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io深入分析——基础使用部分

一、前言

Okio的分析是为分析OkHttp打基础的,当然,其实不了解也没有关系,但是对于知识的体系化总会觉得像是缺了点什么。而且相较于Java原的IO而言,其包含了非常多的特性,使得其在性能 以使用上非常的出色和容易。面对如此短小精悍的优秀代码,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学习它呢?这篇文章先来了解一下其具备的特性以及基础的一些用法。

二、基本特性

1.基本特性

(1)紧凑的封装 是对Java IO/NIO 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封装,绝对的“短小精焊”,不仅支持文件读写,也支持Socket通信的读写。
(2) 使用简单 不用区分字符流或者字节流,也不用记住各种不同的输入/输出流,统统只有一个输入流Source和一个输出流Sink。
(3)API丰富 其封装了大量的API接口用于读/写字节或者一行文本
(4)读写速度快 这得益于其优秀的缓冲机制和处理内存的技巧,使I/O在缓冲区得到更高的复用处理,从而尽量减少I/O的实际发生。

2.支撑机制

与这些特性相比,就是其有强大的保障机制保驾护航
(1)超时机制 在读/写时增加了超时机制,且有同步与异步之分。
(2)缓冲机制 读/写都是基于缓冲来来实现,尽量减少实际的I/O。
(3)压缩机制 写数据时,会对缓冲的每个Segment进行压缩,避免空间的浪费。当然,这是其内部的优化技巧,提高内存利用率。
(4)共享机制 主要是针对 Segment 而言的,对于不同的 buffer 可以共享同一个 Segment。这也是其内部的优化技巧。

3.两个核心基础类

然而,在正式分析之前有两个核心基础类ByteStringBuffer和两个核心API类需要提前理解一下,因为大量的API都是以这4个类为基础来实现的。了解它们,以便有助于后面的分析。
ByteString 是一个不可变的字节序列。对于字符数据,String是基础,ByteString则是String失散多年的好兄弟。其可以很容易地将二进制数据视为一个值来处理。如用十六进制,base64,和UTF-8来进行编码和解码。
Buffer是一个可变的字节序列。就像ArrayList一样,可以进行灵活的访问,插入与移除,完全不需要自己去动手管理。
这两个类也是上面机制的实现,正是上面机制的实现,才使得该库以最少的实际IO来实现快速的IO需求。

三、基本使用

主要以官方demo加上自己的理解和知识来进行讲解

1.读取文本

public void readLines(File 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 1.构建 Source
  try (Source fileSource = Okio.source(file);
       // 2.构建 BufferedSource
       BufferedSource bufferedSource = Okio.buffer(fileSource)) {

    while (true) {
      // 3.按 utf8 的格式逐行读取字符
      String line = bufferedSource.readUtf8Line();
      if (line == null) break;

      if (line.contains("square")) {
        System.out.println(line);
      }
    }

  }
}

这是一段按行读取文本的代码,其首先构建一个Source,类似于Java的InputStream,然后构建一个BufferedSource,类似于Java的BufferedInputStream,最后就可以直接按行读取文本了。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呢。在对读取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深入看看Okio都提供了哪些读取的API。先一个读取相关的类图。

《Okio深入分析——基础使用部分》 Source.jpg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我们所需要了解的就是Source以及BufferedSource这两个接口即可,具体的实现在RealBufferedSource,真的就这么多了,是不是很简单。
而在BufferedSource中可以看到,其封装了大量的API,足够满足我们绝大部分的需求了,功能是不是很强大。
每次的读取是基于缓冲机制的,这就提高了读取的速度。

Demo中举例是读取文本,但如果要按字节方式读取的话,就使用BufferedSource#readByte()即可。或者如果文件是自己定义的特殊结构,可以直接调用 readInt(),readLong() 等方法。

2.写入文本

public void writeEnv(File 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 1.构建 Sink
  try (Sink fileSink = Okio.sink(file);
       // 2.构建 BufferedSink
       BufferedSink bufferedSink = Okio.buffer(fileSink)) {
   // 3.写入文本
    for (Map.Entry<String, String> entry : System.getenv().entrySet()) {
      bufferedSink.writeUtf8(entry.getKey());
      bufferedSink.writeUtf8("=");
      bufferedSink.writeUtf8(entry.getValue());
      bufferedSink.writeUtf8("\n");
    }

  }
}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写入一个文本到文件。其先构建一个Sink,类似于Java的OutputStream,再构建一个BufferedSink,类似于Java的 BufferedOutputStream。然后就可以写入文本了。同样,是不是很简单呢。也先来看看写入相关的类图。

《Okio深入分析——基础使用部分》 Sink.jpg

几乎就是和读取的类图有着一一对应的API。对于开发者来说,了解上面的这些接口也就够了,其丰富的写入API也几乎能满足我们绝大部分的需求了。

四、总结

真的很简单,以致于不知该总结什么了,特性以及该说的都在上面说了。当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始终会让人觉得不爽。下一篇再深入了解其具体的封装和强大保障机制的实现。我们要知道它为什么好,为什么快。

    原文作者:仰简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3e0935bf2d45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