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一个自己的Promise(1)

这里我们先啰嗦一下Promise的概念:
什么是promise

Promise 是异步编程的一种解决方案,比传统的解决方案——回调函数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强大。它由社区最早提出和实现,ES6 将其写进了语言标准,统一了用法,原生提供了Promise对象。

参考promiseA+规范总结:
我们知道promise中共有三种状态
pending 过渡态
fulfilled 完成态
rejected 失败态

promise状态改变只有两种可能 过渡态=>成功态
过渡态 => 失败态

过程不可逆 无法相互转化

这里来一发图片

《手写一个自己的Promise(1)》 image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这里放入我们要执行的函数,可能是同步,也可能是异步, 这里我们就来写一个异步的执行
    setTimeout(() => {
        resolve('hello');
    })
})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 err => {console.log(err)})

上面代码表示我们new一个promise实例,并异步执行 这里通过调用then方法,我们成功得到了结果

观察原生promise用法,我们可以发现,在new Promise时候传入了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在规范中的叫法是exector 执行器
看到这里,我们先有一个大概思路,构建一个自己的Promise构造函数

// 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构造函数 参数就是执行器
function Promise(exector) {
    
}

好的,第一步完成, 重点来了,这个Promise内部到底干了什么呢 可以看到,原生的exector中传入了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执行会让promise状态变为resolve, 也就是成功, 第二个执行会让函数变为reject状态,也就是失败

并且这连个形参执行之后都可以传入参数,我们继续完善代码 我们将这两个形参的函数封装在构造函数内部

// 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构造函数 参数就是执行器
function Promise(exector) {
    // 这里我们将value 成功时候的值 reason失败时候的值放入属性中
    let self = this;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 成功执行
    function resolve(value) {
      self.value = value;
    }
    
    // 失败执行
    function reject(reason) {
        self.reason = reason;
    }
    
    exector(resolve, reject);
}

这里问题来了,我们知道,promise的执行过程是不可逆的,resolve和rejeact之间也不能相互转化, 这里,我们就需要加入一个状态,判断当前是否在pending过程,另外我们的执行器可能直接报错,这里我们也需要处理一下.

// 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构造函数 参数就是执行器
function Promise(exector) {
    // 这里我们将value 成功时候的值 reason失败时候的值放入属性中
    let self = this;
    // 这里我们加入一个状态标识
    this.status = 'pending';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 成功执行
    function resolve(value) {
        // 判断是否处于pending状态
        if (self.status === 'pending') {
            self.value = value;
            // 这里我们执行之后需要更改状态
            self.status = 'resolved';
        }
    }
    
    // 失败执行
    function reject(reason) {
        // 判断是否处于pending状态
        if (self.status === 'pending') {
            self.reason = reason;
            // 这里我们执行之后需要更改状态
            self.status = 'rejected';
        }
    }
    
    // 这里对异常进行处理
     try {
        exector(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这里先留个小坑,一会我们回头来补上

好了,Promise基本就是这样,是不是很简单,这里我们先实现一个简易版,后面的功能会逐步添加进去,不要心急,继续往后看

new Promise之后我们怎么去改变promise对象的状态呢, 通过前面原生的用法我们了解到,需要使用then方法, then方法分别指定了resolved状态和rejea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
那怎么知道使用哪个回调函数呢,我们刚不是在构造函数内部定义了status么,这里就用上啦,上代码

// 我们将then方法添加到构造函数的原型上 参数分别为成功和失败的回调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 获取下this
    let self = this;
    if (this.status === 'resolved') {
        onFulfilled(self.value);
    }
    
    if (this.status === 'rejected') {
        onRejected(self.reason);
    }
}

ok,我们现在可以自己运行试试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resolve("haha");
})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输出 haha
}, err=> {
    console.log(err);
})

// 多次调用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data); //输出 haha
}, err=> {
    console.log(err);
})

上面可以注意到, new Promise中的改变状态操作我们使用的是同步,那如果是异步呢,我们平时遇到的基本都是异步操作,该如何解决?

这里我们需要在构造函数中存放两个数组,分别保存成功回调和失败的回调
因为可以then多次,所以需要将这些函数放在数组中
代码如下:

// 这里我们创建了一个构造函数 参数就是执行器
function Promise(exector) {
    // 这里我们将value 成功时候的值 reason失败时候的值放入属性中
    let self = this;
    // 这里我们加入一个状态标识
    this.status = 'pending';
    this.value = undefined;
    this.reason = undefined;
    // 存储then中成功的回调函数
    this.onResolvedCallbacks = [];
    // 存储then中失败的回调函数
    this.onRejectedCallbacks = [];
    
    // 成功执行
    function resolve(value) {
        // 判断是否处于pending状态
        if (self.status === 'pending') {
            self.value = value;
            // 这里我们执行之后需要更改状态
            self.status = 'resolved';
            // 成功之后遍历then中成功的所有回调函数
            self.onResolvedCallbacks.forEach(fn => fn());
        }
    }
    
    // 失败执行
    function reject(reason) {
        // 判断是否处于pending状态
        if (self.status === 'pending') {
            self.reason = reason;
            // 这里我们执行之后需要更改状态
            self.status = 'rejected';
            // 成功之后遍历then中失败的所有回调函数
            self.onRejectedCallbacks.forEach(fn => fn());
        }
    }
    
    // 这里对异常进行处理
     try {
        exector(resolve, reject);
    } catch(e) {
        reject(e)
    }
}


// then 改造

Promise.prototype.then = function(onFulfilled, onRejected) {
    // 获取下this
    let self = this;
    if (this.status === 'resolved') {
        onFulfulled(self.value);
    }
    
    if (this.status === 'rejected') {
        onRejected(self.reason);
    }
    
    // 如果异步执行则位pending状态
    if(this.status === 'pending') {
        // 保存回调函数
        this.onResolvedCallbacks.push(() => {
            onFulfilled(self.value);
        })

        this.onRejectedCallbacks.push(() => {
            onRejected(self.reason)
        });
    }
}


// 这里我们可以再次实验

le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if(Math.random() > 0.5) {
            resolve('成功');
        } else {
            reject('失败');
        }
    })
})

promise.then((data) => {
    console.log('success' + data);
}, (err) => {
    console.log('err' + err);
})

这里要开始重点了,千万不要错过,通过以上代码,我们实现了一个简易版的promise,说简易版是因为我们的then方法只能调用一次,并没有实现原生promise中的链式调用。

那链式调用是如何实现的呢?

这里我们需要回顾下promiseA+规范,通过查看规范和阮一峰的es6讲解可以了解到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Promise实例(注意,不是原来那个Promise实例)。因此可以采用链式写法,即then方法后面再调用另一个then方法。

这里我们看一段原生promise代码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 {
  return json.post;
}).then(function(post) {
  // ...
});

上面的代码使用then方法,依次指定了两个回调函数。
第一个回调函数完成以后,会将返回结果作为参数,传入第二个回调函数。

采用链式的then,可以指定一组按照次序调用的回调函数。这时,前一个回调函数,有可能返回的还是一个Promise对象(即有异步操作),这时后一个回调函数,就会等待该Promise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才会被调用。

后续更新中…

    原文作者:零1989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4b126518c26d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