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分布式身份,保护个人数据资产的第一步

区块链从一项技术,到变成一个红极一时的关键词,从精英到大妈,从大佬到屌丝,似乎所有人都可以从区块链中收获财富,实现抱负。

支撑区块链虚拟货币市值变化的背后,是区块链技术的落地。

区块链技术的第一次落地应用是比特币,甚至比特币出现7年后的2015年,作为比特币网络底层技术结构,区块链这个技术概念才被单独提出来单独讨论。从货币的角度看,比特币还没有成为中本聪定义的电子货币,因为还没有被频繁用于支付。但是比特币事实上已经成为跟黄金一样的资产,而且是比黄金更好的资产。作为资产的比特币,不但流动性更好,更容易携带和交易,最牛逼的,比特币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技术保证了私有资产不可侵犯的资产。

储存法币资产的银行可可能被冻结,游戏里的道具装备可以瞬间一文不值,这些资产在技术上都不是属于自己的,只是中心服务器上可以被随意改动的数字。而比特币,只有用户自己掌握的私钥可以触发账户余额的改变。

所以区块链的第一次落地应用,创造了Bitcoin, Litecoin, Ripple, Stellar等数字资产,这些资产在技术上属于用户。区块链把我们对私有资产的处置权还给了个体,这次落地把虚拟货币市值从0推到100亿美金。

区块链第二次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以太坊的通证发行, initial coin offering。Vitalik 创造来以太坊,在区块链里加入了图灵完备的虚拟机,基于ERC20协议,区块链中可以清晰记录公司或者组织的融资情况,用token来记录对一个公司或者组织的贡献和权益。相对于股权,token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和公开性,更厉害的,ICO让大众可以参与回报率更高的一级市场。在传统股权市场,普通投资者只能参与回报率极低二级市场,而几百倍几万倍的一级市场的投资机会基本跟普通投资者无缘。

ERC20协议一方面让创业者更容易得到支持,另一方面也让大众更容易参与金融活动。所以区块链的第二次应用initial coin offering,赋予普通人参与金融活动的权利。区块链技术的这次落地应用让虚拟货币的市值在 1 年内从 100 亿美金疯狂爆发到 8000 亿美金。

而虚拟货币的市值已经回落到 3000 亿美金,市场在期待区块链技术下一次大规模应用落地。区块链第一次应用让大众拥有处置自己资产的权利,区块链第二次应用让大众拥有参与更广泛金融活动的权利。我们认为区块链第三次应用会围绕数据主权(Data Sovereignty)展开。

我们把数据主权定义为用户处理自己数据资产的权利。

什么是数据资产?

从数据的角度看,互联网的繁荣是数据产生的,这些数据是由每一个个体,每一个用户产生的。

举两个例子。

2017 年顺丰和阿里巴巴互相停掉给对方的数据接口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就是因为数据资产的问题。我们从数据流向分析,阿里巴巴掌握着用户的线上购买数据,而顺丰掌握着线下的物流数据。阿里巴巴通过调取顺丰的物流数据,我们可以直接在天猫APP上方便地看到快递到哪了,否则就得打开顺丰官网,粘贴复制输入快递号…甚至你可能在顺丰官网上发现了顺丰自己电商平台顺丰优选的好玩意…甚至以后居然不用天猫了。数据资产的价值可见一斑。

另外一个例子,Google的广告收入占据Google所有营收的91%,Facebook这个比例更高。微信朋友圈可以给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广告,让有需求的用户看到相对于的广告,释放每一个广告位资源的价值(如果不做区分,卫生巾的广告至少有一半的曝光是浪费掉的)。而广告定向的能力就来自于这些公司掌握的用户数据,不论是性别年龄学历收入这些基础标签数据,还是到维度更丰富的购买记录,浏览记录,甚至实时的地理位置数据,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很重要的数据资产。

大公司把用户贡献的数据占为己有,而我们在google的搜索,在天猫的购买行为,包括互联网公司投放广告用的我们的性别年龄数据,都是用户产生的数据。这些数据具有产生价值的属性,理应是属于用户的数据资产。

我们接着区分数据资产(Data Asset)数字资产(Digital Asset)。数字资产大家很熟悉,像比特币,以太坊,EOS这些虚拟货币,或者银行账户里的余额,属于数字资产。区别与数字资产,数据资产具有如下特点。

  1. 很难转移

不同于数字资产,数字资产可以转账,A转给B1个比特币,A会失去对这个比特币的支配权。但是数据资产不同,数据可以被复制,很难被转移。数据被复制后,同一份数据被双方占有。

2. 数据资产持续产生

我们的数据资产像一座矿场,只要我们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我们的数据就越丰富,数据价值越大。只要一个物联网设备在工作,这台设备的数据资产就不断产生。

3. 数据资产的价值在使用中被体现

不同于数字资产,比特币本身就有价值。而数据的价值需要在使用时被体现,比如一个广告定向活动,一次贷款信用查询,一次ai模型训练。

所以数据资产,本来应该是属于用户的,不断增长的,而且价值不断产生的资产。但是我们感知不到这部分资产的价值,因为被大公司侵占了。

我们习惯使用的互联网服务都有一套自己的集中式账户体系,我们产生的数据被这套账户体系管理。而每一个用户所拥有的只有这个账户的接入权,贡献的数据被大公司占有。分布式身份是打破数据垄断的钥匙。

分布式身份是由非对称加密和区块链技术保障的身份,通过用户控制的私钥,用户可以自己选择如何处理自己的数据,如何使用自己的数据。

分布式身份VS集中式身份

1

技术存储上,集中式身份更多存储在服务提供放控制的服务器上,服务器里有账户用户名和密码,还有该账户相关的各种数据。用户只拥有账号的接入权利,每次登陆的过程,实际上是服务商在检查用户也没有登陆他控制的身份的权利。

而在分布式身份中,不需要登陆密码,用户通过保管私钥控制自己的身份。服务提供商不会存储用户的密码,只记录自己服务用户的ID集合。

2

基于分布式身份,用户对自己数据资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极大增强,隐私得到更完善保护。而集中式身份系统中,服务商随意使用用户数据,在用户不知情不授权的情况下利用用户数据产生收益。

3

在集中式身份系统中,多个服务商用户各自的集中式账户系统,我们有一套google账户,有一套Facebook账户,有一套Amazon账户。这些集中式账户系统控制着我们的数据,也让我们的数据割裂到不同地方,阻碍发挥更大的数据价值。

在分布式身份系统中,用户可以管理自己在不同服务中不同应用中的数据,打破数据孤岛,构建完整的数字身份。基于完整的数字身份,可以享受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的互联网服务。

4

分布式身份可以减少噪音。

在互联网服务中,服务商为了提高估值,有时候会风控伪造虚假流量和虚假用户,带来极大的资源浪费,还有金融欺骗。正是因为集中式的账户系统中,服务商控制着账户的所有权利,他们造假没有成本,可以随意增加账户的数字,只是简单改变数据库而已。

而在分布式身份中,我们评价一个服务的成本不再是看服务商中心化数据库的数字,而是从一个个由用户自己掌握的分布式身份中寻求答案。带来更加真实的数据环境。

我们相信分布式身份会带给互联网的价值,夺回属于用户的数据资产。用户可以保护自己隐私,而且通过支配自己的数据获得数据资产的收益。

更有趣的,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还会把指数级的更多维度的数据数字化,这个时候用户的数据不止步于虚拟世界的数据,我们的所有的现实世界也将被数字化。用户对隐私和数据的需求会极大增加,集中式的身份体系已经不能满足需求,我们认为分布式身份将会是链接实体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在下一个数字爆发的时代,我们需要分布式身份控制自己的数据,选择自己的服务。我们不再以服务为中心,更多的,要以用户为中心。

而且随着边缘计算的崛起,边缘的计算能力在增加,我们可以在数据流向服务之前做好数据的隐私保护和处理。

我们关注到微软提出了Decentralized Digital Identities的概念,iotchain也在构造自己的分布式数字身份解决方案,在物联网时代逐步把属于用户的数据资产还给用户。

    原文作者:轻度
    原文地址: https://zhuanlan.zhihu.com/p/38271900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