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内存模型基础

Java内存模型的基础

并发编程模型的两个关键问题

在并发编程种,需要处理两个关键问题:线程之间如何通信及线程之间如何同步(这里的线程是指并发执行的活动实体)。通信是指线程之间以何种机制来交换信息。在命令式编程种,线程之间的通信机制有两种:共享内存和消息传递。

在共享内存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公共状态,通过写-读内存中的公共状态进行隐式通信。在消息传递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没有公共状态,线程之间必须通过发送消息来显式进行通信。

同步是指程序中用于控制不同线程间操作发生相对顺序的机制。在共享内存并发模型里,同步是闲时间进行的。程序员必须显式指定某个方法或某段代码需要在线程之间互斥执行。在消息传递的并发模型里,由于消息的发送必须在消息的接受之前,因此同步是隐式进行的。

Java的并发采用的是共享内存模型,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总是隐式进行,整个通信过程对程序员完全透明。如果编写多线程程序的Java程序员不理解隐式进行的线程之间通信的工作机制,很可能会遇到各种奇怪的内存可见性问题。

Java内存模型的抽象结构

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由Java内存模型(简称为JMM)控制,JMM决定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写入何时对另一个线程可见。

Java内存模型的抽象示意图如图所示:
《Java内存模型基础》

如果线程A与线程B之间要通信的话,必须要经历下面2个步骤:

1)线程A把本地内存A中更新过的共享变量刷新到主内存中去。

2)线程B到主内存中去读取线程A之前已更新过的共享变量。

下面通过示意图来说明这两个步骤:

《Java内存模型基础》

如图所示,本地内存A和本地内存B由主内存中共享变量x的副本。假设初始时,这3个内存中的x值都为0。线程A在执行时,把更新后的x值(假设值为1)临时存放在自己的本地内存A中。当线程A和线程B需要通信时,线程A首先会把自己本地内存中修改后的x值刷新到主内存中,此时主内存中的x值变为了1.随后,线程B到主内存中读取线程A更新后的x值,此时线程B的本地内存的x值也变为了1。

从整体来看,这两个步骤实质上是线程A在向线程B发送消息,而且这个通信过程必须要经过主内存。JMM通过控制主内存与每个线程的本地内存之间的交互,来为Java程序提供内存可见性保证。

从源代码到指令序列的重排序

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常常会对指令做重排序。重排序分3种类型。

1) 编译器优化的重排序。编译器在不改变单线程程序语义的前提下,可以重新安排语句的执行顺序。

2) 指令级并行的重排序。现代处理器采用了指令级并行技术(Instruction-Level Parallelism,ILP)来讲多条指令重叠执行。如果不存在数据依赖性,处理器可以改变语句对应机器指令的执行顺序。

3) 内存系统的重排序。由于处理器使用缓存和读/写缓冲区,这使得加载和存储操作看上去可能是在乱序执行。

从Java源代码到最终实际执行的指令序列,会分别经历下面3种重排序,如图所示:

《Java内存模型基础》

上述的1属于编译器重排序,2和3属于处理器重排序。

并发编程模型的分类

现在的处理器使用写缓冲区临时保存向内存写入的数据。写缓冲区可以保证指令流水线持续运行,它可以避免由于处理器停顿下来等待向内存写入数据而产生的延迟。同时,通过以批处理的方式刷新写缓冲区,以及合并写缓冲区中对同一内存地址的多次写,减少对内存总线的占用。虽然写缓存区有这么多好处,但每个处理器上的写缓冲区,仅仅对它所在的处理器可见。这个特性会对内存操作的执行顺序产生重要的影响:处理器对内存的读/写操作的执行顺序,不一定与内存实际发生的读/写操作顺序一致!为了具体说明,请看下面的图:

《Java内存模型基础》

假设处理器A和处理器B按程序的顺序并执行内存访问,最终可能得到x=y=0的结果。

《Java内存模型基础》

这里处理器A和处理器B可以同时把共享变量写入自己的写缓冲区(A1,B1),然后从内存中读取另一个共享变量(A2,B2),最后才把自己写缓存区中保存的脏数据刷新到内存中(A3,B3)。当以这种时序执行时,程序就可以得到x=y=0的结果。

从内存操作实际发生的顺序来看,直到处理器A执行A3来刷新自己的写缓存区,写操作A1才算真正执行了。虽然处理器A执行内存操作的顺序为A1->A2,但内存操作实际发生的顺序却是A2->A1。此时,处理器A的内存操作顺序被重排序了(处理器B的情况和处理器A一样这里就不赘述了)。

注意

  • sparc_TSO是指以TSO(Total Store Order)内存模型运行时sparc处理器的特性。
  • 表中的X86包含X64及AMD64。
  • 由于ARM处理器的内存模型与PowerPC处理器的内存模型非常类似,本文将忽略它。

为了保证内存可见性,Java编译器在生成指令序列的适当位置会插入内存屏障指令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JMM把内存屏障指令来禁止指令分为四类,如表所示:

屏障类型指令实例说明
LoadLoad BarriersLoad1;LoadLoad;Load2确保Load1数据的装载先于Load2及所有后续装载指令的装载
StoreStore BarriersStore1;StoreStore;Store2确保Store1数据对其他处理器可见(刷新到内存)先于Store2及所有后续存储指令的存储
LoadStore BarriersLoad1;LoadStroe;Store2确保Load1数据装载先于Store2及所有后续的存储指令刷新到内存
StoreLoad BarriersStore1;StoreLoad;Load2确保Store1数据对其他处理器变得可见(指刷新到内存)先于Load2及所有后续装载指令的装载。StoreLoad Barriers会使该屏障之前的所有内存访问指令(存储和装载指令)完成之后,才执行该屏障之后的内存访问指令。

StoreLoad Barriers是一个“全能型”的屏障,它同时具有其他3个屏障的效果。现代的多处理器大多支持该屏障(其他类型的屏障不一定被所有处理器支持)。执行该屏障开销会很昂贵,因为当前处理器通常要把写缓冲区中的数据全部刷新到内存中(Buffer Fuller Flush)。

happens-before简介

从JDK5开始,Java使用新的JSR-133内存模型(除非特别说明,本文针对的都是JSR-133内存模型)。JSR-133使用happens-before的概念来阐述操作之间的内存可见性。在JMM中,如果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需要对另一个操作可见,那么这两个操作之间必须要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这里提到的两个操作既可以是在一个线程之内,也可以是在不同线程之间。

与程序员密切相关的happens-before规则如下。

  • 程序顺序规则:一个线程中的每个操作,happens-before于该线程中的任意后续操作。
  • 监视器锁规则:对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before于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
  •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域的写,happens-before于任意后续对这个volatile域的读。
  • 传递性:如果A happens-before B,且B happens-before C,那么A happens-before C。

注意 两个操作之间具有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前一个操作必须要在后一个操作之前执行!happens-before仅仅要求前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对后一个操作可见,且前一个操作按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this first is visible to and ordered before the second)。

happens-before与JMM的关系如图所示:

《Java内存模型基础》

如图所示,一个happens-before规则对应于一个或多个编译器和处理器重排序规则。对于Java程序员来说,happens-before规则简单易懂,它避免Java程序员为了理解JMM提供的内存可见性保证而去学习复杂的重排序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的具体实现方法。

重排序

重排序是指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优化程序性能而对指令序列进行重新排序的一种手段。

数据依赖性

如果两个操作访问同一个变量,且这两个操作中有一个为写操作,此时这两个操作之间就存在数据依赖性。数据以来分为下列3种类型。

名称代码示例说明
写后读a=1; b=a;写一个变量之后,再读这个位置
写后写a=1; a=2;写一个变量之后,再写这个变量
读后写a=b; b=1;读一个变量之后,再写这个变量

as-if-serial语义

as-if-serial语义的意思是:不管怎么重排序(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提高并行度),(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不能被改变。编译器、runtime和处理器都必须遵守as-if-serial语义。

为了遵守as-if-serial语义,编译器和处理器不会对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操作做重排序,因为这种重排序会改变执行结果。

顺序一致性

数据竞争与顺序一致性

Java内存模型规范对数据竞争的定义如下。

在一个线程中写一个变量,

在另一个线程读同一个变量,

而且写和读没有通过同步来排序。

如果一个多线程程序能够正确同步,这个程序将是一个没有数据竞争的程序。

如果程序是正确同步的,程序的执行讲具有顺序一致性(Sequentially Consistent)——即程序的执行结果与该程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的执行结果相同。这里的同步是指广义上的同步,包括对常用同步原语(synchronized、volatile和final)的正确使用。

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

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有两大特性。

1)一个线程中的所有操作必须按照程序的顺序来执行。

2)(不管程序是否同步)所有现场都只能看到一个单一的操作执行顺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每个操作都必须源自执行且立刻对所有线程可见。

顺序一致性模型中,所有操作完全按程序的顺序串行执行。

未同步程序的执行特性

未同步程序在两个模型中的执行特性有如下几个差异。

1)顺序一致性模型保证单线程内的操作会按程序的顺序执行,而JMM不保证单线程内的操作会按程序的顺序执行

2)顺序一致性模型保证所有线程只能看到一致的操作执行顺序,而JMM不保证所有线程能看到一致的操作执行顺序。

3)JMM不保证对64位的long型和double型变量的写操作具有原子性,而顺序一致性模型保证对所有的内存读/写操作都具有原子操作

在计算机中,数据通过总线在处理器和内存之间传递。每次处理器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递都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完成的,这一系列步骤称之为总线事务( Bus Transaction)。总线事务包括读事务(Read Transaction)和写事务(Write Transaction)。读事务从内存传送数据到处理器,写事务从处理器传送数据到内存,每个事务会读/写内存中一个或多个物理上来连续的字。这里的关键是,总线会同步视图并发使用总线的事务。在一个处理器执行总线事务期间,总线会禁止其他的处理器和I/O设备执行内存的读/写。

在任意时间点,最多只能有一个处理器可以访问内存。这个特性确保了单个总线事务之中的内存读/写操作具有原子性。

一些32位的处理器上,如果要求对64位数据的写操作具有原子性,会有比较大的开销。当JMM在这种处理器上运行时,可能会把一个64位long/double型变量的写操作拆分为两个32位的写操作来执行。这两个32位的写操作可能会被分配到不同的总线事务中执行,此时对这个64位变量的写操作将不具有原子性。

    原文作者:Tu9oh0st
    原文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Tu9oh0st/p/10147162.html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