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http://blog.csdn.net/u011239443/article/details/76735871

线性网络模型

Netflix在2006年给出了一个数据集
(用户id,电影id,电影评分)
让我们来预测用户未评分的电影评分分数。
我们可以讲用户id进行二分向量编码,然后同意用户的电影评分组成一个向量,即得到: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因为向量x只有一个值为1,所以模型可以变成: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而对于某一个电影的预测评分可以写作: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矩阵分解基础

损失函数为: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我们可以讲电影评分预测看作矩阵分解: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交替最小二乘法(ALS)
我们使用用户喜好特征矩阵$U(mk)$中的第i个用户的特征向量$u_i$,和产品特征矩阵$V(nk)$第j个产品的特征向量$v_j$来预测打分矩阵$A(m*n)$中的$a_{ij}$。我们可以得出一下的矩阵分解模型的损失函数为:

$\large C = \sum\limits_{(i,j)\in R}[(a_{ij} – u_iv_jT)2+\lambda(u_i2+v_j2)]$

有了损失函数之后,下面就开始介绍优化方法。通常的优化方法分为两种:交叉最小二乘法(alternative least squares)和随机梯度下降法(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Spark使用的是交叉最小二乘法(ALS)来最优化损失函数。算法的思想就是:我们先随机生成然后固定它求解,再固定求解,这样交替进行下去,直到取得最优解$min(C)$。因为每步迭代都会降低误差,并且误差是有下界的,所以 ALS 一定会收敛。但由于问题是非凸的,ALS 并不保证会收敛到全局最优解。但在实际应用中,ALS 对初始点不是很敏感,是否全局最优解造成的影响并不大。

算法的执行步骤:

  • 先随机生成一个。一般可以取0值或者全局均值。

  • 固定,即认为是已知的常量,来求解:
    $\large C = \sum\limits_{(i,j)\in R}[(a_{ij} – u_i{(0)}v_jT)2+\lambda((u_i2){(0)}+v_j2)]$
    由于上式中只有$v_j$一个未知变量,因此C的最优化问题转化为最小二乘问题,用最小二乘法求解$v_j$的最优解:
    固定$ j , j\in (1,2,…,n)$,则:等式两边关于为$v_j$求导得:

    $\large \frac{d(c)}{d(v_j)} $
    $\large= \frac{d}{d(v_j)}(\sum\limits_{i=1}^{m}[(a_{ij} - u_i^{(0)}v_j^T)^2+\lambda((u_i^2)^{(0)}+v_j^2)])$ 
    $\large= \sum\limits_{i=1}^m[2(a_{ij} - u_i^{(0)}v_j^T)(- (u_i^T)^{(0)})+2\lambda v_j]$
    $\large= 2\sum\limits_{i=1}^m[( u_i^{(0)}(u_i^T)^{(0)}+\lambda)v_j-a_{ij}(u_i^T)^{(0)}]$
    

令$\large \frac{d(c)}{d(v_j)} =0$,可得:
$\large\sum\limits_{i=1}^m[( u_i{(0)}(u_iT){(0)}+\lambda)v_j]=\sum\limits_{i=1}m a_{ij}(u_iT){(0)} $
$\large => (U{(0)}(UT)^{(0)} + \lambda E)v_j = a_jTU{(0)}$

令 $M_1 = U{(0)}(UT)^{(0)} + \lambda E , M_2 = a_jTU{(0)}$,则$v_j = M_1^{-1}M_2$
按照上式依次计算$v_1,v_2,…,v_n$,从而得到$V^{(0)}$

  • 同理,用步骤2中类似的方法:
    $\large C = \sum\limits_{(i,j)\in R}[(a_{ij} – u_i(v_jT){(0)})2+\lambda(u_i2+(v_j2){(0)})]$
    固定$ i , i\in (1,2,…,m)$,则:等式两边关于为$u_i$求导得:

    $\large \frac{d(c)}{d(u_i)} $
    $\large= \frac{d}{d(u_i)}(\sum\limits_{j=1}^{n}[(a_{ij} - u_i(v_j^T)^{(0)})^2+\lambda((u_i^2)+(v_j^2)^{(0)})])$ 
    $\large= \sum\limits_{j=1}^n[2(a_{ij} - u_i(v_j^T)^{(0)})(- (v_j^T)^{(0)})+2\lambda u_i]$
    $\large= 2\sum\limits_{j=1}^n[( v_j^{(0)}(v_j^T)^{(0)}+\lambda)u_i-a_{ij}(v_j^T)^{(0)}]$
    

令$\large \frac{d(c)}{d(u_i)} =0$,可得:
$\large\sum\limits_{j=1}^n[( v_j{(0)}(v_jT){(0)}+\lambda)u_i]=\sum\limits_{j=1}n a_{ij}(v_jT){(0)} $
$\large =>( (V{(0)}(VT)^{(0)} + \lambda E)u_i = a_iTV{(0)}$
令 $M_1 = V{(0)}(VT)^{(0)} + \lambda E , M_2 =a_iTV{(0)}$,则$u_i = M_1^{-1}M_2$
按照上式依次计算$u_1,u_2,…,u_n$,从而得到$U^{(1)}$

  • 循环执行步骤2、3,直到损失函数C的值收敛(或者设置一个迭代次数N,迭代执行步骤2、3,N次后停止)。这样,就得到了C最优解对应的矩阵U、V。

线性自动编码器和矩阵分解对比: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随机梯度下降

我们尝试使用随机梯度下降的方法来最小化损失函数: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于是我们的优化模型就可以表示成: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当训练集的数据时间上要早于测试集,这么一来,时间上越晚的数据应该权重越高。于是我们可以使用随机梯度下降变形——基于时间的梯度下降——在训练后期只选择时间靠后的数据。

《《机器学习技法》学习笔记15——矩阵分解》 这里写图片描述

    原文作者:小爷Souljoy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ebd375f581db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