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设计指南(工作原理)

《CSS设计指南(第3版)》的笔记整理。

【HTML基础】
非文本内容是通过自闭合标签显示的。闭合标签与自闭合标签的区别在于,闭合标
签包含的是会显示的实际内容,而自闭合标签只是给浏览器提供一个对要显示内容
的引用。浏览器会在HTML 页面加载的时候,额外向服务器发送请求,以取得自闭
合标签引用的内容。
按照HTML5语法编写的最简单的HTML页面的模板可以写成这样: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An HTML Template</title>
    </head>
    <body>
      <!-- 这里是网页内容 -->
    </body>
</html>

块级元素盒子会扩展到与父元素同宽
在我们这个页面中,所有块级元素的父元素都是body,而它的宽度默认与浏览器窗
口一样宽(当然有少量边距)。因此,所有块级元素就与浏览器窗口一样宽了。说到
这,相信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块级元素始终会占一行了。对了,就是因为它们始终会
保持与浏览器窗口同宽。这样一来,一个块级元素旁边也就没有空间容纳另一个块
级元素了。

行内元素盒子会“收缩包裹”其内容,并且会尽可能包紧

HTML实体
HTML 实体常用于生成那些键盘上没有的印刷字符,比如TM、† 、©,等等。HTML 实体以一个和号(&)开头,一个分号(;)结尾,二者之间是表示实体的字符串。在前面的例子中,两个实体的名字分别是“left-double-quote”(左双引号“)和“right-double-quote”(右双引号”)的简写。
Peachpit 另一位作者Elizabeth Castro(她的书非常赞,在此强烈向大家推荐)在自己的一个网页中列出了常用的HTML 实体:。http://www.elizabethcastro.com/html/extras/entities.html
要注意的是,由于和号表示实体开头,所以在要显示和号的时候不能直接写和号,而要在HTML
标签包含的文本中使用&amp; 实体,这样才能显示出&来。比如,写成Johnson &amp; Johnson
才会显示成:Johnson & Johnson。

【剖析CSS规则】
规则实际上就是一条完整的CSS 指令。规则声明了要修改的元素和要应用给该元素
的样式。
下面就是一条CSS 规则,它可以把段落的文本设置为红色。

p {color:red;}

为文档添加样式的三种方法
有三种方法可以把CSS 添加到网页中,分别是写在元素标签里(也叫行内样式)、写在<style>标签里(也叫嵌入样式)和写在单独的CSS 样式表中(也叫链接样式)。
1、行内样式
行内样式的作用范围非常有限。行内样式只能影响它所在的标签,而且总会覆盖嵌入样式和链接样式。
2、嵌入样式
嵌入样式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当前页面。页面样式会覆盖外部样式表中的样式,但会被行内样式覆盖。
3、链接样式
链接样式的作用范围可以是整个网站。只要使用<link>标签把样式表链接到每个页面,相应的页面就可以使用其中的样式。随后,只要修改了样式表中的样式,改动就会在所有被选中的元素上体现出来,无论这个元素在哪个页面里。这样,既可以做到全站页面外观统一,又便于整站样式更新。

除了以上三种为页面添加样式的方法,还有一种在样式表中链接其他样式表的方法,那就应用@import 指令(是一种at 规则):

@import url(css/styles2.css)

要注意的是,@import 指令必须出现在样式表中其他样式之前,否则@import 引用的样式表不会被加载。

【CSS规则命名惯例】
所有用于选择特定元素的选择符又分三种:

  • 上下文选择符。基于祖先或同胞元素选择一个元素。
  • ID 和类选择符。基于id 和class 属性的值(你自己设定)选择元素。
  • 属性选择符。基于属性的有无和特征选择元素。

特殊的上下文选择符
1、子选择符>
标签1>标签2
标签2 必须是标签1 的子元素,或者反过来说,标签1 必须是标签2 的父元素。与常
规的上下文选择符不同,这个选择符中的标签1 不能是标签2 的父元素之外的其他
祖先元素。

2、紧邻同胞选择符+
标签1 + 标签2
标签2 必须紧跟在其同胞标签1 的后面。

3、一般同胞选择符~
标签1 ~ 标签2
标签2 必须跟(不一定紧跟)在其同胞标签1 后面。

4、通用选择符*
通用选择符*(常被称为星号选择符)是一个通配符,它匹配任何元素,因此下面这
条规则

p * {color:red;}

这样只会把p包含的所有元素的文本变成红色。
这个选择符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用法,即用它构成非子选择符,比如:

section * a {font-size:1.3em;}

任何是section 孙子元素,而非子元素的a 标签都会被选中。至于a的父元素是什么,没有关系。就是说,选中的不是section的子元素a标签,而是孙子元素a标签。

类属性
1、标签带类选择符
如果你只想瞄准带有这个类的段落,可以把标签名和类选择符写在一块,比如:第三条CSS 规则只选择带specialtext 类的段落。

p {font-family: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1.2em;}
.specialtext {font-style:italic;}
p.specialtext {color:red;}

2、多类选择符
可以给元素添加多个类,比如:

<p class="specialtext featured">Here the span tag <span>may or may not</span>
be styled.</p>

要选择同时存在这两个类名的元素,可以这样写:

.specialtext.featured {font-size:120%;}

注意,CSS 选择符的两个类名之间没有空格,因为我们只想选择同时具有这两个类
名的那个元素。如果你加了空格,那就变成了“祖先/后代”关系的上下文选择符了。

用于页内导航的ID
ID 也可以用在页内导航链接中。下面就是一个链接,其目标是同一页的另一个位置。

<a href="#bio">Biography</a>

看到href 属性值开头的#了吗?它表示这个链接的目标在当前页面中,因而不会触发浏览器加载页面(如果没有#,浏览器就会尝试加载bio 目录下的默认页面了)。
使用与CSS 选择符里相同的 #ID 名语法,可以把链接导航到同一页面中的目标ID。在这个页面的下方,应该有对应的目标元素。

<h3 id="bio">Biography</h3>
<p>I was born when I was very young…</p>

同样要注意,作为目标的ID 值前面是没有#的,就是一个普通的ID 值。
用户单击前面的链接时,页面会向下滚动到ID 值为bio 的h3 元素的位置。如果链接的href属性里只有一个#,那么点击该链接会返回页面顶部。

<a href="#">Back to Top</a>

换句话说,要写一个“返回顶部”链接,根本不需要ID 为#的目标元素。
另外,如果你暂时不知道某个href 应该放什么URL,也可以用#作为占位符,但不能把该属性留空。因为href 属性值为空的链接的行为跟正常链接不一样。这样,团队中的其他人将来可以用中间层(比如PHP)变量替换#,以便动态接收来自数据库的URL。

属性选择符
1、属性名选择符
标签名[属性名]
选择任何带有属性名的标签名。
比如,下面的CSS

img

{border:2px solid blue;}

会导致像下面这个带有title 属性的HTML img 元素显示2 像素宽的蓝色边框,至于
title 属性有什么值,无关紧要,只要有这个属性在就行啦。
什么情况下会用到这个属性选择符呢?比如,可以在用户鼠标移动到这些图片上时,
此时浏览器会显示一个(利用title 属性中的文本生成的)提示条。一般来说,人
们经常给alt 和title 属性设定相同的值。alt 属性中的文本会在图片因故未能加载
时显示,或者由屏幕阅读器朗读出来。而title 属性会在用户鼠标移动到图片上时,
显示一个包含相应文本的提示。

2、属性值选择符
标签名[属性名=”属性值”]

在HTML5 中,属性值的引号可加可不加,在此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加了。

选择任何带有值为属性值的属性名的标签名。

伪类
伪类这个叫法源自它们与类相似,但实际上并没有类会附加到标记中的标签上。伪
类分两种。

  • 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伪类会在HTML 元素处于某个状态时(比如鼠标
    指针位于链接上),为该元素应用CSS 样式。
  • 结构化伪类会在标记中存在某种结构上的关系时(如某个元素是一组元素中的第
    一个或最后一个),为相应元素应用CSS 样式。

[UI伪类]
1、链接伪类
针对链接的伪类一共有4 个,因为链接始终会处于如下4 种状态之一。

  • Link。此时,链接就在那儿等着用户点击。
  • Visited。用户此前点击过这个链接。
  • Hover。鼠标指针正悬停在链接上。
  • Active。链接正在被点击(鼠标在元素上按下,还没有释放)。

以下就是这些状态对应的4 个伪类选择符(使用了a 选择符和一些示例声明):

a:link {color:black;}
a:visited {color:gray;}
a:hover {text-decoration:none;}
a:active {color:red;}

由于这4 个伪类的特指度(本章后面再讨论特指度)相同,如果不按照这里列出
的顺序使用它们,浏览器可能不会显示预期结果。为了好记,我建议大家可以这
么想:“LoVe? HA!”大写字母就是每个伪类的头一个字母。
一个冒号(:)表示伪类,两个冒号(::)表示CSS3 新增的伪元素。尽管浏览器目
前都支持对CSS 1 和CSS 2 的伪元素使用一个冒号,但希望你能习惯于用双冒号代
替单冒号,因为这些单冒号的伪元素最终可能都会被淘汰掉

2、:focus伪类
e:focus

在这个以及后续的例子中,e 表示任何元素,如p、h1、section,等等。

表单中的文本字段在用户单击它时会获得焦点,然后用户才能在其中输入字符。下
面的规则

input:focus {border:1px solid blue;}

会在光标位于input 字段中时,为该字段添加一个蓝色边框。这样可以让用户明确
地知道输入的字符会出现在哪里。

3、 :target 伪类
e:target
如果用户点击一个指向页面中其他元素的链接,则那个元素就是目标(target),可以用:target 伪类选中它。
对于下面这个链接

<a href="#more_info">More Information</a>

位于页面其他地方、ID 为more_info 的那个元素就是目标。该元素可能是这样的:

<h2 id="more_info">This is the information you are looking for.</h2>

那么,如下CSS 规则

#more_info:target {background:#eee;}

会在用户单击链接转向ID 为more_info 的元素时,为该元素添加浅灰色背景。

[结构化伪类]
1、:first-child 和:last-child
e:first-child
e:last-child
:first-child 代表一组同胞元素中的第一个元素,而:last-child 则代表最后一个。

2、:nth-child
e:nth-child(n)

e 表示元素名,n 表示一个数值(也可以使用odd 或even)

伪元素
顾名思义,伪元素就是你的文档中若有实无的元素。
1、::first-letter 伪元素
e::first-letter
比如,以下CSS 规则:段落首字符放大的效果。

p::first-letter {font-size:300%;}

如果不用伪元素创建这个首字符放大效果,必须手工给该字母加上<span>标签,
然后再为该标签应用样式。而伪元素实际上是替我们添加了无形的标签。

2、::first-line 伪元素
e::first-line
可以选中文本段落(一般情况下是段落)的第一行

3、::before 和::after 伪元素
e::before
e::after
可用于在特定元素前面或后面添加特殊内容。

<p class="age">25</p>

p.age::before {content:"Age: ";}
p.age::after {content:" years.";}
//Age: 25 years.

注意,每个content 属性值中都包含了空格,以便输出结果中有适当的空距。
搜索引擎不会取得伪元素的信息(因为它在标记中并不存在)。因此,不要通过伪
元素添加你想让搜索引擎索引的重要内容。

继承
CSS 中有很多属性是可以继承的,其中相当一部分都跟文本有关,比如颜色、字体、字号。然而,也有很多CSS 属性不能继承,因为继承这些属性没有意义。这些不能继承的属性主要涉及元素盒子的定位和显示方式,比如边框、外边距、内边距。
由于字体和文本样式是可以继承的,所以在使用相对字体单位(如百分比和em)时
要格外小心。如果某个标签的字体大小被设置为80%,而它的一个后代的字体大小
也被设置为80%,那么该后代中文本最终的字体大小将是64%(80%的80%)。这有时候可能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层叠
层叠,就是层叠样式表中的层叠,是一种样式在文档层次中逐层叠加的过程,目的是让浏览器面对某个标签特定属性值的多个来源,确定最终使用哪个值。
层叠是CSS 的核心机制,理解了它才能以最经济的方式写出最容易改动的CSS,让
文档外观在达到设计要求的同时,也给用户留下一些空间,让他们能根据需要更改
文档的显示效果(比如整体调整字号)。

1、样式来源
以下就是浏览器层叠各个来源样式的顺序:

  • 浏览器默认样式表
  • 用户样式表
  • 作者链接样式表(按照它们链接到页面的先后顺序)
  • 作者嵌入样式
  • 作者行内样式

浏览器会按照上述顺序依次检查每个来源的样式,并在有定义的情况下,更新对每
个标签属性值的设定。整个检查更新过程结束后,再将每个标签以最终设定的样式
显示出来。

2、层叠规则
层叠规则一:找到应用给每个元素和属性的所有声明。浏览器在加载每个页面时,
都会据此查到每一条CSS 规则,标识出所有受到影响的HTML 元素。
层叠规则二:按照顺序和权重排序。浏览器依次检查5 个来源,并设定匹配的属性。
如果匹配的属性在下一个来源也有定义,则更新该属性的值,如此循环,直到检查
完页面中所有标签受影响属性的全部5 个来源为止。最终某个属性被设定成什么值,
就用什么值来显示。
层叠规则三:按特指度排序。特指度(specificity)其实表示一条规则有多明确。如果没有特指度的考量,那为了让恰当的样式起作用,恐怕我们就免不了要频繁变换样式表中规则的顺序了。

p {font-size:12px;}
p.largetext {font-size:16px;}
<p class="largetext">A bit of text</p>

将显示16 像素高的文本,因为第二条规则的选择符既包含标签名,也包含类名,所
以意义更明确(特指度更高),结果第二条规则会覆盖第一条规则中的同名属性。

计算特指度
下面我们具体讲一讲怎么计算选择符的特指度。首先,有一个简单的记分规则,即
对每个选择符都要按“ICE”公式计算三个值:I – C – E。

ICE 并非真正的三位数,只不过大多情况下把结果看成一个三位数没有问题,三位数最大的胜出。但是,千万得知道0-1-12 与0-2-0 相比,仍然是0-2-0 的特指度更高。

三个字母间的短横线是分隔符,并非减号。针对这个公式的计分办法如下:
(1). 选择符中有一个ID,就在I 的位置上加1;
(2). 选择符中有一个类,就在C 的位置上加1;
(3). 选择符中有一个元素(标签)名,就在E 的位置上加1;
(4). 得到一个三位数。
好了,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理解特指度。

P 0-0-1 特指度=1
p.largetext 0-1-1 特指度=11
p#largetext 1-0-1 特指度=101
body p#largetext 1-0-2 特指度=102
body p#largetext ul.mylist 1-1-3 特指度=113
body p#largetext ul.mylist li 1-1-4 特指度=114

在此,每个选择符都比前一个选择符的特指度更高。
层叠规则四:顺序决定权重。如果两条规则都影响某元素的同一个属性,而且它们
的特指度也相同,则位置最靠下(或后声明)的规则胜出。

查理版简单层叠要点
在这个查理版里,只要记住三条规则就够了。这三条规则适合所有情况。
规则一:包含ID 的选择符胜过包含类的选择符,包含类的选择符胜过包含标签名的选择符。
规则二:如果几个不同来源都为同一个标签的同一个属性定义了样式,行内样式胜过嵌入样式,嵌入样式胜过链接样式。在链接的样式表中,具有相同特指度的样式,后声明的胜过先声明的。规则一胜过规则二。换句话说,如果选择符更明确(特指度更高),无论它在哪里,都会胜出。
规则三:设定的样式胜过继承的样式,此时不用考虑特指度(即显式设定优先)。

规则声明
CSS 属性值主要分以下三类:文本值,数字值,颜色值。

1、文本值
所有CSS 属性都有文本值。

2、数字值
数字值用于描述元素的各种长度(在CSS 里,“长度”的含义比较广,还包括高度、
宽度、粗细,等等)。数字值主要分两类:绝对值和相对值。
绝对值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长度(比如,6 英寸),而相对值则是相对于其他基准的描述(比如“是某某的两倍长”)。

绝 对 值单位缩写 示 例
英寸inheight:6in
厘米cmheight:40cm
毫米mmheight:500mm
ptheight:60pt
皮卡pcheight:90pc
像素pxheight:72px
相 对 值单位缩写 示 例
Ememheight:1.2em
Exexheight:6ex
百分比%height:120%

em 和ex 都是字体大小的单位,但在CSS 中,它们作为长度单位适用于任何元素。
先说说em ,它表示一种字体中字母M的宽度,因此它的具体大小取决于你使用的字
体。而ex 呢,等于给定字体中字母x 的高度(小写字母x 代表一种字体的字母中间部分的高度,不包括字母上、下突出的部分——如d 和p 上下都出头儿)。百分比非常适合设定被包含元素的宽度,此时的百分比就是相对于宽度而言的。

3、颜色值
(1)RGB 颜色值(R, G , B)
每种颜色都可以用一个0 到255(包含)之间的值指定。格式如下:
rgb(r, g, b)
比如,rgb(0,255,0)表示纯绿色。

(2)RGB 百分比值(R%, G%, B%)
这是用百分比来表示每种颜色值的一种方法,格式如下:
r%, g%, b%
可以接受的值是0%到100%。虽然以这种方法只能表示区区一百万(100 × 100 ×
100)种颜色,但对我们绝大数人来说,也已经足够了。同样,使用百分比表示的颜色值,比使用十六进制更容易猜到你想要的颜色。
举个例子,100%, 0%, 0%是纯红色,0%, 100%, 0%是纯绿色,而46%, 76%, 80%接近
前面用十六进制值作例子分析的深蓝绿色。

(3)HSL (色相, 饱和度%, 亮度%)
HSL 格式如下:
HSL(0,0%,0%)
HSL 比我们见过的各种RGB 方式更直观,因为使用它更容易写出和看懂颜色。
HSL 颜色中的第一个值表示色相,也就是一个实际的颜色,比如红色和绿色。所有
颜色围绕色相环(也叫色轮)一周,而色相值以圆周上的度数表示。
红色是0 或360,青色是与之相对的180。以下是彩虹七色在色轮中大致的色相值。

  • 红:0
  • 橙:35
  • 黄:60
  • 绿:125
  • 蓝:230
  • 靛:280
  • 紫:305

至于饱和度和亮度,相对就容易理解多了。饱和度设定有多少颜色,灰色的饱和度
低,而强烈的色彩饱和度高。亮度设定颜色的明暗,0%就是黑色,100%就是白色,而中间的值是实际能看到的色相。
如果把上面七彩虹的色相值都记住,或者就放在手边,那么你会发现想写出什么颜
色都不在话下。RGB 和十六进制颜色值,都要求你事先在大脑里先混合颜色,而HSL则只有一个表示颜色的值。从把饱和度和亮度都设定为50%,就可以轻松调制出你想要的任何颜色来。

(4)Alpha 通道
RGB 和HSL 都支持Alpha 通道,用于设置颜色的不透明度(换句话说,就
是能够透过多少背景)。相应的格式分别叫RGBA 和HSLA。其中,两种格式中的A
(alpha)值可以是1(完全不透明)也可以是0(完全透明),或者介于1 和0 之间的小数值。

    原文作者:xpwei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979319914384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