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绍.gitlab-ci.yml之前,我们先看几个概念:
GitLab Runner
一般来说,构建任务都会占用很多的系统资源 (譬如编译代码),而 GitLab CI
又是 GitLab
的一部分,如果由 GitLab CI
来运行构建任务的话,在执行构建任务的时候,GitLab
的性能会大幅下降。
GitLab CI
最大的作用是管理各个项目的构建状态,因此,运行构建任务这种浪费资源的事情就交给 GitLab Runner
来做啦。因为 GitLab Runner
可以安装到不同的机器上,所以在构建任务运行期间并不会影响到 GitLab
的性能。
GitLab Runner
的安装特别简单,官网有各平台的安装方法或安装包,此处不再赘述。
注册
- 打开
GitLab
中的项目页面,在项目设置中找到runners
- 在
runner
运行的机器上,用命令行注册,比如:gitlab-runner register –name=”XX” –url=”https://git.xx.com/” –token=”XXX” –executor=”shell”
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安装就可以了。其中,executor
可以是多种类型,简单的话可以选shell
。有熟悉docker
的可以使用docker
。
配置文件在
/etc/gitlab-runner/config.toml
配置项类似下面,可能需要手动添加
builds_dir
和cache_dir
这两个变量,再重启服务[[runners]] name = "216XX" url = "https://git.XX.com/" token = "XX" executor = "shell" builds_dir = "/home/gitlab-runner/builds" cache_dir = "/home/gitlab-runner/cache" [runners.cache]
常见命令
sudo gitlab-runner list 查看各个 Runner 的状态
sudo gitlab-runner stop 停止服务
sudo gitlab-runner start 启动服务
sudo gitlab-runner restart 重启服务
Stages
Stages
表示构建阶段,说白了就是上面提到的流程。默认有3个stages
:build
, test
, deploy
。我们可以在一次 Pipeline
中定义多个 Stages
,这些 Stages
会有以下特点:
- 所有
Stages
会按照顺序运行,即当一个Stage
完成后,下一个Stage
才会开始 - 只有当所有
Stages
完成后,该构建任务 (Pipeline) 才会成功 - 如果任何一个
Stage
失败,那么后面的Stages
不会执行,该构建任务 (Pipeline) 失败
Jobs
Jobs
表示构建工作,表示某个 Stage
里面执行的工作。我们可以在 Stages
里面定义多个 Jobs
,这些 Jobs 会有以下特点:
1、相同 Stage
中的 Jobs
会并行执行
2、相同 Stage
中的 Jobs
都执行成功时,该 Stage
才会成功
3、如果任何一个 Job
失败,那么该 Stage
失败,即该构建任务 (Pipeline) 失败
.gitlab-ci.yml
.gitlab-ci.yml
用来配置 CI
用你的项目中做哪些操作,这个文件位于仓库的根目录。
当有新内容push
到仓库,或者有代码合并后,GitLab
会查找是否有.gitlab-ci.yml
文件,如果文件存在,Runners
将会根据该文件的内容开始build
本次commit
。
.gitlab-ci.yml
使用YAML
语法, 你需要格外注意缩进格式,要用空格来缩进,不能用tabs
来缩进。
约束
任务中必须得有script
部分。
示例
# 定义 stages(阶段)。任务将按此顺序执行。
stages:
- build
- test
- deploy
# 定义 job(任务)
job1:
stage: test
tags:
- XX #只有标签为XX的runner才会执行这个任务
only:
- dev #只有dev分支提交代码才会执行这个任务。也可以是分支名称或触发器名称
- /^future-.*$/ #正则表达式,只有future-开头的分支才会执行
script:
- echo "I am job1"
- echo "I am in test stage"
# 定义 job
job2:
stage: test #如果此处没有定义stage,其默认也是test
only:
- master #只有master分支提交代码才会执行这个任务
script:
- echo "I am job2"
- echo "I am in test stage"
allow_failure: true #允许失败,即不影响下步构建
# 定义 job
job3:
stage: build
except:
- dev #除了dev分支,其它分支提交代码都会执行这个任务
script:
- echo "I am job3"
- echo "I am in build stage"
when: always #不管前面几步成功与否,永远会执行这一步。它有几个值:on_success (默认值)\on_failure\always\manual(手动执行)
# 定义 job
.job4: #对于临时不想执行的job,可以选择在前面加个".",这样就会跳过此步任务,否则你除了要注释掉这个jobj外,还需要注释上面为deploy的stage
stage: deploy
script:
- echo "I am job4"
# 模板,相当于公用函数,有重复任务时很有用
.job_template: &job_definition # 创建一个锚,'job_definition'
image: ruby:2.1
services:
- postgres
- redis
test1:
<<: *job_definition # 利用锚'job_definition'来合并
script:
- test1 project
test2:
<<: *job_definition # 利用锚'job_definition'来合并
script:
- test2 project
#下面几个都相当于全局变量,都可以添加到具体job中,这时会被子job的覆盖
before_script:
- echo "每个job之前都会执行"
after_script:
- echo "每个job之后都会执行"
variables: #变量
DATABASE_URL: "postgres://postgres@postgres/my_database" #在job中可以用${DATABASE_URL}来使用这个变量。常用的预定义变量有CI_COMMIT_REF_NAME(项目所在的分支或标签名称),CI_JOB_NAME(任务名称),CI_JOB_STAGE(任务阶段)
GIT_STRATEGY: "none" #GIT策略,定义拉取代码的方式,有3种:clone/fetch/none,默认为clone,速度最慢,每步job都会重新clone一次代码。我们一般将它设置为none,在具体任务里设置为fetch就可以满足需求,毕竟不是每步都需要新代码,那也不符合我们测试的流程
cache: #缓存
#因为缓存为不同管道和任务间共享,可能会覆盖,所以有时需要设置key
key: ${CI_COMMIT_REF_NAME} # 启用每分支缓存。
#key: "$CI_JOB_NAME/$CI_COMMIT_REF_NAME" # 启用每个任务和每个分支缓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windows中运行这个脚本,需要把$换成%
untracked: true #缓存所有Git未跟踪的文件
paths: #以下2个文件夹会被缓存起来,下次构建会解压出来
- node_modules/
- dist/
验证gitlab-ci.yml
https://git.xx.com/ci/lint
跳过job
如果你的commit
信息包涵[ci skip]
或者[skip ci]
,不论大小写,这个commit
将会被创建,但是job
会被跳过
shell问题
使用shell
脚本时,每步job
一开始总有不短的等待时间,对于我们而言是不必要的,除去后台jenkins_build
这步外,仍要最快20
分钟。
之前,我曾在release
分支时,暂时将各步整合到一个job
里,时间缩短为5
分钟。当然,这是不符合语义的。
最近,发现docker
没有这个问题。所以,建议使用docker
。
使用docker
示例
以下是我们项目中使用的.gitlab-ci.yml
文件:
image: xx:1.0
stages:
- jenkins_build
- install
- test
- build
- e2e
- zip
- copy
- end
cache:
policy: pull
key: "$CI_COMMIT_REF_NAME"
paths:
- node_modules/
- .eslintcache
variables:
DOCKER_DRIVER: overlay2
GIT_STRATEGY: "fetch"
.template: &templateDef # 创建一个锚,'template'
only:
- master
- release
- dev
install:
stage: install
<<: *templateDef # 利用锚'templateDef'来合并
cache:
key: "$CI_COMMIT_REF_NAME"
paths:
- node_modules
script:
- cnpm i
eslint:
stage: test
<<: *templateDef
script:
- npm run eslint
unit:
stage: test
<<: *templateDef
script:
- npm run unit
build:
stage: build
<<: *templateDef
only:
- release
script:
- npm run clear_dist
- npm run build
.e2e_ci:
stage: e2e
<<: *templateDef
script:
- npm run e2e_ci
zip:
stage: zip
<<: *templateDef
only:
- release
script:
- npm run zip
## Jenkins 复制
jenkins_copyweb:
stage: copy
<<: *templateDef
only:
- release
script:
- ssh $JENKINS_SERVER_IP /jenkins/XX_copyweb.sh
## Jenkins 提交
jenkins_commit:
stage: end
<<: *templateDef
only:
- release
script:
- ssh $JENKINS_SERVER_IP /jenkins/XX_svn_commit.sh
## Jenkins 构建
jenkins_build:
stage: jenkins_build
<<: *templateDef
only:
- master
script:
- ssh $JENKINS_SERVER_IP /jenkins/build.sh
其中,XX:1.0
是我们自己创建的docker
镜像,它主要安装了nodejs
、cnpm
、jdk
、sshpass
,其中sshpass
不是必须的,它是使用密码登陆宿主机时的一种方案。
现在,我们使用ssh
来与宿主机交互,需要将容器内生成的ssh
的key
(ssh-keygen -t rsa
),即/root/.ssh/id_rsa.pub
中内容,复制到宿主机的/root/.ssh/authorized_keys
文件中。
配置
配置文件/etc/gitlab-runner/config.toml
修改为
[[runners]]
name = "216xx"
url = "https://git.xx.com/"
token = "xx"
executor = "docker"
[runners.docker]
tls_verify = false
image = "xx:1.0"
privileged = false
disable_cache = false
pull_policy = "if-not-present"
volumes = ["/cache","/tmp:/tmp:rw"]
shm_size = 0
[runners.cache]
其中,pull_policy
是下载docker
镜像image
的策略,默认会先从网上找,没有就报错,我们改为先从本地找;volumes
是将docker
中的数据卷挂载到宿主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