生产者消费者模式下的使用(并发有锁环形队列)》

这时,可以增设两个变量out_pos,in_pos。假设结点内数组的大小为N_ELEMS,整个链表结点的数量为node_nums

  • 队列长度:(nodes_nums-2)*N+N-out_pos+in_pos
  • 队列空:head->next == NULL
  • 队列满:队列长度 ==  N
  • 出队核心
          out_pos == N_ELEMS;
            delete_node = out;
                   free(delete_node);
                   out  =  out->next;
                   out_pos = 0;
               head->next = out;
          ret = out[out_pos++];
  • 入队核心,new_node表示新申请的核心
      in_pos == N_ELEMS;
                   new_node->next = in->next;
                   in = new_node;
                   in_pos = 0;
          in[in_pos++] = value;

1.4、改进链表环形缓冲区

上面链表环形队列出队列可能释放内存,入队列可能申请内存,所以,可以用个空闲链表把该释放的内存管理起来,入队列时,如果要增加结点,先从空闲链表中取结点,取不到再去申请内存,这样就可以避免多次分配释放内存了,至于其他的操作都是一样的。

上边只是简单的说了下入队出队等操作,事实上,缓冲区往往是和读写线程伴随出现的,缓冲区中的每一个资源,对于同类线程可能需要互斥访问,也可能可以共享使用,而不同类线程间(读写线程)往往需要做同步操作。比如,读线程之间可能共享缓冲区的每一个资源,也可能互斥使用每个资源,通常,在缓冲区满时写线程不能写,缓冲区空时读线程不能读,也就是读写线程要求同步。这其实就是操作系统课程上PV操作的几个经典模式,如果读读之间、写写之间要求互斥使用资源,并且读写线程间不要求互斥,就是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如果读读之间不要求互斥(每个资源可供多个读线程共同使用),写写之间要求互斥(每个资源仅供一个写线程使用),并且读写线程也要求互斥(读的时候不能写,写的时候不能读),就是读写者问题。

下面会以生产者消费者模式和1.2节改进版的循环缓冲区为例,来说说并发循环队列有锁实现,下一篇说无锁实现。关于读写者的问题,以后有时间再详谈。

2、生产者消费者

先提一嘴生产者消费者的优点吧

  • 并发,若缓冲区中数据处理方式一致,可以开多个线程或进程处理数据或生产数据
  • 异步,生产者无需干等着消费者消费数据,消费者也无需干等着生产者生产数据,只需根据缓冲区的状态做出相应反应,如果结合io多用复用技术,也就是所谓的反应器模式,可以设计很好的异步通信架构,像zeromq底层的线程通信就是使用这种方案来做的。
  • 解耦,解耦可以说是一个附带作用,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无直接关联,也就是生产者中不会去调用任何消费者的方法或者反过来,所以任何一方的变动不影响另一方。
  • 缓冲,主要是保持各自的性能,比如生产者很快,那没关系,消费者虽然消费不过来,但可以把数据放缓冲区里。

现在正式开工,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可以把生产者消费者划分为四种类型,1:1,1:N,M:1,M:N。

然后再做个规定,规定环形缓冲区的大小为M,M为2的幂次方,in、out统一称为slot。

2.1、单生产者单消费者

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缓冲区可用资源数为M。

这种情况只要同步生产者和消费者,同步的方法是用两个信号量available_in_slots,available_out_slots分别表示生产者有多个可用资源、消费者有多个可用资源,每生产一个产品,生产者可用资源减1,消费者可用资源加1,这点可用PV操作来实现,用P操作可以消耗1个资源,P操作结束资源数减1,V操作可以生产1个资源,V操作结束后资源数加1。初始时,available_in_slots=M,表示生产者有M个空间可放产品,available_out_slots=0,表示消费者还没有可用资源:

available_in_slots = M;
available_out_slots  = 0;

in=out=0;

void producer()
{
    while(true){
        P(available_in_slots);
        queue[(in++)&(M-1)] = data;
        V(available_out_slots)
    }
}

void consumer()
{
    while(true){
        P(available_out_slots);
        queue[(out++)&(M-1)] = data;
        V(available_in_slots)
    }
}

2.2、单生产者多消费者

一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缓冲区可用资源数位M。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有多个,消费者之间对out slot要互斥访问,用out_slot_mutex来实现消费者间的互斥,拿到out_slot_mutex的消费者线程才得以继续执行,没拿到的只能阻塞。生产者消费者要同步,用available_in_slots,available_out_slots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的同步。

available_writes_slots = M;
available_read_slots   = 0;

out_mutex = 1;

in=out=0;

void producer()
{
    while(true){
        P(available_writes_slots);
        queue[(in++)&(M-1)] = data;
        V(available_read_slots)
    }
}

void consumer()
{
    while(true){
        P(available_read_slots);
        P(out_mutex);
        queue[(out++)&(M-1)] = data;
        V(out_mutex);
        V(available_writes_slots)
    }
}

2.3、多生产者单消费者

这种情况与2.2是一致的,所用方法也一样

多个生产者,生产者之间对in slot要互斥访问,用in_slot_mutex来实现生产者间的互斥,拿到in_slot_mutex的生产者线程才得以继续执行,没拿到的只能阻塞。生产者消费者要同步,用available_in_slots,available_out_slots来实现生产者消费者的同步。

available_in_slots  = M;
available_out_slots = 0;

in_slot_mutex = 1;

in=out=0;

void producer()
{
    while(true){
        P(available_in_slots);
        P(in_slot_mutex);
        queue[(in++)&(M-1)] = data;
        V(in_slot_mutex);
        V(available_out_slots)
    }
}

void consumer()
{
    while(true){
        P(available_out_slots);
        queue[(out++)&(M-1)] = data;
        V(available_in_slots)
    }
}

2.4、多生产者多消费者

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缓冲区可用资源数位M。

多个生产者,所以对in slot要互斥访问,用in_slot_mutex来实现生产者间的互斥;多个消费者,所以对out slot也要互斥访问,用out_slot_mutex来实现消费者间的互斥;生产者消费间的同步用available_in_slots,available_out_slots来实现

available_in_slots  = M;
available_out_slots = 0;

in_slot_mutex  = 1;
out_slot_mutex = 1

in=out=0;

void producer()
{
    while(true){
        P(available_in_slots);
        P(in_slot_mutex);
        queue[(in++)&(M-1)] = data;
        V(in_slot_mutex);
        V(available_out_slots)
    }
}

void consumer()
{
    while(true){
        P(available_out_slots);
        P(out_slot_mutex);
        queue[(out++)&(M-1)] = data;
        P(out_slot_mutex);
        V(available_in_slots)
    }
}

 

以上就是以生产者消费者为使用场景的并发有锁环形队列的实现算法。可以看到锁机制确实很好用,但是锁机制有个很大的问题,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拥有锁的一方挂掉了,可能导致死锁,所以这种方法存在一定隐患的,另一方面它导致操作系统暂停当前的任务或使其进入睡眠状态(等待,不占用任何的处理器),直到资源(例如互斥锁)可用,被阻塞的任务才可以解除阻塞状态(唤醒)。在一个负载较重的应用程序中使用这样的阻塞队列来在线程之间传递消息会导致严重的争用问题。也就是说,任务将大量的时间(睡眠,等待,唤醒)浪费在获得保护队列数据的互斥锁,而不是处理队列中的数据上。最近在学习zeromq的源码时,学习到了一种无锁队列的实现,那么,下篇看看无锁循环队列的实现(同样以生产者消费者为使用场景)。

    原文作者:zengzy
    原文地址: http://www.cnblogs.com/zengzy/p/5139582.html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