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模式属于创建型设计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最佳方式。

  定义:定义了一个创建产品对象的工厂接口,将实际创建工作推迟到子类工厂当中。

  问题描述:简单工厂模式中,只要添加新的产品类,就得去修改工厂类,这样做势必违反了开闭原则。

  解决方案:新增抽象工厂类,让抽象产品对应抽象工厂,让具体产品对应具体工厂,实际的创建工作推迟到子类工厂中去做。

  结构图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说明:

  (1)抽象工厂角色: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任何在模式中创建对象的工厂类必须实现这个接口。

  (2)具体工厂角色:实现抽象工厂接口的具体工厂类,用于创建具体产品对象。

  (3)抽象产品角色:具体产品对象的共同父类或共同拥有的接口。

  (4)具体产品角色:实现抽象产品接口的具体产品类,包含产品的具体细节。

 

  举个栗子:依旧是那个我养宠物的故事,故事的情节优化了一下。

  将AnimalFactory改为抽象工厂类,包含一个getAnimal()方法,并新增DogFactory和CatFactory两个具体工厂类,均实现抽象工厂定义的工厂方法,返回其对应的具体产品类。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1. 在简单工厂模式的代码的基础上,将类AnimalFactory改为抽象工厂类,并包含一个getAnimal()方法。代码如下: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2. 新增DogFactory和CatFactory两个具体工厂类,均实现AnimalFactory接口中的方法,返回相应的具体产品类对象。代码如下: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3. 在类FactoryMethodFragment中,具体工厂类对应具体产品类。代码如下: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4. 运行后的结果,如下所示:

        《设计模式之工厂方法模式》

 

  综上所述,核心工厂类不再负责产品的创建工作,让它成为一个抽象工厂角色,仅负责具体工厂子类必须实现的接口,这样进一步抽象化的好处是使得工厂方法模式可以使系统在不修改具体工厂角色的情况下引进新的产品,完全遵守了开闭原则,提高了可扩展性。在这个模式中,工厂类和产品类往往一一对应,即一个抽象工厂对应一个抽象产品,一个具体工厂对应一个具体产品,这个具体的工厂就负责生产对应的产品。

 

  优点

  (1)利用工厂的工厂方法类去创建具体的产品对象,隐藏了具体产品对象的创建细节,只需要关心具体产品对应的具体工厂;

  (2)遵守开闭原则。加入新的产品类时,只需要同时加入工厂类就可以实现扩展,无需修改原来的代码。

  缺点

  随着产品种类的数量的增长,工厂类也会随之增加,将不利于系统的维护,增加系统编译和运行的开销。

  适用场景

  (1)对于某个产品,调用者清楚地知道应该使用哪个具体的工厂来服务,实例化该具体工厂,生产出具体的产品来;

  (2)只是需要一种产品,而不想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工厂是如何生产出来的,自需要知道具体对应的工厂就行。

 

    原文作者:chenxkang
    原文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chenxkang/p/6689631.html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