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什么
可以这样理解,同一套代码在不同分辨率的手机上跑时,页面元素间的间距,留白,以及图片大小会随着变化,在比例上跟设计稿一致。
二、几个像素相关概念
- 物理像素(physical pixel)
一个物理像素是显示器(手机屏幕)上最小的物理显示单元,在操作系统的调度下,每一个设备像素都有自己的颜色值和亮度值。
其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辨率 - 设备独立像素(density-independent pixel)
也叫密度无关像素,可以认为是计算机坐标系统中得一个点,这个点代表一个可以由程序使用的虚拟像素(比如: css像素),然后由相关系统转换为物理像素。
简称dip,也可以称为CSS像素 - 设备像素比(device pixel ratio)
(简称dpr)定义了物理像素和设备独立像素的对应关系,它的值可以按如下的公式的得到:
设备像素比 = 物理像素 / 设备独立像素( // 在某一方向上,x方向或者y方向)
三、适配方法
- 最常用的是响应式布局了吧
响应式布局
就是页面元素的位置随着屏幕尺寸的变化而变化,通常会用百分比来定位,而在设计上需要预留一些可被“压缩”的空间。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maximum-scale=1.0, user-scalable=0">
- 最常用的是响应式布局了吧
设置 | 作用 |
---|---|
width | 设置layout viewport 的宽度,为一个正整数,或字符串”width-device” |
initial-scale | 设置页面的初始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
minimum-scale | 允许用户的最小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
maximum-scale | 允许用户的最大缩放值,为一个数字,可以带小数 |
height | layout viewport 的高度,这个属性并不重要,很少使用 |
user-scalable | 是否允许用户进行缩放,值为”no”或”yes”, no 代表不允许,yes代表允许 |
该meta标签的作用是让当前viewport的宽度等于设备的宽度,同时不允许用户手动缩放。当然maximum-scale=1.0, user-scalable=0不是必需的,是否允许用户手动播放根据网站的需求来定,但把width设为width-device基本是必须的,这样能保证不会出现横向滚动条。
width能控制layout viewport的宽度,如果不指定该属性,layout viewport将默认为980px或1024px(也可能是其它值,由设备本身决定),如果把layout viewport的宽度设置为移动设备的宽度,那么layout viewport将成为ideal viewport。
其实,要把当前的viewport宽度设为ideal viewport的宽度,既可以设置width=device-width,也可以设置initial-scale=1,但有一个小缺陷,就是width=device-width会导致iphone、ipad横竖屏不分,而initial-scale=1会导致IE横竖屏不分,都以竖屏的ideal viewport宽度为准。
所以,最完美的写法两者都写上去, initial-scale=1 解决 iphone、ipad的缺陷,width=device-width解决IE的缺陷。
viewport设置移动端自适应的方法: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2.Cover布局
就跟background-size的cover属性一样,保持页面的宽高比,取宽或高之中的较小者占满屏幕,超出的内容会被隐藏。
此布局适用于主要内容集中在中部,边沿无重要内容的设计。- Contain布局
也跟background-size的contain属性那样,保持页面的宽高比,取宽或高之中的较大者占满屏幕,不足的部分会用背景填充。
但在设计上需要背景为单色,或者是可平铺的背景。
- Contain布局
四、如何实现
- 样式缩放
最省事的适配方法,直接用px为单位按视觉进行开发,然后通过计算屏幕与网页的宽高比,用transform:scale来对网页进行全局缩放。
不过此方法会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如果网页内有动画的话,缩放后会稍微降低页面性能,在低配的安卓机器上表现的比较明显,iOS上没发现有性能问题。
- Rem缩放
原理跟上面的样式缩放相通,只不过是通过Rem为单位来进行视觉开发,然后通过计算后改变html的front-size来对页面进行缩放。
长度单位rem是相对于html标签的font-size来计算的。例如html标签设置font-size:36px;
,同时div设置width:1.2rem;
那么这个div的宽度就是1.2rem=36px*1.2=43.2px;
如果加载页面的时候,使用JS根据屏幕的大小动态设置html标签的font-size,随着html标签font-size的值变化,div的1.2rem换算成px的值 也跟着变化,即实现了div随屏幕大小变化而变化,而CSS代码始终是width:1.2rem。以此类推到页面所有的元素。
以淘宝的做法为例
目的:页面大小与设计稿保持一致
原理:设置meta viewport中的scale保证页面大小与设计稿一致,使用rem
思路:
meta viewport中device-width的算法为:设备的物理分辨率/(devicePixelRatio * scale)
而每台设备的devicePixelRatio都是已知的,可通过window.devicePixelRatio获取
JavaScript动态计算设置scale,包括initial-scale,maximum-scale,minimum-scale
动态设置html的font-size,为屏幕分辨率/10
css尺寸为:设计稿标注尺寸/html的font-size
简单理解:
- 设置viewport为设备宽度(这里不一定,但目前先这样足矣)
- 将viewport分成10rem,并计算出1rem在当前浏览器的像素值,把它赋予html标签的font-size(分成10rem只是为了方便计算而已)
- 写CSS代码时,遇到要适配的地方,比如width,margin,padding等,就不要再用px了,改成用rem
如宽度为400px的设计稿,其中某个图片的宽度设计为20px,那么,CSS的写法就是img{width: 0.5rem;},计算如下(目前很多编辑器有插件可以帮助换算)
- 设计稿的宽度视同手机宽度,即假设有一个viewport为400px的手机
- 将它分成10rem,每个rem为40px;
- 那么图片宽度20px即为0.5r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