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例子代码均来自于Flask的 7fca843b5f 版本
为了学习flask框架,我决定开始学习flask在GitHub上给出的官方example来熟悉flask的使用方法,在此版本中包含blueprintexample,flaskr,jqueryexample,minitwit这四个例子,今天分析的是flaskr这个例子。
Flaskr是什么
按照这个example给出的说明文档,这是一个 minimal blog application 数据库方面,采用了Python自带的微型数据库sqlite。需要额外说明的是,这并非一个完整的应用,而更像一个微型扩展模块或者说是模板。
接下来看一下他的文件结构(省略了部分无关紧要的文件部分):
- flaskr
* flaskr
* static
* style.css
* templates
* layout.html
* login.html
* show_entries.html
* __init__.py
* flaskr.py
* schema.sql
* test
* test_flaskr.py
* setup.py
其中flaskr文件夹里的flaskr.py应该是我们所要主要关注的部分。
开始分析
先来看import部分,简单捋清楚所涉及的点
import os
from sqlite3 import dbapi2 as sqlite3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request, session, g,redirect, url_for, abort, render_template, flash
我希望你对以上的部分至少应该是了解的,如果不是,就应该去官方文档了解一下相关的概念。
初始化
程序正式部分的第一行作用是初始化一个flask app:
app = Flask(__name__)
其中__name__变量应该是flaskr,因为flaskr是作为包导入使用的,如果是一个独立的app,则__name__就是__main__。
配置部分
接下来就是配置部分的引入:
app.config.update(dict(
DATABASE=os.path.join(app.root_path, 'flaskr.db'),
DEBUG=True,
SECRET_KEY='development key',
USERNAME='admin',
PASSWORD='default'
))
app.config.from_envvar('FLASKR_SETTINGS', silent=True)
这里的config项包括了database的路径,开启了调试模式,配置了秘钥(一般这种在代码里显示配置秘钥的方式被认为是不安全的,实际当中更常用的方式是将秘钥放进服务器的一个环境变量中),规定了用户名和密码,剩余部分的config就通过from_envvar函数从一个叫FLASKR_SETTINGS中引入。
数据库部分
先来看数据库的连接和初始化部分:
#连接部分
def connect_db():
rv = sqlite3.connect(app.config['DATABASE'])
rv.row_factory = sqlite3.Row
return rv
#初始化部分
def init_db():
db = get_db()
with app.open_resource('schema.sql', mode='r') as f:
db.cursor().executescript(f.read())
db.commit()
从配置项中引入数据库的链接,并创建一个数据库连接,并将这个数据库句柄作为返回值。
初始化部分从schema.sql文件中读取sql语句,并依此执行,记得最后将执行的操作结果提交操作(commit)。
@app.cli.command('initdb')
def initdb_command():
init_db()
print('Initialized the database.')
接下来利用flask内置的装饰器将命令行中的initdb与initdb_command方法绑定,也就是说在flaskr执行当中,命令行中的initdb将直接调用initdb_command方法。那么这个方法又做了什么呢?很明显,它调用了init_db方法,并输出初始化成功的提示语句。
def get_db():
if not hasattr(g, 'sqlite_db'):
g.sqlite_db = connect_db()
return g.sqlite_db
get_db方法主要的作用是获得数据库的操作句柄。当在全局变量g里没有搜索到数据库句柄时,创建一个数据库连接,并把它的操作句柄付给g。
@app.teardown_appcontext
def close_db(error):
if hasattr(g, 'sqlite_db'):
g.sqlite_db.close()
close_db在全局变量g中搜索数据库句柄,如果有的话,关闭连接。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法绑定到了tear_appcontext装饰器上,也就是说在app关闭的时候自动调用这个方法,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方法,防止忘记关闭数据库连接造成的潜在风险。
正文部分
接下来,来到了route-handler的正文部分
#主页部分
@app.route('/')
def show_entries():
db = get_db()
cur = db.execute('select title, text from entries order by id desc')
entries = cur.fetchall()
return render_template('show_entries.html',entries=entries)
#add页面
@app.route('/add', methods=['POST'])
def add_entry():
if not session.get('logged_in'):
abort(401)
db = get_db()
db.execute('insert into entries (title, text) values (?, ?)',[request.form['title'], request.form['text']])
db.commit()
flash('New entry was successfully posted')
return redirect(url_for('show_entries'))
#登陆页面
@app.route('/login', methods=['GET', 'POST'])
def login():
error = None
if request.method == 'POST':
if request.form['username'] != app.config['USERNAME']:
error = 'Invalid username'
elif request.form['password'] != app.config['PASSWORD']:
error = 'Invalid password'
else:
session['logged_in'] = True
flash('You were logged in')
return redirect(url_for('show_entries'))
return render_template('login.html', error=error)
#登出页面
@app.route('/logout')
def logout():
session.pop('logged_in', None)
flash('You were logged out')
return redirect(url_for('show_entries'))
让我们从主页开始看,主页主要的功能就是执行查询操作,从数据库中获取所有的title和text,并且按照id降序排列(即按插入的逆序排列),将获取的数据作为参数返回给templates中的show_entries.html文件进行渲染展示。
add页面提供了添加操作的接口,,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需要在添加之前对执行该操作的用户进行登陆校验,如果没有登陆,则直接返回给一个401错误码,如果用户已经合法登陆,则将请求表单中的title,text字段插入数据库,显示成功插入的提示信息,并且将页面重定向到展示页面,让用户看到添加过新数据之后的新的数据展示页面。
登陆页面主要实现的功能就是对比请求表单中的name,password是否和数据库当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匹配,如果两项都匹配,则允许其登陆,否则根据情况抛出错误提示信息。
登出页面主要的作用是将该用户的用户信息从session中移除,并重定向到数据展示页面。
从以上信息我们不难发现,flaskr对于权限操作的控制:未登录用户仅有阅读已有数据的权限(即r权限),而只有登录过的用户才有读和写的权限(即rw权限)。
可能有人已经注意到了,上面各个路由装饰器的部分,除了都有路由路径之外,有的传了methods参数而有的没有,其实methods的默认值是’GET’。常用的还有’POST’,’DELETE’,’PUT’。
POST和GET的区别
总结
我认为这个demo主要涉及到的要点有以下几个:
- 路由的实现
- 模板对于参数的处理
- 数据库的链接,初始化及插入、查询操作
- 配置项的配置及从环境变量中引入配置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