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教程(二)·条件语句

条件语句一般用来判断给定的条件是否成立,根据结果来执行不同的代码,也就是说,有了条件语句,才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不同的事,从而控制程序的流程。

布尔类型

前面说到数据类型的时候,其中有一种叫 “布尔” 的类型,对于读者们来说应该有一点困惑的,作者当初接触到布尔类型的时候也想过:

“这东西能有什么用?”

其实,布尔类型和条件语句是密不可分的,判断一个条件是否成立,就是这个条件是“真”(True)还是“假”(False)。

关键字-if

if是python的一个关键字,我们的条件语句就是if语句,基本语法格式如下:

# 代码
if condition :
    # 在这里写下条件condition成立要执行的代码
# 代码

代码块

冒号:表示一个代码块的开始,代码块里可以有多行语句,一个代码块被视为一个整体,可以认为一个代码块就是一条语句,if语句中的条件(上面的condition)成立,就执行后面的一个代码块。

在C语言中,代码块是花括号括起的:{代码块}。而在python中,代码块是以缩进为准的,同一个代码块的行首空格数必须相同,否则执行时就会报错。python并不强制要求缩进的空格数量,官方建议用4个空格来作为代码块的缩进,也有人用制表符tab来缩进代码,这两种选择是网络上的两大对立阵营。其实用哪种也没必要纠结,按照官方的来就好了。

“但是每次都打那么多空格很费劲啊!”

不用担心,一般的编辑器都可以配置tab自动转换成指定数量空格,想要4个空格的时候,只需按下按键Tab。

说多无益,下面来个例子(**注意,不要忘了写冒号:):

print("程序开始")
if 10 > 3 :
    print("if代码块开始")
    print("10是大于3的")
    print("if代码块结束")
print("程序结束")

代码是从上往下一行一行的执行的,首先会打印程序开始,进入条件的判断,10 > 3成立,结果为True,所以进入代码块,执行代码块中的三条语句,最后一行代码的缩进与前面的不同,所以if的代码块已结束,执行最后一行语句,最终输出如下:

程序开始
if代码块开始
10是大于3的
if代码块结束
程序结束

关键字-else

我们还可以用关键字else形成的else语句,追加一个代码块,来表示条件不成立时执行:

age = 17
if age >= 18:
    print("你是个成年人")
else:
    print("你还未成年")

上面的代码中,条件age>=18不成立,为False,进入else的代码块,所以输出为:

你还未成年

关键字-elif

上面的例子中,仅仅做了一个条件的判断,如果18岁以下再细分为16岁以上和16岁以下要怎么做才好?

或许有些读者还是很聪明的。我们可以在else语句中,嵌套一个代码块,像这样:

age = 17
if age >= 18:
    print("你是个成年人")
else:
    if age >= 16:
        print("你还未成年,但你已经超过16岁了!")
    else:
        print("你还没到16岁")

上面的代码可以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可是如果16岁以下还要细分怎么办?再嵌套?

当然不行,如果嵌套过多会出现如下情况:

if condition1:
    code1
else:
    if condition2:
        code2
    else:
        if condition3:
            code3
        else:
            if condition4:
                code4
            ......

这就像是灾难!代码不仅不美观,而且可读性变差,不易于理解。

那么怎么办?

elif该登场了<( ̄︶ ̄)>,用上elif语句后,问题迎刃而解:

age=8
if age >= 18:
    print("你是个成年人")
elif age >= 16:
    print("你还未成年,但你已经超过16岁了")
elif age >=14:
    print("你还是个14岁不到的小孩,无忧无虑")

上面的if条件不成立,所以跳到第一个elif中继续判断条件,条件仍然不成立,到下一个elif中继续判断,条件成立,程序输出:

你还是个14岁不到的小孩,无忧无虑

比较运算符

通常在写代码中很少直接出现布尔值TrueFalse,而是通过比较运算得出来的,像上面的>=>就是比较运算符了,下面是python所有的比较运算符:

运算符意义例子
==等于1==1为True,1==2为False
!=不等于1!=2为True,1!=1为False
>大于2>1为True,3>5为False
>=大于或等于2>=1为True,2>=2为True,3>=4为False
<小于1<2为True,2<1为False
<=小于或等于1<=2为True,2<=2为True,4<=3为False

注意:其中的“等于”用的是连续的两个等号==,而一个等号=是赋值运算符,不要写错了。

逻辑运算符

其实之前讲布尔类型的时候也提到过逻辑运算符,同样给出一个表格:

运算符意义例子
and并且,数学中的 且(∧),两个都为True才为True100>3 and 3<=4为True
or或者,数学中的或(∨),其中一个为True就为True1>2 or 5>6为False
not非,数学中的非(┐),取反not True为False,not False为True

多用用就可以记住了,读者们没必要死记硬背。

再谈布尔类型

先来运行下面的代码:

if 0:
    print('0')
    
if 1:
    print('1')

if 2:
    print('2')

if 'abc':
    print('abc')

程序输出了:

1
2
abc

这是什么回事??为什么1与True有同样的效果??为什么0与False有同样的效果??……

其实这是python自动的将一些值转换成了布尔类型,不同的数据类型有不同的转换方式,常见的有以下的几种:

数据类型转换方式
整数int0转换成False,其它值转换成True
浮点数float0.0转换成False,其它值转换成True
字符串str空串""转换成False,其它转换成True
列表list空列表[]转换成False,其它转换成True
字典dict空字典{}转换成False,其它转换成True
集合set空集合set()转换成False,其他转换成True

后面三个是即将要学到的三种数据结构,是python的基本数据类型,可先忽略。

如果不清楚转换方式,可以自己手动转换看看结果,用bool()包起来,如下:

>>> bool(0)
False
>>> bool(123)
True
>>> 

注意:上面用词为“转换”,意味着不是“等于”,也就是说,123不等于True,只是转换之后是True,我们可以实验一下:

>>> 123==True
False
>>> ""==False
False
>>> 0==False
True
>>> 1==True
True
>>> 

刚才说过了,“转换”不意味着“等于”,所以前面两个的结果当然是False了,可是,后两个为什么是True

这个嘛,在python中bool类型是int类型的一个子类型(暂且这么说),True其实就是用数值1来表示的,False是用0来表示的,所以……希望读者不会晕(@_@)

没想到这一节挺长的,读者好好消化吧。

    原文作者:Feather·Lee
    原文地址: https://www.cnblogs.com/featherl/p/10344319.html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