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两种启动过程分析

纯属个人学习总结所得,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请留言指出,不胜感激。

经过两天的学习,了解了linux启动的两种模式,在这里总结一下。

第一种为传统的System V initialization,起源于Unix,大部分的linux系统都是以这个方式启动(例如:centos,redhat)。

第二种为近几年提出的Upstart方式,其特点是基于事件机制,所有的服务和任务都是由事件驱动,部分linux系统是以此启动(例如:ubuntu,fedora,debian)

首先,介绍第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linux启动过程:

1、硬件读取BIOS加载硬件信息以及进行开机自检。

2、根据设置读取并第一个可启动的设备内所存储的MBR的boot loader(即grub)

3、不同的boot loader的设置不同,加载不同的kernel,之后kernel会进行硬件检测和驱动程序的加载。

4、调用init进程。实质上就是运行/etc/inittab文件,从中获取run level的信息。

5、执行/etc/rc.d/rc.sysinit文件(系统初始化进程)配置初始化系统。  (如果可以读懂shell脚本的可以vim出来看看,文件内有详细的启动过程和主要工作)

6、根据run level的不同执行不同的/etc/rc.d/rc(0~6)文件和/etc/sysconfig。

其中/etc/rc.d/rc(0~6)文件中包含两大类文件:K开头的和S开头的分别表示start和stop,所有文件都是链接到/etc/init.d/文件夹下的,这些都是启动系统的必要服务

而/etc/sysconfig文件中为配置文件

7、最后执行/etc/rc.d/rc.local文件(此文件为用户自定义文件,自己写的开机脚本可以放在此处)

8、执行模拟程序mingetty启动login进程,等待登录。

接下来说一下第二种启动方式:

首先,Upstart启动方式和传统方式的不同点在于,所有的服务和任务都是由事件驱动的。因此,Ubuntu的init进程不会直接去调用相对应的文件,而是去/etc/init下面寻找对应的配置文件,通过对配置文件的调用,来调用相对应的文件。

其次相比较传统的启动方式,/etc目录下的文件发生了变化。但是,在第三种启动方式之前的步骤是一样的,这里就不再说了,直接从第四步开始。

4、调用init进程,实质上运行/etc/init/rc-sysinit.conf文件,设置默认的run level。

5、由于run level的改变触发/etc/init/rc.conf文件。

打开/etc/init/rc.conf文件,最后一行就写着:/etc/init.d/rc $RUNLEVEL。也就是说,直接触发了/etc/init.d/rc文件。

打开rc文件我们可以看见根据这个文件系统会触发相对应的/etc/rc.(0~6)文件

由此触发已经配置好的系统脚本(这些脚本都是链接到/etc/init.d/目录下,也就是说最终还是要调用该目录下的脚本)。

同样的,脚本的名字和第一种启动方式的命名规则一样,只不过没有了K开头的文件,用S表示调用开始

6、同样最后触发/etc/rc.local文件(此文件为用户自定义文件,自己写的开机脚本可以放在此处)

到此为止,系统启动完毕,等待用户登录。

两种启动方式,总的来说都是在调用/etc/init.d下面的脚本文件,不过不同的方式调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已。本文只是简单的记录了我对调用init进

程之后,文件读写调用的一些理解,关于硬件读取BIOS到内核的调用并没有详细的记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下来看看。

最后,如果各位读者发现不对的地方,请留言指出,万分感激!!!

    原文作者:Anooyman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df1c1b574f15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