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汇总-python-gitbook-重要点学习-4-数据结构/编程题

数据结构 – 红黑树

红黑树与AVL的比较:

AVL是严格平衡树,因此在增加或者删除节点的时候,根据不同情况,旋转的次数比红黑树要多;

红黑是用非严格的平衡来换取增删节点时候旋转次数的降低;

所以简单说,如果你的应用中,搜索的次数远远大于插入和删除,那么选择AVL,如果搜索,插入删除次数几乎差不多,应该选择RB。

红黑树详解:
https://xieguanglei.github.io/blog/post/red-black-tree.html

教你透彻了解红黑树:
https://github.com/julycoding/The-Art-Of-Programming-By-July/blob/master/ebook/zh/03.01.md

编程题

1 台阶问题/斐波那契

问:一只青蛙一次可以跳上1级台阶,也可以跳上2级。求该青蛙跳上一个n级的台阶总共有多少种跳法。

fib = lambda n: n if n <= 2 else fib(n - 1) + fib(n - 2)   # 第一种方法:递归啊😄
def memo(func):      # 第二种记忆方法
    cache = {}
    def wrap(*args):
        if args not in cache:
            cache[args] = func(*args)
        return cache[args]
    return wrap


@memo
def fib(i):
    if i < 2:
        return 1
    return fib(i-1) + fib(i-2)
def fib(n):     # 第三种方法,求公约数,公倍数类同,也是 二分查找法
    a, b = 0, 1
    for _ in xrange(n):
        a, b = b, a + b
    return b

相关:

斐波那契数列
(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因数学家列昂纳多·斐波那契(Leonardoda Fibonacci)以兔子繁殖为例子而引入,故又称为“兔子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在数学上,斐波纳契数列以如下被以递归的方法定义:F(0)=0,F(1)=1, F(n)=F(n-1)+F(n-2)(n>=2,n∈N*)在现代物理、准晶体结构、化学等领域,斐波纳契数列都有直接的应用,为此,美国数学会从1963起出版了以《斐波纳契数列季刊》为名的一份数学杂志,用于专门刊载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斐波那契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89, 144, 233,377,610,987,1597,2584,4181,6765,10946,17711,28657,46368……..

这个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如果设F(n)为该数列的第n项(n∈N*),那么这句话可以写成如下形式:F(n)=F(n-1)+F(n-2)

通项公式

《重点汇总-python-gitbook-重要点学习-4-数据结构/编程题》

该数列是一个神奇的,当 n 越大的时候前与后数字比值越接近黄金分割点0.618,在生活中,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斐波那契数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比如松果、凤梨、树叶的排列、某些花朵的花瓣数(典型的有向日葵花瓣),蜂巢,蜻蜓翅膀,超越数e(可以推出更多),
黄金矩形
黄金分割
等角螺线
十二平均律等。

自然界中“巧合”

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科学的其他分支,有许多应用。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

另外,观察延龄草、野玫瑰、南美血根草、大波斯菊、金凤花、耧斗菜、百合花、蝴蝶花的花瓣,可以发现它们花瓣数目具有斐波那契数:3、5、8、13、21、……

其中百合花花瓣数目为3,梅花5瓣,飞燕草8瓣,万寿菊13瓣,向日葵21或34瓣,雏菊有34,55和89三个数目的花瓣。

这些植物懂得斐波那契数列吗?应该并非如此,它们只是按照自然的规律才进化成这样。这似乎是植物排列种子的“优化方式”,它能使所有种子具有差不多的大小却又疏密得当,不至于在圆心处挤了太多的种子而在圆周处却又稀稀拉拉。叶子的生长方式也是如此,对于许多植物来说,每片叶子从中轴附近生长出来,为了在生长的过程中一直都能最佳地利用空间,要考虑到叶子是一片一片逐渐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一下子同时出现的),每片叶子和前一片叶子之间的角度应该是222.5度,这个角度称为“黄金角度”,因为它和整个圆周360度之比是黄金分割数 0.618 的倒数,而这种生长方式就决定了斐波那契螺旋的产生。向日葵的种子排列形成的斐波那契螺旋有时能达到89,甚至144条。1992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通过对花瓣形成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证实了在系统保持最低能量的状态下,花朵会以斐波那契数列长出花瓣。

数学相关的还有 阶梯问题 抛硬币问题 兔子繁殖问题

斐波那契弧线也是花朵,台风眼的形状

实现汉诺塔功能

重点其实是:不要一开始就关心每一步怎么解决的,你只需要把函数当成一个实现你目的的神器,随时调用。也就是递归。

比如说我们有一个万能神器move,只需要给它几个参数,即可自动完成一个功能:把n个盘子利用缓冲区,从起点运送到终点,期间严格遵守汉诺塔规则。

这里你暂时不需要去了解每一个步是如何实现的。
move(N,起点,缓冲区,终点)
N: 盘子的个数。

现在有个n个盘子,a,b,c三个塔。
把n个盘子抽象成两个盘子,n-1 和 底下最大的盘 1

这个最简单的玩法如何实现呢

首先:把n-1 移到 缓冲区 ——-过程1
然后:把1 移到 终点 ——-过程2
最后:把缓冲区的n-1 移到 终点 ——-过程3

过程1 如何实现?
还是召唤神器吧。
move(N,起点,缓冲区,终点)
此时,我们的起点是a,终点是b ,N=n-1,缓冲区只能是c了
move(n-1,a,c,b)
过程2呢?
move(1,a,b,c)
过程3呢?
move(n-1,b,a,c)
哦哦 神器的力量太大,止不住咋办。。知乎

if (N == 1):        
     a -> c #此时我已经不需要缓冲区了
In [63]: def move(n,a,b,c):     # 最后汇总如下:
    ...:     if n == 1:
    ...:         print('a--> c')
    ...:     else:
    ...:         move(n-1, a,c,b)
    ...:         move(1,a,b,c)
    ...:         move(n-1,b,a,c)     # 该方法联想到算法图解一书中,关于递归的阐述:找到 基线条件 递归条件 

变态台阶问题

一只青蛙一次可以跳上1级台阶,也可以跳上2级……它也可以跳上n级。求该青蛙跳上一个n级的台阶总共有多少种跳法。

fib = lambda n: n if n < 2 else 2 * fib(n - 1)

矩形覆盖

我们可以用2*1的小矩形横着或者竖着去覆盖更大的矩形。请问用n个2*1的小矩形无重叠地覆盖一个2*n的大矩形,总共有多少种方法?

f = lambda n: 1 if n < 2 else f(n - 1) + f(n - 2)
# 或者这样:
def rectange(n):
    if n < 2:       # 这句定义了 f(0)=f(1) = 1 
        return 1
    else:
        return f(n-1) + f(n-2)

杨氏矩阵查找 (难)

在一个m行n列二维数组中,每一行都按照从左到右递增的顺序排序,每一列都按照从上到下递增的顺序排序。请完成一个函数,输入这样的一个二维数组和一个整数,判断数组中是否含有该整数。

def get_value(l, r, c):
    return l[r][c]

def find(l, x):
    m = len(l) - 1
    n = len(l[0]) - 1
    r = 0
    c = n
    while c >= 0 and r <= m:
        value = get_value(l, r, c)
        if value == x:
            return True
        elif value > x:
            c = c - 1
        elif value < x:
            r = r + 1
    return False

实现杨辉三角

较为便捷,代码量较少的实现方式如下:
# -*- coding: utf-8 -*-
#!/usr/bin/env python
def triangles():
    L = [1]
    while True:
        yield L
        L.append(0)
        L = [L[i - 1] + L[i] for i in range(len(L))]

该方式用到了列表生成式,理解起来较困难,下面是另一种方式:
def triangles():
    ret = [1]
    while True:
        yield ret
        for i in range(1, len(ret)):
            ret[i] = pre[i] + pre[i - 1]
        ret.append(1)
        pre = ret[:]

另一个不用生成器的版本:
def YangHui (num = 10):
    LL = [[1]]
    for i in range(1,num):
        LL.append([(0 if j== 0 else LL[i-1][j-1])+ (0 if j ==len(LL[i-1]) else LL[i-1][j]) for j in range(i+1)])
    return LL

链表成对调换 (不懂)

1->2->3->4转换成2->1->4->3.

class ListNode:
    def __init__(self, x):
        self.val = x
        self.next = None

class Solution:
    # @param a ListNode
    # @return a ListNode
    def swapPairs(self, head):
        if head != None and head.next != None:
            next = head.next
            head.next = self.swapPairs(next.next)
            next.next = head
            return next
        return head

合并两个有序列表(不懂)

尾递归

def _recursion_merge_sort2(l1, l2, tmp):
    if len(l1) == 0 or len(l2) == 0:
        tmp.extend(l1)
        tmp.extend(l2)
        return tmp
    else:
        if l1[0] < l2[0]:
            tmp.append(l1[0])
            del l1[0]
        else:
            tmp.append(l2[0])
            del l2[0]
        return _recursion_merge_sort2(l1, l2, tmp)

def recursion_merge_sort2(l1, l2):
    return _recursion_merge_sort2(l1, l2, [])

后面题目暂时停更,太难

    原文作者:时间之友
    原文地址: https://www.jianshu.com/p/05650b77841e
    本文转自网络文章,转载此文章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点赞