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是对angularJS的一些疑点回顾,是对目前angularJS开发的各种常见问题的整理汇总。如果对文中的题目全部了然于胸,觉得对整个angular框架应该掌握的七七八八了。希望志同道合的通知补充内容
Angular 的数据绑定采用什么机制,详述原理?
脏检查机制。阐释脏检查机制,必须先了解如下问题。
单向绑定(ng-bind) 和 双向绑定(ng-model) 的区别?
ng-bind 单向数据绑定($scope -> view),用于数据显示,简写形式是 {{}}。
两者的区别在于页面没有加载完毕 {{val}} 会直接显示到页面,直到 Angular 渲染该绑定数据(这种行为有可能将 {{val}} 让用户看到);而 ng-bind 则是在 Angular 渲染完毕后将数据显示。
ng-model 是双向数据绑定($scope -> view and view -> $scope),用于绑定值会变化的表单元素等。
双向数据绑定是 AngularJS 的核心机制之一。当 view 中有任何数据变化时,会更新到 model ,当 model 中数据有变化时,view 也会同步更新,显然,这需要一个监控。
双向数据绑定的原理?
Angular 在 scope 模型上设置了一个 监听队列,用来监听数据变化并更新 view 。
每次绑定一个东西到 view 上时 AngularJS 就会往 $watch 队列里插入一条 $watch,用来检测它监视的 model 里是否有变化的东西。
当你写下表达式如{{ val }}时,AngularJS在幕后会为你在scope模型上设置一个watcher(表达式将被 Angular 编译成一个监视函数),它用来在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更新view。这里的watcher和你会在AngularJS中设置的watcher是一样的:
$scope.$watch(‘val’,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update the DOM with newValue
});
将数据附加到 Scope 上,数据自身不会对性能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监视器来监视这个属性,那个这个属性在不在 Scope 上是无关重要的;Angular 并不会遍历 Scope 上的属性,它将遍历所有的观察器。
每个监视函数是在每次 $digest 过程中被调用的。因此,我们要注意观察器的数量以及每个监视函数或者监视表达式的性能。
$digest循环是在什么时候以各种方式开始的?
当浏览器接收到可以被 angular context 处理的事件时,$digest 循环就会触发,遍历所有的 $watch,最后更新 dom。
举个栗子
increase 1
click 时会产生一次更新的操作(至少触发两次 $digest 循环)
按下按钮
浏览器接收到一个事件,进入到 angular context
$digest 循环开始执行,查询每个 $watch 是否变化
由于监视 $scope.val 的 $watch 报告了变化,因此强制再执行一次 $digest 循环
新的 $digest 循环未检测到变化
浏览器拿回控制器,更新 $scope. val.新值对应的 dom
在调用了$scope.$digest()后,$digest循环就开始了。假设你在一个ng-click指令对应的handler函数中更改了scope中的一条数据,此时AngularJS会自动地通过调用$digest()来触发一轮$digest循环。当$digest循环开始后,它会触发每个watcher。这些watchers会检查scope中的当前model值是否和上一次计算得到的model值不同。如果不同,那么对应的回调函数会被执行。调用该函数的结果,就是view中的表达式内容(译注:诸如{{ val }})会被更新。除了ng-click指令,还有一些其它的built-in指令以及服务来让你更改models(比如ng-model,$timeout等)和自动触发一次$digest循环。
目前为止还不错!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在上面的例子中,AngularJS并不直接调用$digest(),而是调用$scope.$apply(),后者会调用$rootScope.$digest()。因此,一轮$digest循环在$rootScope开始,随后会访问到所有的children scope中的watchers。
通常写代码时我们无需主动调用 $apply 或 $digest 是因为 angular 在外部对我们的回调函数做了包装。例如常用的 ng-click,这是一个指令(Directive),内部实现则 类似 于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scope) {
$scope.$apply(() => userCode());
});
可以看到:ng-click 帮我们做了 $apply 这个操作。类似的不只是这些事件回调函数,还有 $http、$timeout 等。我听很多人抱怨说 angular 这个库太大了什么都管,其实你可以不用它自带的这些服务(Service),只要你记得手工调用 $scope.$apply。
现在,假设你将ng-click指令关联到了一个button上,并传入了一个function名到ng-click上。当该button被点击时,AngularJS会将此function包装到一个wrapping function中,然后传入到$scope.$apply()。因此,你的function会正常被执行,修改models(如果需要的话),此时一轮$digest循环也会被触发,用来确保view也会被更新。
Note: $scope.$apply()会自动地调用$rootScope.$digest()。$apply()方法有两种形式。第一种会接受一个function作为参数,执行该function并且触发一轮$digest循环。第二种会不接受任何参数,只是触发一轮$digest循环。我们马上会看到为什么第一种形式更好。
$digest 循环会运行多少次?
$digest 循环的上限是 10 次(超过 10次后抛出一个异常,防止无限循环)。
$digest 循环不会只运行一次。在当前的一次循环结束后,它会再执行一次循环用来检查是否有 models 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脏检查(Dirty Checking),它用来处理在 listener 函数被执行时可能引起的 model 变化。因此 $digest 循环会持续运行直到 model 不再发生变化,或者 $digest 循环的次数达到了 10 次(超过 10 次后抛出一个异常,防止无限循环)。
当 $digest 循环结束时,DOM 相应地变化。
脏检查如何被触发?
angular 会在可能触发 UI 变更的时候进行脏检查:这句话并不准确。实际上,
脏检查是digest执行的,另一个更常用的用于触发脏检查的函数apply——其实就是 $digest 的一个简单封装(还做了一些抓异常的工作)。
通常写代码时我们无需主动调用 $apply 或 $digest 是因为 angular 在外部对我们的回调函数做了包装。例如常用的 ng-click,这是一个指令(Directive),内部实现则 类似于
DOM.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scope) {
$scope.$apply(() => userCode());
});
angular对常用的dom事件,xhq事件作了封装,如果调用这些封装,就会在里面触发进入angular的digest流程,主要有以下情况:
DOM事件,如用户输入文本,点击按钮等,(ng-click)
XHQ响应事件($http)
浏览器Location变更事件,即Url中hash部分变更($location)
Timer事件($Timeout,$interval)
手动调用$apply或$digest
$apply() 和$digest() 的区别?
$apply 是 $scope(或者是 direcvie 里的 link 函数中的 scope)的一个函数,调用它会强制一次 $digest 循环(除非当前正在执行循环,这种情况下会抛出一个异常,这是我们不需要在那里执行 $apply 的标志)。
$apply() 和 $digest() 有两个区别。
1) 最直接的差异是, $apply 可以带参数,它可以接受一个函数,然后在应用数据之后,调用这个函数。所以,一般在集成非 Angular 框架(比如jQuery)的代码时,可以把代码写在这个里面调用。
2) 当调用 $digest 的时候,只触发当前作用域和它的子作用域上的监控,但是当调用 $apply 的时候,会触发作用域树上的所有监控。
什么时候手动调用 $apply() 方法?
取决于是否在 Angular 上下文环境(angular context)。
AngularJS对此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就是它只负责对发生于AngularJS上下文环境中的变更会做出自动地响应(即,在$apply()方法中发生的对于models的更改)。AngularJS的built-in指令就是这样做的,所以任何的model变更都会被反映到view中。但是,如果你在AngularJS上下文之外的任何地方修改了model,那么你就需要通过手动调用$apply()来通知AngularJS。这就像告诉AngularJS,你修改了一些models,希望AngularJS帮你触发watchers来做出正确的响应。
典型的需要调用 $apply() 方法的场景是:
1) 使用了 JavaScript 中的 setTimeout() 来更新一个 scope model
2) 用指令设置一个 DOM 事件 listener 并且在该 listener 中修改了一些 models
场景一
$scope.setMsg = function() {
setTimeout(function() {
$scope.message = ‘hello world’;
console.log(‘message:’ + $scope.message);
}, 2000);
}
$scope.setMsg();
运行这个例子,会看到过了两秒钟之后,控制台确实会显示出已经更新的 model,然而,view 并没有更新。
在 $scope.getMessage 加入 $apply() 方法。
$scope.getMessage = function() {
setTimeout(function() {
$scope.$apply(function() {
$scope.message = ‘hello world’;
console.log(‘message:’ + $scope.message);
});
}, 2000);
}
再运行就 OK 了。
不过,在 AngularJS 中应该尽量使用 $timeout Service 来代替 setTimeout(),因为前者会帮你调用 $apply(),让你不需要手动地调用它。
场景二
实现一个 click 的指令,类似以下功能,directive 的编写如下:
app.directive(“inc”, function() {
return function (scope, element, attr) {
element.on(“click”, function() {
scope.val++;
});
};
});
跟场景一的结果一样,这个时候,点击按钮,界面上的数字并不会增加。但查看调试器,发现数据确实已经增加了。
在 scope.val++; 一行后面添加 scope.$apply(); 或者 scope.$digest(); 就 OK 了。
$apply() 方法的两种形式
//无参
$scope.$apply()
//有参
$scope.$apply(function(){
…
})
应该总使用接受一个 function 作为参数的 $apply() 方法。这是因为当传入一个 function 到 $apply() 中的时候,这个 function 会被包装到一个 try…catch 块中,所以一旦有异常发生,该异常会被 $exceptionHandler service 处理。
想象一下如果有个 alert 框显示错误给用户,然后有个第三方的库进行一个网络调用然后失败了,如果不把它封装进 $apply 里面,Angular 永远不会知道失败了,alert 框就永远不会弹出来了。
在 AngularJS 中使用 $watch注意事项?
如果要监听的是一个对象,那还需要第三个参数
$scope.data.name = ‘htf’;
$scope.$watch(‘data’, function(newValue, oldValue) {
if (newValue === oldValue) { return; }
$scope.updated++;
}, true);
表示比较的是对象的值而不是引用,如果不加第三个参数 true ,在 data.name 变化时,不会触发相应操作,因为引用的是同一引用。
脏检查的范围
前面说到:angular 会对所有绑定到 UI 上的表达式做脏检查。其实,在 angular 实现内部,所有绑定表达式都被转换为 $scope.$watch()。每个 $watch 记录了上一次表达式的值。有 ng-bind=”a” 即有 $scope.$watch(‘a’, callback),而 $scope.$watch 可不会管被 watch 的表达式是否跟触发脏检查的事件有关。
例如:
TEST
问:点击 TEST 这个按钮时会触发脏检查吗?触发几次?
首先:ng-click=”” 什么都没有做。angular 会因为这个事件回调函数什么都没做就不进行脏检查吗?不会。
然后:#span1 被隐藏掉了,会检查绑定在它上面的表达式吗?尽管用户看不到,但是 $scope.$watch(‘content’, callback) 还在。就算你直接把这个 span 元素干掉,只要 watch 表达式还在,要检查的还会检查。
再次:重复的表达式会重复检查吗?会。
最后:别忘了 ng-show=”false”。可能是因为 angular 的开发人员认为这种绑定常量的情况并不多见,所以 $watch 并没有识别所监视的表达式是否是常量。常量依旧会重复检查。
所以:
答:触发三次。一次 false,一次 content,一次 content
所以说一个绑定表达式只要放在当前 DOM 树里就会被监视,不管它是否可见,不管它是否被放在另一个 Tab 里,更不管它是否与用户操作相关。
另外,就算在不同 Controller 里构造的 $scope 也会互相影响,别忘了 angular 还有全局的 $rootScope,你还可以 $scope.$emit。angular 无法保证你绝对不会在一个 controller 里更改另一个 controller 生成的 scope,包括 自定义指令(Directive)生成的 scope 和 Angular 1.5 里新引入的组件(Component)。
所以说不要怀疑用户在输入表单时 angular 会不会监听页面左边导航栏的变化。
如何优化脏检查与运行效率
脏检查慢吗?
说实话脏检查效率是不高,但是也谈不上有多慢。简单的数字或字符串比较能有多慢呢?十几个表达式的脏检查可以直接忽略不计;上百个也可以接受;成百上千个就有很大问题了。绑定大量表达式时请注意所绑定的表达式效率。建议注意一下几点:
表达式(以及表达式所调用的函数)中少写太过复杂的逻辑
不要连接太长的 filter(往往 filter 里都会遍历并且生成新数组)
不要访问 DOM 元素。
1、使用单次绑定减少绑定表达式数量 单次绑定(One-time binding 是 Angular 1.3 就引入的一种特殊的表达式,它以 :: 开头,当脏检查发现这种表达式的值不为 undefined 时就认为此表达式已经稳定,并取消对此表达式的监视。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减少绑定表达式数量的方法,与 ng-repeat 连用效果更佳(下文会提到),但过度使用也容易引发 bug。
2、善用 ng-if 减少绑定表达式的数量
如果你认为 ng-if 就是另一种用于隐藏、显示 DOM 元素的方法你就大错特错了。
ng-if 不仅可以减少 DOM 树中元素的数量(而非像 ng-hide 那样仅仅只是加个 display: none),每一个 ng-if 拥有自己的 scope,ng-if 下面的 $watch 表达式都是注册在 ng-if 自己 scope 中。当 ng-if 变为 false,ng-if 下的 scope 被销毁,注册在这个 scope 里的绑定表达式也就随之销毁了。
考虑这种 Tab 选项卡实现:
[[Tab 1 body…]]
[[Tab 2 body…]]
[[Tab 3 body…]]
[[Tab 4 body…]]
对于这种会反复隐藏、显示的元素,通常人们第一反应都是使用 ng-show 或 ng-hide 简单的用 display: none 把元素设置为不可见。
然而入上文所说,肉眼不可见不代表不会跑脏检查。如果将 ng-show 替换为 ng-if 或 ng-switch-when
[[Tab 1 body…]]
[[Tab 2 body…]]
[[Tab 3 body…]]
[[Tab 4 body…]]
有如下优点:
首先 DOM 树中的元素个数显著减少至四分之一,降低内存占用
其次 $watch 表达式也减少至四分之一,提升脏检查循环的速度
如果这个 tab 下面有 controller(例如每个 tab 都被封装为一个组件),那么仅当这个 tab 被选中时该 controller 才会执行,可以减少各页面的互相干扰
如果 controller 中调用接口获取数据,那么仅当对应 tab 被选中时才会加载,避免网络拥挤
当然也有缺点:
DOM 重建本身费时间
如果 tab 下有 controller,那么每次该 tab 被选中时 controller 都会被执行
如果在 controller 里面调接口获取数据,那么每次该 tab 被选中时都会重新加载
各位读者自己取舍。
3、给 ng-repeat 手工添加 track by
不恰当的 ng-repeat 会造成 DOM 树反复重新构造,拖慢浏览器响应速度,造成页面闪烁。除了上面这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如果一个列表频繁拉取 Server 端数据自刷新的话也一定要手工添加 track by,因为接口给前端的数据是不可能包含 $$hashKey 这种东西的,于是结果就造成列表频繁的重建。
其实不必考虑那么多,总之加上没坏处,至少可以避免 angular 生成 $$hashKey 这种奇奇怪怪的东西。
具体参看: 详解track by
脏检测的利弊?
很多人对Angular的脏检测机制感到不屑,推崇基于setter,getter的观测机制,在我看来,这只是同一个事情的不同实现方式,并没有谁完全胜过谁,两者是各有优劣的。
大家都知道,在循环中批量添加DOM元素的时候,会推荐使用DocumentFragment,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每次都对DOM产生变更,它都要修改DOM树的结构,性能影响大,如果我们能先在文档碎片中把DOM结构创建好,然后整体添加到主文档中,这个DOM树的变更就会一次完成,性能会提高很多。
同理,在Angular框架里,考虑到这样的场景:
function TestCtrl($scope) {
$scope.numOfCheckedItems = 0;
var list = [];
for (var i=0; i<10000; i++) {
list.push({
index: i,
checked: false
});
}
$scope.list = list;
$scope.toggleChecked = function(flag) {
for (var i=0; i
list[i].checked = flag;
$scope.numOfCheckedItems++;
}
};
}
如果界面上某个文本绑定这个numOfCheckedItems,会怎样?在脏检测的机制下,这个过程毫无压力,一次做完所有数据变更,然后整体应用到界面上。这时候,基于setter的机制就惨了,除非它也是像Angular这样把批量操作延时到一次更新,否则性能会更低。
所以说,两种不同的监控方式,各有其优缺点,最好的办法是了解各自使用方式的差异,考虑出它们性能的差异所在,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避开最容易造成性能瓶颈的用法。
ng-if跟ng-show/hide的区别有哪些?
第一点区别是,ng-if 在后面表达式为 true 的时候才创建这个 dom 节点,ng-show 是初始时就创建了,用 display:block 和 display:none 来控制显示和不显示。第二点区别是,ng-if 会(隐式地)产生新作用域,ng-switch 、 ng-include 等会动态创建一块界面的也是如此。
ng-repeat迭代数组的时候,如果数组中有相同值,会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会提示 Duplicates in a repeater are not allowed. 加 track by $index 可解决。当然,也可以 trace by 任何一个普通的值,只要能唯一性标识数组中的每一项即可(建立 dom 和数据之间的关联)。
ng-click中写的表达式,能使用JS原生对象上的方法,比如Math.max之类的吗?为什么?
不可以。只要是在页面中,就不能直接调用原生的 JS 方法,因为这些并不存在于与页面对应的 Controller 的 $scope 中。除非在 $scope 中添加了这个函数:
$scope.parseInt = function(x){
return parseInt(x);
}
{{now | ‘yyyy-MM-dd’}}这种表达式里面,竖线和后面的参数通过什么方式可以自定义?
定义方式:
app.filter(‘过滤器名称’,function(){
return function(需要过滤的对象, 过滤器参数1, 过滤器参数2, …){
//…做一些事情
return 处理后的对象;
}
});
使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在页面里:
{{now | date : ‘yyyy-MM-dd’}}
一种是在 js 里面用:
// $filter(‘过滤器名称’)(需要过滤的对象, 参数1, 参数2,…)
$filter(‘date’)(now, ‘yyyy-MM-dd hh:mm:ss’);
factory和service,provider是什么关系?
factory 把 service 的方法和数据放在一个对象里,并返回这个对象;service 通过构造函数方式创建 service,返回一个实例化对象;provider 创建一个可通过 config 配置的 service。从底层实现上来看,service 调用了 factory,返回其实例;factory 调用了 provider,将其定义的内容放在 $get 中返回。factory 和 service 功能类似,只不过 factory 是普通 function,可以返回任何东西(return 的都可以被访问,所以那些私有变量怎么写你懂的);service 是构造器,可以不返回(绑定到 this 的都可以被访问);provider 是加强版 factory,返回一个可配置的 factory。
详述angular的“依赖注入”
AngularJS 是通过构造函数的参数名字来推断依赖服务名称的,通过 toString() 来找到这个定义的 function 对应的字符串,然后用正则解析出其中的参数(依赖项),再去依赖映射中取到对应的依赖,实例化之后传入。因为 AngularJS 的 injector 是假设函数的参数名就是依赖的名字,然后去查找依赖项,那如果像下面这样简单注入依赖,代码压缩后(参数被重命名了),就无法查找到依赖项了。
function myCtrl = ($scope, $http){
…}
所以,通常会使用下面两种方式注入依赖(对依赖添加的顺序有要求)。
数组注释法:
myApp.controller(‘myCtrl’, [‘$scope’, ‘$http’, function($scope, $http){
…
}])
显式 $inject :
myApp.controller(‘myCtrl’, myCtrl);
function myCtrl = ($scope, $http){
…
}
myCtrl.$inject = [‘$scope’, ‘$http’];
对于一个 DI 容器,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依赖项的注册,依赖关系的声明和对象的获取。在 AngularJS 中,module 和 $provide 都可以提供依赖项的注册;内置的 injector 可以获取对象(自动完成依赖注入);依赖关系的声明,就是上面的那两种方式。
html: {{currentDate()}} js: $scope.currentDate = function(){return new Date();} 这种写法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时间是实时变化的,然后会一直更新数据,效率低,脏数据检查到10次之后不再继续检查;
解决方案:可以使用一个变量来接收函数调用
controller as 和controller 有什么区别,能解决什么问题?
在使用controller的时候,为控制器注入$window与$scope,这个时候controller中的属性与方法是属于$scope的,而使用controllerAS的时候,可以将controller定义为Javascript的原型类,在html中直接绑定原型类的属性和方法
优点:
可以使用 Javascript 的原型类, 我们可以使用更加高级的 ES6 或者 TypeScript 来编写 Controller ;
指代清晰。在嵌套scope时,子scope如果想使用父scope的属性,只需简单的使用父scope的别名引用父scope即可。
避开了所谓的 child scope 原型继承带来的一些问题(原来别名ctrl就是定义在$scope上的一个对象,这就是controller的一个实例,所有在JS中定义controller时绑定到this上的model其实都是绑定到$scope.ctrl上的。使用controller as的一大好处就是原型链继承给scope带来的问题都不复存在了,即有效避免了在嵌套scope的情况下子scope的属性隐藏掉父scope属性的情况。)
controller的定义不依赖$scope。
定义controller时不用显式的依赖$scope,这有什么好处呢?仔细看定义,这不就是一个普通的函数定义嘛,对!这就是好处!例子中的ScopeController就是所谓的POJO(Plain Old Javascript Object,Java里偷来的概念),这样的Object与框架无关,里面只有逻辑。所以即便有一天你的项目不再使用AngularJS了,依然可以很方便的重用和移植这些逻辑。另外,从测试的角度看,这样的Object也是单元测试友好的。单元测试强调的就是孤立其他依赖元素,而POJO恰恰满足这个条件,可以单纯的去测试这个函数的输入输出,而不用费劲的去模拟一个假的$scope。
防止滥用$scope的$watch,$on,$broadcast方法。可能刚刚就有人想问了,不依赖$scope我怎么watch一个model,怎样广播和响应事件。答案是没法弄,这些事还真是只有$scope能干。但很多时候在controller里watch一个model是很多余的,这样做会明显的降低性能。所以,当你本来就依赖$scope的时候,你会习惯性的调用这些方法来实现自己的逻辑。但当使用controller as的时候,由于没有直接依赖$scope,使用watch前你会稍加斟酌,没准就思考到了别的实现方式了呢。
定义route时也能用controller as。除了在DOM中显式的指明ng-controller,还有一种情况是controller的绑定是route里定义好的,那这时能使用controller as吗?答案是肯定的,route提供了一个controllerAs参数。这样在模板里就可以直接使用别名home啦。
个人觉得还是偏向于使用controller as的,当然有一点要澄清,使用contoller as并没有什么性能上的提升,仅仅是一种好的习惯罢了。
无论定义controller时有没有直接依赖$scope,DOM中的scope是始终存在的。即使使用controller as,双向绑定还是通过$scope的watch以及digest来实现的。
请简述$compile的用法?
angularjs里比较重要但又很少手动调用的要属$compile服务了,通常在写组件或指令时,都是angularjs自动编译完成的,但有时我们可能需要手动编译,比如封装一个table组件,根据参数实现自定义渲染,增加一列复选框或者一列按钮啥的,这是就需要用到$compile了。
$compile,在Angular中即“编译”服务,它涉及到Angular应用的“编译”和“链接”两个阶段,根据从DOM树遍历Angular的根节点(ng-app)和已构造完毕的 \$rootScope对象,依次解析根节点后代,根据多种条件查找指令,并完成每个指令相关的操作(如指令的作用域,控制器绑定以及transclude等),最终返回每个指令的链接函数,并将所有指令的链接函数合成为一个处理后的链接函数,返回给Angluar的bootstrap模块,最终启动整个应用程序。
先解说下angular中页面处理
ng对页面的处理过程:
浏览器把HTML字符串解析成DOM结构
ng把DOM结构给$compile,返回一个link函数
传入具体的scope调用这个link函数
得到处理后的DOM,这个DOM处理了指令,连接了数
$compile是个编译服务。编译服务主要是为指令编译DOM元素。
编译一段HTML字符串或者DOM的模板,产生一个将scope和模板连接到一起的函数。
$compile用法:
$compile(element,transclude,maxPriority);
element:将要被编译和插入模板的元素或者HTML字符串
transclude:指令内有效的函数。Function(angular.Scope,cloneAttachFn=)
maxPriority:只有在指令比给定的优先级低时应用。只影响根元素,不影响子元素
.controller(‘MyController’, function ($scope, $compile) {
// 创建编译函数
var compileFn = $compile(‘
{{appCtrl.msg}}
‘);
// 传入scope,得到编译好的dom对象(已封装为jqlite对象)
// 也可以用$scope.$new()创建继承的作用域
var $dom = compileFn($scope);
// 添加到文档中
$dom.appendTo(‘body’);
})
通过$compile服务可以编译html字符串或dom对象或jqLite对象,然后得到一个编译函数,再传入$scope,就会在当前作用域进行编译,返回编译好的jqLite对象,这时就可以直接添加到文档中了(也可以先添加到文档再编译)。
编译的实质其实就是对dom对象解析,使dom对象与scope进行耦合,通过绑定可以实现数据的更新,像Vue其实也是一样的过程。
$compile解说推荐看《Angular中$compile源码分析》
这篇是对angularJS的一些疑点回顾,文章的问题大多是从网上搜集整理而来,如有不妥之处或不远被引用,请通知本人修改,谢谢!
首发于周陆军个人网站,转载注明来源:《再谈angularJS数据绑定机制及背后原理—angularJS常见问题总结》
参考文章:
温故而知新-AngularJS 1.x 小记 (angularJS各个模块系统概述)
理解Angular中的$apply()以及$digest()(翻译:原文地址)
Angular系列(徐飞博客:由浅入深地阐释了angularJS)
Angular 1 深度解析:脏数据检查与 angular 性能优化
Controller As与$scope的区别($scope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