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按测试模式分类:
1.瀑布模型:
项目计划 (制定总体的研发计划,确定主要的里程碑节点-输出项目计划书)
需求分析(明确用户需求定义,并对定义进行清晰描述,充分理解需求,描述产品功能- 输出产品需求规格说明)
软件设计-根据需求定义,设计产品的实现方案,包括定义软件硬件的结构、组件、实现方法、接口、界面、数据-输出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程序开发-根据概要和详细设计具体实现,根据编程规范构建各类组件模块,输出产品版本。
软件测试-通过独立的测试小组评估产品是否满足需求定义-输出测试报告
集成维护-交付用户,根据用户使用情况进行维护及升级
优:
强调需求、设计的作用,保证用户需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阶段分工明确
按阶段划分检查点,里程碑清晰
文档规范
缺:
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项目周期后段才能看到成果
强制里程碑、完成时间点,对变化不容易适应
产生大量文档,工作量大
从测试角度不能体现测试的价值和地位
V模型
是瀑布模型的变种
明确表明测试过程的不同级别,阶段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并且描述了各个阶段与开发过程各个阶段的对应关系
优点:
v模型 强调软件开发的协作和速度,反应测试活动和分析设计的关系,软件的实现和验证有机结合
缺点:
仅把关系明确对应,忽略了对需求分析的验证,对需求和功能的测试到验收测试才能发现;没有很好的体现测试的及时性
w模型
v模型的改进
增加了开发各个阶段的验证,测试的对象不再是对象,对需求和分析都有测试过程
有利于及于发现项目的风险,线性的相互关系,串行
不能很好的支持像迭代这样的模式
x模型
针对v模型的改进,主要解决交接和频繁周期的问题,左边是针对单独的程序片段所进行的相互分离的编码和测试,然后进行频繁的交接,再通过集成,最终合成可执行的程序,x模型还可以探索性测试,不进行事先计划,可以发现过多的错误
H模型
把测试当成一个完全独立的流程 便于尽早的完成测试,与其他流程并发进行,可以是任何流程,可交叉
2.敏捷测试
敏捷测试:Agile Testing—-遵循敏捷宣言的一种测试实践
敏捷宣言:个体与交互 重于 过程和工具
可用的软件 重于 完备的文档
客户协作 重于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重于 遵循计划
敏捷测试:强调从客户角度测试
重点关注迭代测试新功能,不在强调测试阶段
尽早测试,不间断测试,具备条件即测试
强调持续反馈
预防缺陷重于发现缺陷
敏捷测试VS传统测试:
传统测试 敏捷测试
测试是质量的最后保护者 开发和测试人员紧密合作,大家都有责任对软件负责
严格的变更管理 变更可以接受
预先的计划和细节准备 计划随着进展时常调整
重量级文档 只需要必要的文档
各阶段测试严格的入口和出口标准 各迭代之间没有明显入口和出口标准,更多在回归测试 时进行重量级自动化测试 所有阶段都要自动测试,每个 人都需要做,是项目集成一部分
测试 开发 相对独立 合作
3.基于脚本的测试
基于脚本的测试 SBT script-based testing 和ET【探索性测试】 互补
ST ET
系统性强 自由灵活
容易管理控制 和ST互补
设计在先,执行在后 执行和设计并行
主要是验证自己的思路 不断和系统交互,带着问题测试
可预见 学习的过程
4.基于风险的测试
基于风险的测试:RBT risk based testing一种基于对软件失效的风险评估并以此指导测试计划,设计,执行,结果评价的软件测试类型
风险包括 质量风险 管理风险
风险级别=风险可能性*风险严重度
5.探索式测试
探索式测试更适用于敏捷项目。测试管理上有局限性。只有在SUT完全可用下更有作用。生产率难定义。
输入 状态 代码路径 用户数据 执行环境
局部探索式测试
输入:接受输入,产生输出,存储数据,进行运算;
测试时:输入顺序,输入内容,输出异常
状态:临时状态(运行时有效,截断时有效)和永久状态(数据库保存,文件保存)
代码路径:对代码的覆盖,白盒测试
用户数据:最好真实;
执行坏境:软件运行的系统,网络拓扑,系统的配置数据,跟系统交互的第三方系统,运行系统的硬件设备
全局探索测试: 漫游测试法
基于模型的测试:MBT model based testing 对需求功能点建模 自动化
主要MBT工具:Spec Explorer GraphWalker Tcases modeljunit
结语:
最后跟大家推荐一个学习资料分享群:175317069,里面大牛已经为我们整理好了许多的学习资料,有自动化,接口,性能等等的学习资料!
人生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不进则退,咱们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