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ker mysql容器使用-数据文件_配置文件挂载

mysql容器使用-数据文件_配置文件挂载

  • 下载镜像
[root@silence ~]# docker pull docker.io/mysql:5.6

[root@silence ~]#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docker.io/mysql     5.6                 95e0fc47b096        11 days ago         257 MB
docker.io/mysql     latest              b8fd9553f1f0        11 days ago         445 MB

  • 观察镜像里的配置文件目录结构

[root@silence ~]# docker run --rm -it docker.io/mysql:5.6 /bin/bash
root@f5534c590a62:/# cd /etc/mysql/
root@f5534c590a62:/etc/mysql# ls
conf.d    my.cnf    my.cnf.fallback  mysql.cnf  mysql.conf.d
root@f5534c590a62:/etc/mysql# cd mysql.conf.d/
root@f5534c590a62:/etc/mysql/mysql.conf.d# ls
mysqld.cnf
root@f5534c590a62:/etc/mysql/mysql.conf.d# cat mysqld.cnf 

[mysqld]
pid-file    = /var/run/mysqld/mysqld.pid
socket        = /var/run/mysqld/mysqld.sock
datadir        = /var/lib/mysql
#log-error    = /var/log/mysql/error.log
# Disabling symbolic-links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assorted security risks
symbolic-links=0
root@f5534c590a62:/etc/mysql/mysql.conf.d# exit
exit
[root@silence ~]#


  • 准备一份5.6的可以使用的配置文件

[mysqld]
pid-file    = /var/run/mysqld/mysqld.pid
socket        = /var/run/mysqld/mysqld.sock
datadir        = /var/lib/mysql
#log-error    = /var/log/mysql/error.log
# Disabling symbolic-links is recommended to prevent assorted security risks
symbolic-links=0

max_connections = 800    #指定mysql允许的最大连接进程数如果在访问博客时经常出现 too many connections的错误 提示的话,则需要增大该参数的值。

max_connect_errors = 3000    #设置每个主机的连接请求异常中断的最大次数,当超过该次数时,MySQL服务器将禁止host的连接请求,直到MySQL服务器重启或通过flush hosts命令来清空host的相关信息.

table_open_cache = 614   #用来指定表高速缓存的大小,当Mysql访问一个表时,如果在mysql缓存区还有空间,那么这个表就被打开并放入表缓冲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更快速的访问表中的内容,一般来说,可以查看数据库运行峰值时间的状态值Open_tables和Open_tables,用以判断是否需要增加table_open_cache的值,即如果Open_tables接近table_open_cache的时候,并且Opened_tables这个值在逐步增加,那就要考虑增加这个值的大小了。

external-locking = FALSE   #mysql选项可以避免外部锁定。True为开启。

max_allowed_packet =8M     #服务器一次能处理最大的查询包的值,也是服务器程序能够处理的最大查询。

sort_buffer_size = 1M   #设置查询排序时所能使用的缓存区的大小,系统默认为2M。

注意: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是每个连接独占的,如果有100个连接的话,那么实际分配的总排序缓存区大小为100x6=600M,所以,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来说,推荐将其设置为6MB~8MB。

join_buffer_size = 1M    #联合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存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个连接独享的。

thread_cache_size = 100   #设置Thread Cache池中可以缓存的连接线程最大数量,可设置为0~16384,默认为0,这个值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当断开连接时如果缓存中还有空间,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如果线程被重新请求,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新的请求,那么这个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如果有很多线程,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通过比较Connection和Thread_created状态的数量,可以看到这个变量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内存设置规则如下:1GB内存我们我们配置8,2GB内存我们配置为16,3GB内存我们配置为32,4GB或4GB以上我们给此值64或更大的值。

thread_concurrency = 2   #该参数取值为服务器逻辑CPU数量x2。

query_cache_size = 2M    #指定mysql查询缓冲区的大小,可以通过在mysql控制台观察,如果qcache_lowmem_prune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经常出现缓冲不够的情况,如果qcache_hits的值非常大,则表明查询缓冲区使用的非常频繁,另外如果改值较小反而会影响效率,那么则可以考虑不用查询缓冲,对于acache_free_blocks,如果该值非常大,则表明缓冲区碎片很多。

query_cache_limit = 1M   #只有小于此设置值的结果才会被缓存。

query_cache_min_res_unit = 2k  #设置查询缓存分配内存的最小单位,要适当设置此参数,可以做到为减少内存快的申请和分配次数,但是设置过大可能导致内存碎片数值上升,默认值为4K,建议设置W为1K~16K。

default_table_type = InnoDB  #默认表的类型为InnoDB。

thread_stack = 192K      #设置mysql每个线程的堆栈大小,默认值足够大,可满足普通操作,可设置范围为128K~4GB,默认为192K.

transaction_isolation = READ-COMMITTED   #数据库隔离级别(READ UNCOMMITTED(读取未提交内容)READ  COMMITTED(读取提交内容)REPEATABLE READ (可重读)SERIALIZABLE(可串行化))

tmp_table_size = 2M    #设置内存临时表最大值,如果超过该值,则会将临时表写入磁盘,其范围1KB~4GB。

max_heap_table_size = 2M   #独立的内存表所允许的最大容量

long_query_time = 1       #慢查询的执行用时上限,默认为10s,推荐1s~2s.

log_long_format  #没有使用索引的查询也会被记录(推荐,根据业务来调整)

binlog_cache_size = 1M    #在一个事务中binlog为了记录SQL状态所持有的Cache大小,如果经常使用大的,多声明的事务,可以增加此值来获取更大的性能,所有从事务来的状态都被缓冲在binlog缓冲中,然后再提交一次性写入到binlog中,如果此事务比此值大,会使用磁盘上的临时文件来替代,此缓冲在每个链接的事务第一次更新状态时被创建。

max_binlog_cache_size = 1M  #二进制日志文件的最大长度(默认设置1GB),一个二进制文件信息超过了这个最大长度之前,MySQL服务器会自动提供一个新的二进制文件接上。

expire_logs_days = 7      #超过7天的binlog.mysql程序自动删除(如果数据重要,建议不要开启该选项)

key_buffer_size = 16M    #指定用于索引的缓冲区大小,增加它可以得到更好的索引处理性能,对于内存在4GB左右的服务器来说,该参数可设置为256MB或384MB。

注意:如果该参数值设定的过大的话反而使服务器的整体效率降低。

read_buffer_size = 1M     #读查询操作所能使用的缓冲区大小,和sort_buffer_size一样,该参数对应的分配内存也是每个连接独享。

read_rnd_buffer_size = 1M    #设置进行随机读的时候所使用的缓冲区,此参数和read_buffer_size所设置的Buffer相反,一个是顺序读的时候使用,一个是随机读的时候使用,但是两者都是针对与线程的设置,每个线程都可以产生两种Buffer中的任何一个,默认值256KB,最大值为4GB。

bulk_insert_buffer_size = 1M   #如果经常性的需要使用批量插入放入特殊语句来插入数据,可以适当调整参数至16MB~32MB,建议8MB。

 

lower_case_table_names = 1   #实现mysql不区分大小(开发需求,建议开启)

skip-name-resolve    #禁止mysql对外部连接进行DNS解析,使用这一选项可以消除mysql进行DNS解析的时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开启该选项,则所有远程主机连接授权都要使用IP地址方式了,否则mysql将无法正常处理连接请求。

slave-skip-errors = 1032,1062   #从库可以跳过的错误数字值

replicate-ignore-db=mysql      #在做主从的情况下,设置不需要同步的库。

server-id = 6     #表示本机的序列号为1,如果做主从或者多实例时,server-id一定不能相同

innodb_additional_mem_pool_size = 4M   #用来设置InnoDB存储的数据目录信息和其他内部数据结构的内存池大小,应用程序里的表越多,需要在这里分配的内存越多,对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应用,这个参数的大小也是相对稳定的,也没有必要预留非常大的值,如果InnoDB用光了这个池内的内存,InnoDB就开始从操作系统分配内存,并且往mysql错误日志写警告信息,默认为1MB,当发现错误日志中已经有相关的警告信息时,就应该适当的增加该参数的大小。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 32M   #InnoDB使用一个缓冲池来保存索引和原始数据,设置越大,在存取表里面数据时所需要的磁盘I/O 越少,一般设置为物理内存的%25左右,注意:不要将InnoDB的Buffer pool值配置为物理内存的50%~80%,应该根据具体生产环境而定。

innodb_data_file_path = ibdata1:128M:autoextend  #设置配置一个可扩展大小的尺寸为128MB的单独文件,名为ibdata1,没有给出文件的位置,所有默认的是在mysql的数据目录内。

innodb_file_io_threads = 4     #InnoDB中的文件I/O线程,通常设置为4,如果是Windows可以设置更大的值以提高磁盘I/O.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 = 8     #服务器有几个CPU就设置为几,建议用默认设置,一般设为8。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2     #设置为0就等于Innodb_log_buffer_size队列满后再统一存储,默认为1,也是最安全的设置。

innodb_log_buffer_size = 2M    #默认为1MB,通常设置为8~16MB就足够了。

innodb_log_file_size = 4M    #确定日志文件的大小,更大的设置可以提高性能,但也会增加恢复数据库的时间。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3     #为提高性能,mysql可以以循环方式将日志文件写入到多个文件。推荐设置为3.

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 = 90    #InnoDB主线程刷新缓存池中的数据。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 120    #InnoDB事务被回滚之前可以等待一个锁定的超时秒数,InnoDB在它自己的锁定表中自动检测事务死锁并且回滚事务。InnoDB用lock tables语句注意到锁定设置,默认值为50秒。

innodb_file_per_table = 0   #InnoDB为独立表空间模式,每个数据库的每个表都会生成一个数据空间。0为关闭,1为开启。


我承认配置文件是我粘的,哈哈,配置文件可以添加优化参数,但是不要更改路径

  • 启动容器
[root@silence ~]# docker run -d -p 3306:3306 --name mysql-silence_sean -e MYSQL_ROOT_PASSWORD=biubiubiuduang --privileged=true -v /data/conf/mysqld.cnf:/etc/mysql/mysql.conf.d -v /data/data:/var/lib/mysql/  docker.io/mysql:5.6

–privileged=true 使容器内拥有 root权限

-e MYSQL_ROOT_PASSWORD=biubiubiuduang 设置root 在“%” 密码

-v /data/conf/mysqld.cnf:/etc/mysql/mysql.conf.d 挂载配置文件


设置环境变量
设置环境变量和镜像的参数,可以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环境变量使用-e的方式设置在镜像名称的前面;镜像的参数需要配置在镜像名称的后面

docker run -d -p 4306:3306
-e MYSQL_USER="silence"
-e MYSQL_PASSWORD="sean"
-e MYSQL_ROOT_PASSWORD="rootpwd123"
--name mysql001
mysql/mysql-server
--character-set-server=utf8
--collation-server=utf8_general_ci
环境变量说明:

-e MYSQL_USER="silence":添加用户silence
-e MYSQL_PASSWORD="sean":设置密码:sean
-e MYSQL_ROOT_PASSWORD="rootpwd123":设置root的密码:rootpwd123

镜像参数说明:

--character-set-server=utf8:设置字符集为utf8
--collation-server=utf8_general_ci:设置字符比较规则为utf8_general_ci
    原文作者:大爷来玩呀你懂得
    原文地址: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0468346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