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tanqi0508.blog.163.com/blog/static/1883557772012111104326404/
SharedPreferences的基本概念:
文件保存路径:
/data/data/<包名>/shared_prefs目录下目录下生成了一个SP.xml文件 SharedPreferences对象本身只能获取数据而不支持存储和修改,存储修改是通过Editor对象实现。实现SharedPreferences存储的步骤如下:
一、根据Context获取SharedPreferences对象 二、利用edit()方法获取Editor对象。 三、通过Editor对象存储key-value键值对数据。 四、通过commit()方法提交数据。
在程序代码中,通过getXXX方法,可以方便的获得对应Key的Value值,如果key值错误或者此key无对应value值,SharedPreferences提供了一个赋予默认值的机会,以此保证程序的健壮性。如下图运行结果中因为并无值为”NOT_EXIST”的Key,所以Log打印出的是其默认值:“none”。在访问一个不存在key值这个过程中,并无任何异常抛出。 SharedPreferences对象与SQLite数据库相比,免去了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写SQL语句等诸多操作,相对而言更加方便,简洁。但是SharedPreferences也有其自身缺陷,比如其职能存储boolean,int,float,long和String五种简单的数据类型,比如其无法进行条件查询等。所以不论SharedPreferences的数据存储操作是如何简单,它也只能是存储方式的一种补充,而无法完全替代如SQLite数据库这样的其他数据存储方式。
android中的四大存储数据方式之一SharedPrerence的使用不必多少,官方文档说的很详细,也很简单。但是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在android的api中,Editor提供了两个提交的修改的方法:apply和commit,下面就来说说apply和commit把。相同点: 1.二者都是提交preference修改数据 2.二者都是原子过程。 区别: 1.apply没有返回值而commit返回boolean表明修改是否提交成功 2.apply是将修改数据原子提交到内存,而后异步真正提交到硬件磁盘;而commit是同步的提交到硬件磁盘,因此,在多个并发的提交commit的时候,他们会等待正在处理的commit保存到磁盘后在操作,从而降低了效率。而apply只是原子的提交到内容,后面有调用apply的函数的将会直接覆盖前面的内存数据,这样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很多效率。 3.apply方法不会提示任何失败的提示。 综合上述,由于在一个进程中,sharedPreference是单实例,一般不会出现并发冲突,如果对提交的结果不关心的话,建议使用apply,当然需要确保提交成功且有后续操作的话,还是需要用commit的。
commit介绍:public abstract boolean commit () 修改你的preferences,从Editor到SharePreferences。它执行所请求的修改,替代SharedPreferences中的任何数据 当2个editor同时修改preferences ,最后一个commit成功。 如果不关注返回值或在程序的main线程使用时,推荐使用apply().
apply介绍:public abstract void apply () 区别: commit将同步的将数据写到preferences;apply立即更改内存中的SharedPreferences,但是开始异步提交到磁盘中。保存失败你也不会得到任何提示信息,
如果在这个sharedPreferences有另外一个editor执行一个定期的commit,此时一个apply依旧未完成。commit将被阻塞,直到所有异步操作完成,以及自己的commit。 由于SharedPreferences在进程中是单实例的。在忽悠返回值的前提下,取代任何实例的commit或apply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